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玲
摘要:由于貨物貿易是否納入海關統計有時難以分辨,且存在貨物流走向與貨物所有權轉移方向、貨物流和資金流不匹配等問題,導致“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真實性審核存在困難、數據申報不準確。本文對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進行分類研究,結合業務發展現狀及銀行問卷調查情況,分析該類業務面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該項目國際收支申報的建議。
關鍵詞:未納入海關統計 貨物貿易 國際收支申報
一、基本概念
《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手冊(第六版)》對貨物貿易的統計原則是居民與非居民之間所有權變更原則,與海關以是否進出我國一線關境的標準存在一定差異。貨物貿易可根據是否納入海關統計區分為“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和“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通常情況下,某些貨物的所有權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了轉移,但貨物未發生實際跨境,或貨物雖發生跨境但無需報關的貨物貿易項下涉外收付款,申報在“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相應項下。主要包括“離岸轉手買賣”“未納入海關統計的非貨幣黃金”“網絡購物”“其他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如未納入海關統計的樣品費、運輸工具在境外港口消費)等交易項目,以上交易項目還包含不同的交易模式。
二、“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的主要分類
(一)貨物未實際跨境
1.貨物兩頭在外的離岸轉手買賣。居民從非居民處購買貨物,隨后向另一非居民轉售該貨物,但貨物始終未實際進出我國關境(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該類業務只有資金流和所有權發生轉移,沒有貨物流與之匹配。(1)轉賣貨物的運輸提單目的地非中國,我國居民從非居民購買貨物,隨后將其銷售給另一境外非居民,貨物在整個過程中未實際進出中國關境的貿易。這是典型的離岸轉手買賣。(2)居民從非居民購入貨物,貨物運輸提單目的地為中國,該筆貨物在運輸途中未實際進入中國一線關境前,被居民轉賣給另一非居民,此類交易視同離岸轉手買賣,前后兩筆均應申報在離岸轉手買賣項下。
2.境外購買境外使用/境內購買境內使用的貨物。如我國企業開展出口業務,但需要按照國外客戶的制定要求進行產品生產,因此需要從我國提前定制模具,模具款由境外委托方支付,即模具的所有權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轉移,但未出境而是在境內用于加工使用的情況。在境外購買并用于境外生產的設備或包裝材料等,貨物的所有權發生轉移,但在境外使用而未跨境報關。
(二)貨物跨境
1.網絡購物。通過互聯網達成的交易,主要包括個人直購、個人直銷、通過境內外電商平臺買賣的貨物等。根據現行申報文件規定,網絡購物統一申報在“未納入海關統計的網絡購物”。
2.攜帶進出境貨物。貨物的所有權轉移,并通過攜帶方式入境,無需進行報關處理。
3.未納入海關統計的非貨幣黃金。無需報關的未鍛造黃金、金條等工業用黃金等。
(三)其他未納入海關統計的情況
1.運輸工具在境外港口購買的貨物。如船舶在境外港口添加燃油費、飛機在境外港口支出的餐飲費等。如我國企業的運輸工具(飛機、船舶等)在境外港口接收非居民提供物料備件(燃油、備件、餐食等),以保證運輸工具正常運轉。物料隨運輸工具進境或消費完畢,而非以物料本身作為標的進行跨境交易,所支付的費用申報在“其他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項下。如境外飛機/船舶在我國境內進行維修,維修時需要的零部件需要從境內采購,后續國外客戶向境內客戶支付維修費,其中零部件的采購款屬于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
2.遠洋漁業的銷售收入。如境內漁業公司從事遠洋捕撈,在境外出售商品所得,所有權和資金流跨境,但貨物在境外流轉。
三、“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申報中存在的問題
(一)業務單證復雜不一,銀行對交易的真實性審核存在困難
