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程 李若蘭


在革命老區村建立老促會,力促鄉村脫貧致富,傳承紅色文化,激勵后人不忘歷史、砥礪前行,這在全省乃至全國廣袤的農村來說,還是件新鮮事。湛江市黃略鎮支屋村老促會在傳承紅色基因,教育下一代不忘初心,為國家和社會多作貢獻方面率先作出了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遂溪縣黃略鎮支屋村是一條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村莊。早在十九世紀末,支屋村的支道省等數十名村民就參加了遂溪人民抗法斗爭,成為保家衛國的抗法義勇。大革命時期,支屋村廣大村民在中共南路黨組織的領導和引導下,有110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有3名烈士和3名村民獻出了寶貴生命。
1938年8月,恢復重建不久的中共南路黨組織成立了“遂溪青年抗敵同志會”。10月,支屋村共產黨員支仁山指導支屋村率先成立“遂溪青年抗敵同志會支屋青抗分會”,下設有大刀會和幫工組,組織會員參加軍訓,后來演變為村游擊隊,有些成為后來南路革命力量的骨干。
支屋村還辦起了農民夜校,農民夜校的地點就設在支屋青抗分會所在地義直宗祠里,成為了抗日救亡運動的一個基地。
1943年初,遂溪被日寇占領后,在遂溪的抗日武裝經費困難,支屋村黨支部派出共產黨員支立齋等人到赤坎開設雜貨店,籌集經費和軍需物資;派出共產黨員支九忠去海南、香港等地以經商名義籌集經費;派出共產黨員支利精在平山洋村建立秘密糧倉,以供抗日武裝調用。在抗戰期間,支屋村有57人成為共產黨員,20多人參加抗日游擊隊。
1947年起,國民黨軍隊對中共南路武裝發動圍剿,支屋村黨支部組織村游擊隊沿線布點,保護迎接傷員到支屋村轉送。婦女們配合醫療人員為傷員檢查傷情、清洗傷口換藥和喂粥喂飯。
1947年5月,因反動分子告密,西區駁殼槍隊成員、支屋村原黨支部書記支堯光被國民黨保安隊捕獲。敵人嚴刑拷打,還許以高官厚祿引誘,但支堯光不為所動。最后敵人老羞成怒,把支堯光押到黃村仔后坑仔墟的殺豬臺上,用殺豬刀沾著鹽水一刀一刀地割支堯光身上的肉。支堯光強忍劇痛,沒有屈服直到被活活折磨至犧牲,表現了共產黨人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
1947年9月某天,偽鄉隊分兩路來支屋村掃蕩,支世富、支梅兩人被抓住嚴刑拷打,威逼供出支屋村誰是共產黨員,誰是游擊隊員。他倆守口如瓶,偽鄉兵用刺刀把支世富、支梅兩人的鎖骨捅穿,再用鐵線穿過抬回支屋村殺害。
面對敵人的暴行和屠殺,支屋人并沒有被嚇倒和屈服。1948年,中共東區區長、支屋村黨支部原支書支世杰又在支屋村吸收了支那斌、支那守、支妃保、支世凡、支曾榮等眾多支屋子弟分別加入到區中隊、縣大隊和老八團。在革命低潮,中共南路特委在支屋村開設地下交通站和兩個隱蔽場所,先后有黃其江、唐才猷等20多名同志在此生活過。
1949年10月,退守湛江的國民黨軍62軍直屬部隊在西營(現霞山)起義,支屋村黨支部組織了本村30多名青年參加擔架隊和運輸隊,冒著槍林彈雨運送傷員和物資到東區沿線海灘。
1949年12月中旬,粵桂邊縱隊決定提前進攻解放湛江,支屋村30名民工隨東區隊伍冒著炮火搶救傷員和運送彈藥。
然而,支屋村這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史,卻沒有在村里得到很好的弘揚、宣傳和傳承。革命前輩出生入死的可歌可泣事跡還有很多沒有被挖掘出來,享有盛名的支屋村青抗分會舊址“義直宗祠”仍未得到應有的名譽和保護,隨著時間的消逝村里很多年輕人已逐漸淡忘了先烈的英靈芳名。
村民支光權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6年初,他多次建議村委,向上級部門申請支屋村青抗分會舊址“義直宗祠”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并將其重新修繕和增加村革命斗爭史展覽內容。
但由于村集體經濟困難,重新修繕“義直宗祠”和增加村革命斗爭史展覽內容,一直沒有被采納。支光權不氣餒,他與村干部一起不厭其煩地駕駛著摩托車到20公里外的遂溪縣城找宣傳部、黨史辦、文化局和民政局等部門反映情況,提出申請,爭取支持。
民政局一位領導告訴支光權,黨中央很重視老區建設和紅色基因傳承,從中央到地方都有老促會組織,他建議支光權也在支屋村里成立老促會。
說干就干。支光權回村后,馬上在本村發展了52名個人會員。2017年11月,遂溪縣民政局根據有關規定,批準了支屋村成立老促會組織。支光權為會長,支世海、支理貴、支華彩等為副會長。
有了老促會這個名正言順的組織,支光權等人聯系有關部門底氣更足,干勁更大了。他們先后到過省、市、縣老促會反映情況,得到各級老促會的熱情鼓勵和悉心指導。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支光權夜以繼日的奔波,終于有了佳音。遂溪縣文化局將“遂溪青年抗敵同志會支屋青抗分會”舊址“義直宗祠”納入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黃略鎮政策撥款5萬元制作圖片、資料,充實展館內容。支屋村廣大青年踴躍捐款3.3萬元對“義直宗祠”進行重新修繕布置。2018年5月29日舉行揭牌儀式,湛江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辦、遂溪縣宣傳部、縣黨史辦、縣文化局、縣民政局、縣老促會、黃略鎮黨委政府等部門領導出席揭牌儀式,全村一片喜氣洋洋。
看著年輕一代重視革命遺址修復利用并認真重溫村革命斗爭史,村里老一輩特別是革命家屬都感到非常欣慰。村民們動情地說:將“義直宗祠”納入文物保護單位,重新修繕利用,既傳承了紅色基因,讓后人銘記歷史,又教育了下一代不忘初心,不負烈士遺愿,為國家和社會多作貢獻,一舉兩得。
目前,先烈支仁山故居、義直宗祠等已成為紅色教育基地和旅游景點,每天接待著一批批瞻仰革命先烈的后輩,很多單位還到故居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履行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
支屋村老促會并不滿足現狀,他們繼續奔走在籌資修繕革命烈士支仁山故居的路上。2019年湛江市老促會已撥款5萬元,遂溪縣老促會也積極向縣委縣政府申請維修資金,撥款5萬元助支屋村維修革命遺址。同時,支屋村老促會還準備發動社會熱心人士捐籌。
支屋村老促會班子成員心系英烈,情傾故土。在村老促會工作,沒有辦公經費,沒有任何工資和補貼,只有默默付出,有時還得將自己辛苦打工掙來的錢用于工作。如老促會辦公室臺凳、電腦、辦公用品等一萬多元由支光權掏自己腰包支付;打造紅色旅游宣傳資料、雕刻老促會印章等近萬元費用由老促會會員、年輕打工一族支振鋒個人捐助。但他們樂于奉獻,無怨無悔。用他們的話說:“革命先烈們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連自己的生命都犧牲了,我們出點錢弘揚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好下一代,是應該的”。支屋村老促會人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老區人民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攝影:支振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