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曦 何亭亭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金融工作,自十八大以來圍繞金融政策制定及金融工作的開展,發表了多篇重要講話,提出了系列新觀點、新舉措,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習近平金融思想。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中的《決議》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明了當前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及任務。本文重點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思想的新特征。
關鍵詞:金融思想 新特征
一、金融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仍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金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健全現代金融體系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要依托。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就精辟地點明了金融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歷屆黨中央都十分重視金融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十八大以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同樣尤為重視金融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鮮明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血脈通,增長才有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習近平在報告中特別指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金融充分發揮著在新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杠桿作用。金融作用貫穿于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各個環節,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每一項任務,都涉及到優化資金配置和資金流通,發揮好金融的杠桿調節作用,使資金融通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革新技術的指揮棒和晴雨表。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即為中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制定了未來藍圖,也明確指出“要著力加快建設現代金融”。習近平在進一步繼承鄧小平金融思想的基礎上,不僅仍然重視金融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創新性地提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民生金融,提升金融服務滿意度,從而順應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新時代特征,發揮金融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中的杠桿調節作用。
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中,習近平作為《決議》的主要起草人和報告人,進一步明確要求:“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闡明了金融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仍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指明了社會主義金融進一步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二、金融工作的目標導向是服務實體經濟
習近平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命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這鮮明地指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工作的目標導向。習近平多次強調,金融回歸于服務實體經濟,是新時代做好金融工作的必然要求。
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出發點。馬克思在《資本論》的第一卷第一章寫道:“不論財富的社會形勢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資內容。”馬克思認為只有實體經濟才是真正創造財富的經濟形態,貨幣及虛擬貨幣只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的,他們的活動只與已經實現的價值有關,貨幣資本經營者的利息收入不過是從剩余價值中所作的一種扣除。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從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角度指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金融的作用再大,也只能是為實體經濟服務,虛擬的金融體系不能取代實體經濟。習近平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思想,是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結合中國經濟發展實踐中金融“脫實向虛”的非理性傾向,和國際經濟金融發展中泡沫經濟破滅后的慘痛教訓,及時糾錯,總結經驗并不斷強化而得以完善的。
為實體經濟服務也是金融的落腳點。十八大以后,習近平在多次會議上反復明確了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尤其為實體經濟的長遠發展服務的觀點。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必須優化金融產品供給體系,將為人民服務作為社會主義金融事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建立有效普惠金融產品,助推精準扶貧,通過良好的金融服務提高低收入群體生活水平。穩步發展互聯網,實現金融供給多樣化。以大數據、云計算為例優化金融供給,減少了金融領域信息不對稱問題。高效便捷的網上銀行、手機支付、網上信貸等既推進了互聯網技術進步同時又受到了更多老百姓的青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以上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出發點和落腳點的觀點。
三、金融工作的底線原則:防控金融風險
新時代下金融安全是金融工作的基礎,是金融工作的底線。習近平同志指出:“防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同時防范金融風險是習近平金融思想的關鍵內容。對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我們必須堅定信心去面對各方面的機遇和挑戰,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原則。
增強警覺性,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17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一旦發生系統性的風險,就會影響到整體經濟發展,甚至會影響到十九大對兩個一百年戰略布局的實現。因此,為了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必須要提高警惕性,重視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提高預判力,準確判斷金融風險隱患。中國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機遇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指出上:“在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因此,在今后五年,我國發展可能將面臨不同種類矛盾風險挑戰源,隨著時間推移矛盾風險也會越積越多,其中隱蔽性風險我們尤其要注意防范。隱蔽性是金融風險的特點之一。在金融風險未發生之前,就要有覺察隱蔽問題的能力。對于金融風險的危害性和復雜性,我們可以運用金融理論知識及能力去預知無形的金融風險,增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準確預測并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四、結 語
習近平金融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植于馬列主義經典原著,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科學總結。本文講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思想的三個新特征即金融在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金融工作的目標導向即服務實體經濟、金融工作的底線原則即防范金融風險。同時這三個新特征也是服務于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改革開放。由此可見習近平金融思想的新特征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習近平金融思想是我國金融工作的指南針,指引著中國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N].人民日報,2017-07-16.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3]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5-10.
[4]習近平.在謀求持久發展共筑亞太夢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11-10.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專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研究(19JD710078)”,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形成依據、理論創新邏輯及時代意義研究(19Y019)”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武漢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