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學早

“三月里來桃花開,翩翩蝴蝶尋春來……”伴隨著悠揚的歌聲,“決戰決勝·小康百村行”記者采訪團的汽車,來到了位于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連水村村委會所在地的墩龍瑤寨。
連水村在先后多個單位的大力幫扶下,全村49戶151人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脫貧,脫貧率達100%。作為瑤族特色村寨,連水村的墩龍瑤寨呈現“四個特色”:特色村寨(建有60棟特色民房)、特色產業(油茶、蠶桑、民宿、桃園、瑤土豬)、特色文化(建有面積17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成立一個民間歌舞隊,成立了農家書屋)、特色管理(村干部穿瑤族衣服上班,成立村民理事會,成立旅游協會),先后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廣東名村”“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村”。
墩龍瑤寨是移民新村,寨子的建筑充滿瑤族風情特色,村貌干凈整潔,是清遠市美麗鄉村中的典型。部分民房作為民宿,出租給需要住宿的外地游客,民宿收入也納入村集體收入,分紅給村民。
采訪團來到了墩龍瑤寨的水果基地。這個基地也是村集體產業,聘請村子的貧困戶、及村民在基地里干活。在基地務工的貧困戶按投勞、按工種獲得務工收入,基地的收入又以分紅的形式返回給貧困戶,有勞動力34戶貧困戶2020年預計可以從基地里收到分紅約2000元左右。水果基地里的鷹嘴桃樹一大片郁郁蔥蔥,面積有120多畝及500米長的創新扶貧改革項目觀賞走廊,種有20多個落葉果水果大觀園。
種植桃樹雖算不上是新型的特色農業,但大面積地科學種植鷹嘴桃,在連南縣卻是首屈一指。因為連南以前的種植產業主要是油茶樹和桑樹,大面積種植桃樹的村子,墩龍瑤寨是第一個。
連南縣應急事務中心駐連水村第一書記房建輝說:“我們種植的桃樹有10個品種,走的是高端品質路線。我們在省農科院研究員及連州市平順果場技術員的專業技術指導幫助下,2019年底嘗試建設500米長的觀賞走廊水果大觀園,所有樹種是直接從連州市龍坪鎮那邊移植過來的,移植時已經是成年的桃樹,再經過技術員與貧困戶的精心管理培育,當年就可以掛果。”
“第一年掛的果,我們不上市售賣,主要是用來檢驗果子的品質。第二年才開始售賣,果子又大又鮮甜,一斤可以賣到10元。依托墩龍瑤寨的民宿旅游資源,以及附近2公里處的千年瑤寨景區,我們的果子很受外地游客歡迎。種植桃果見效很快,可持續性也強,可以說是比較好的一個扶貧產業。” 房建輝說。
此外,房建輝向我們介紹,基地里還在嘗試種植其他品種的水果樹,包括黃金奈李、藍莓、油桃、水蜜桃、水晶梨等落葉果商品果樹,每一種水果都是走高端品質路線。這些水果作為基地試驗項目,試驗成功后,將有序規模化開展種植,可以有效促進村民增收。
房建輝表示,接下來,連水村將創新思路,強化措施,激發扶貧內生動力,確保所有村民脫貧不返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