通過對全市銀行的調查問卷了解到,銀行普遍反映真實性審核是最大的困難。這是由該類交易的性質屬性決定的,由于缺乏資金流和貨物流的交互印證,銀行難以核實交易的真實性。如離岸轉手買賣業務,在加強外匯管理和銀行審慎開展業務的背景下,業務量加速萎縮,轄內多數銀行已停止受理該類業務。同時,經調查了解,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網購直郵業務中,個人客戶通過網絡購買商品,資金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該商品無報關手續,甚至第三方支付平臺難以顯示真正的交易對手,此類業務的真實性無法得到有效驗證,資金的實際用途也無法準確判斷,銀行出于展業困難等考慮,已經停止辦理該類業務。
(二)貨物分類統計口徑繁多,銀行不能準確甄別貨物是否納入海關統計
在統計范圍上,國際收支的未納入海關統計遵循所有權轉移原則,貨物未跨境或發生跨境但無需報關。而海關的統計范圍是,對于沒有實際進出境或雖然實際進出境但沒有引起我國物質資源存量變化的貨物,不列入我國進出口海關統計,并根據海關管理需要,分為不統計貨物和不列入海關統計但實施單項統計貨物兩類。兩個口徑有重疊,也有不同。對于貨物未跨境、運輸工具境外港口消費、遠洋漁業等明確未納入海關統計之外,郵寄貨物、樣品費等未明確列入不報關范圍,企業未準確掌握快遞公司是否代理報關,影響了交易編碼的正確選擇。
(三)銀行對交易性質的判定還需要進一步細化
銀行往往對某種交易的認識較為籠統。如對于模具費,銀行應根據其用途選擇申報項目。若模具境內使用方明確告知模具制造方該筆模具費需要償還境外委托方,則模具費屬于境外代墊款項,應根據關聯關系申報在相應投資項下。若在境外購買境外使用的模具費,則屬于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對于運輸工具在境外港口的消費支出(燃油、餐飲等),企業可能統一申報在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但其中包含的境外維修服務費應單獨申報在服務貿易項下,該類交易性質的細分存在錯報的可能。另外銀行對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價值及運費可能未進行具體區分。
(四)銀行對申報要求掌握不準確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文件對特定的交易有明確的申報要求,如未按要求報送則影響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并造成與實際業務不符的合規性風險。如離岸轉手買賣的一種情況是貨物運輸提單目的地為中國,首筆交易(支付貨款)時,按企業意向貿易方式申報,如121010-一般貿易等。該批貨物在運輸途中未實際進入中國一線關境前,又被居民轉賣給另一非居民,此類交易也應該視同離岸轉手買賣,第一筆付款申報的交易性質須修改。該業務具有周期性長的特點,常常造成銀行未修改第一筆數據、甚至錯報為兩筆一般貿易的情況。銀行往往由于對具體要求把握不準,而造成數據錯報。
四、改進該項目國際收支申報的建議
(一)加強部門聯動,為貨物貿易真實性審核提供支持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數據的準確性建立在涉外交易的真實性基礎之上。在“大數據”時代,應充分利用數據來源多樣化,支持業務真實性審核。建議外匯局加快與海關、工商、稅務等部門的信息交換,便于銀行真實性核對和準確性判斷。對于離岸轉手買賣業務,外管局適當聯合海關、商務、境內外大型船運公司、物流倉庫等部門,探索共享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數據,建立貨權憑證真實性協查機制。在外匯局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中也可以增加進出口報關單中與提單關聯的重要信息,包括船名、航次號以及其他必要信息等。發揮外匯業務自律機制的作用,組織完善相關業務的展業細則機制,幫助銀行突破此業務領域的展業瓶頸。
(二)深入開展事后核查,增加涉匯主體違規成本
外匯局作為涉外業務風險的一道防線,應擴大事后核查監管范圍,深入開展專項核查,有效防控風險,保障業務合規性和數據準確性。建立企業白名單和黑名單機制,重點加強對白名單以外企業的核查和檢查;將異常境外交易對手列入黑名單,并要求銀行依據自律展業原則審慎辦理與黑名單企業相關業務。建議完善離岸轉手買賣業務報告管理制度,由銀行建立相關臺賬,及時對超長期限、超大金額、差額較大的離岸轉手買賣外匯業務進行監測與管理。加強對“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業務的核查檢查和處罰力度,將違規企業和個人納入征信管理系統,提高違規成本,對違規行為進行有力震懾。
(三)對相關申報項目進行細化研究
梳理并細化各種貨物貿易交易模式,對比各種模式下資金流、貨物流以及物權轉移的實際情況,對“未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申報項目進行具體細分和明確,使國際收支數據采集更貼近統計規范要求。加強對國際收支統計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幫助申報主體更好地進行準確判斷和國際收支申報。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