[摘要]媒體融合時代的來臨,對高校開展黨建工作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黨建工作在各領域的重要性不斷加深,高校也越來越重視黨建工作。新時期,黨建工作所面臨的復雜形勢和環境變化,要求黨建工作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創新開展新時期黨建工作。本文以媒體融合視角分析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創新發展路徑,對高校扎實開展好當前黨建工作,落實黨建責任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媒體融合;黨建;機遇;挑戰;創新路徑
[作者簡介]尤妤冠(1982-),女,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高校黨支部建設。
[中圖分類號] D267.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0)05-0033-02
新時期,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黨建工作,特別要求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不斷探索和創新黨建發展路徑,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質量和效果。高校如何充分利用好新階段的技術優勢,在媒體融合的推進下,把黨建工作走向深入,這是高校黨建工作探索和實踐的重要方向。
一、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高校作為思想文化的聚集地,思想多元化趨勢明顯,容易受到新思想和外來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全球化背景下,技術的高度普及和信息的廣泛傳播,高校黨建工作必須融入媒體融合發展趨勢,緊跟時代潮流,改進工作模式,保持的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推動新時期黨建工作的健康穩定發展,當前高校黨建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同時,面對新時期各種復雜問題的沖擊,高校黨建工作同樣存在一些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黨務工作內容碎片化。在黨建工作的內容方面,很多高校都會利用新媒體工具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方式進行傳播黨建知識,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黨建工作的理論層次,但是由于網絡信息中缺乏對于黨務流程知識的監督和規范,這導致高校黨務工作的內容相對不能成體系,碎片化明顯,一些內容也缺乏引導性和指導性意義,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黨建工作的影響力。
(二)黨務工作吸引力不足。相對于貼近大家日常生活的宣傳內容不同,黨建工作宣傳缺乏吸引力和互動性,這導致許多學生對于黨建工作并不感興趣,特別是由于黨建宣傳的內容和形式都比較正式和嚴肅,缺乏接地氣的方式,這極大的消減了教師、學生對于黨建工作的積極性,這也不利于學校黨建氛圍的創造。
(三)黨務工作媒體合力不強。隨著通信方式的日益便捷化,移動智能客戶端成為了學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溝通和交流設備,通過這種方式的傳播能夠極大的提高信息的傳播效率,網民可以通過各種軟件APP獲取新聞資訊、熱點事件。所以對于黨建工作來說也要充分利用融媒體方式進行推廣和使用,這樣才能改進媒體合力不強,強化黨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質量。
(四)黨務工作數字化建設不完善。學校黨建工作是一個復雜系統且瑣碎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也是由于傳統黨建工作的紙質化操作導致,現在許多高校都在推行數字化建設,旨在通過數字化平臺將黨建工作變得更加的簡便,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夠將黨務工作者的工作重心轉變為發展和培養黨員上,但是從目前高校數字化建設水平來看,還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五)黨務工作監督力度不足。現代媒體的高速發展,信息高度透明化和公開化,特別是近些年興起的自媒體,大眾對于信息的接收范圍變得更加廣泛,大眾從傳統的信息受眾,變成了信息發布者,信息發布渠道的多樣性和便捷化,給黨務工作帶來了一些挑戰,一些不實、不當以及偏激的行為在網絡大肆傳播,黨務工作的監督力度不足,則大大增加了這種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二、媒體融合視野下的高校黨建工作內涵及特點
(一)媒體融合視野下高校黨建工作內涵。媒體融合是將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進行資源整合,使其功能和價值得到進一步優化的一種新媒體發展形態,從高校黨建工作中的具體表現來說,主要包括了將傳統的廣播、報紙等形式向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進行轉變,新媒體平臺下,資源相互共通,從而極大的刺激和推動了工作的創新發展。高校黨建工作要高度重視新媒體形式的發展,實現傳統和創新相結合,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同時將著力點放在內容的與時俱進、形式豐富多彩上,從而助推高校黨建工作創新發展。
(二)媒體融合視野下高校黨建工作特點。在媒體融合時代,高校黨建工作主要呈現以下幾點特征。
一是平臺多元化。截止去年年底,中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8.3億人,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8億以上,快捷方便的移動智能平臺極大的推動了各類媒體平臺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新興傳播渠道去獲取信息,并且通過這些平臺,能夠實現交流和互動,從黨建平臺來看,“學習強國”APP正是利用手機APP平臺打造的全國性黨建學習平臺,學員不僅可以通過軟件進行閱讀,而且還可以通過黨組織進行交流和分享知識。
二是過程高效化。媒體融合的速度越快、越徹底,其帶來的是信息傳遞的過程越高效,各種平臺的信息傳遞變得更加暢通無阻,信息實現了實時性、交互性的傳播,黨和國家最新的黨建理論成果能夠第一時間推送到每一個黨員手中,極大的提高了傳遞的速度和準確性。
三是效果最優化。基于黨建工作的特殊性,其內容必須具備廣泛的教育意義和良好的傳播宣傳性,新時期黨建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特別是針對高校黨建工作,在利用媒體融合的能力上應走在前列,學校要加強制度建設的頂層設計,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不斷優化媒體平臺,整合信息資源;另一方面要加強主旋律引導,努力提升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三、媒體融合視野下高校黨建創新路徑思考
高校學生的思想較為活躍,積極開展思想教育有利于他們價值觀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媒體融合視野下,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媒體融合帶來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式上的變革,突出新時期黨建工作新形勢,充分發揮黨建的帶頭引領作用,把黨建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轉變思維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與時俱進的思維方式去開展新時期的黨建工作,不斷增強對媒體融合環境下關于新媒體的認識以及對于傳統教學思維的轉變。一是在思維方式上擺脫傳統模式束縛。面對新時期大學生多元化思潮,思政教師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用新時期最新的黨建成果去感染人和引導人,不能老調重彈,不能故步自封。二是發揮教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黨建工作的成效在于潛移默化的影響人,所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功近利,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校園黨建氛圍,不能僅僅依靠有限的思政老師和思政課去開展黨建工作,而是要將黨建工作貫穿于校園管理和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三是通過黨建工作創新去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黨建工作不僅是傳播黨的建設和黨的發展,對于普通學生來說是培養和樹立愛國愛黨情懷,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特別是道德素質,這是學生在進入社會的立身之本。
(二)創新工作模式,建立學習陣地。媒體融合背景下的黨建工作最核心的是工作模式的創新,高校要牢牢抓住技術要點,創新工作模式,建立學習陣地。一是創新工作平臺運營模式,針對傳統高校黨建平臺相互獨立、較為分散的問題,高校要整合平臺資源,實現資源的相互溝通,從而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這樣通過平臺整合,減少了平臺數量,實現了資源的有效整合。二是實現內容的整合創新。隨著信息的快速傳播,各種信息質量參差不齊,通過整合平臺,信息質量得到有效控制,這有利于傳播黨建知識。三是在作品形式上,要充分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把傳統較為嚴肅的黨建工作融入到現代生活中,以更加輕松的方式去講解黨建知識,傳播黨建知識,這樣更能吸引學生學習黨建,推動黨建工作開展。
(三)培養人才隊伍,形式帶頭引領。黨建工作離不開一支強有力的黨建人才隊伍,高校要充分發揮思政教師的帶頭作用,發揮高校在師資力量上的優勢,培養新時期優秀黨務工作者,夯實黨建基礎。一是要加大投入,夯實黨建基礎。通過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完善黨建學習平臺建設,建立高校黨建的數字化平臺,補足高校黨建在硬件上的短板,同時引進高素質黨建人才,進一步夯實黨務工作的人才基礎。要吸納和引進人才,把黨建工作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來抓,不能放松黨的建設。二是吸納優秀的黨員。在高校黨員培養和考察方面,要建立黨員培養考察數據庫,通過科學高效的系統建立黨員材料數字化平臺,多途徑考察黨員,要把最優秀的學生吸納到黨員隊伍中來,并引導他們在學校形成帶頭引領作用。
(四)強化管理體制,形成完善體系。高校黨建工作創新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體制,從而形成規范化管理。一是完善監管體制。要充分重視傳播內容的導向性和正確性,要積極引導平臺信息的發出者和傳播者,加強對于信息的自我審查,不違背黨和國家的基本政策,自覺做黨和國家的擁護者;二是學校要加強輿情監督,對黨建工作信息平臺信息進行審查,保證信息的合法性;三是管理方式要融入媒體融合元素,現代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對于手機的依賴程度不斷加大,如何破解學生對于手機的依賴,形成正確的引導,學校要豐富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渲染學校的黨建工作氛圍,引導學生放下手機,走進校園,親身參與到校園文化、校園黨建中,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王瑞鶴.融合式發展:新媒體與高校黨建工作創新[J].鄂州大學學報,2018(05).
[3]譚敏.依托融媒體促進黨建工作創新[J].人民論壇,2018(02).
[4]吳曉慶,蘭天.高校學生黨建運行機制的優化與創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