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玲 肖曉珍 馬發平

近日,仁化縣黃坑鎮入圍省數字鄉村發展試點鎮擬認定名單,這是該縣繼去年入選為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之后,全縣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取得的新成果。
借助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的實施,仁化縣發揮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及省級柑橘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以“農業生產智能化、特色產業電商化、安全監管平臺化、生活服務便捷化、農技推廣信息化”為工作目標,轉變了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推動了農村物流網建設、提升了農民數字化水平、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逐漸走出一條特色鮮明、數據驅動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
數字化讓傳統農業跨向“智慧農業”
5月的仁化,貢柑園一派郁郁蔥蔥,果農們忙著坐果穩果管理。黃坑鎮下營村種植大戶黃錦文在家里用手機查看果園的土壤、空氣、光照等情況,并利用手機對果園進行灌溉、施肥及打藥等操作。“新安裝的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對我們幫助很大,能及時補充水肥,省了人力,更重要的是能提升產量和掛果質量。”黃錦文告訴筆者。
仁化是廣東省最大的貢柑種植基地,丹霞貢柑先后斬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國字號”名片,以丹霞貢柑、長壩沙田柚為主導,該縣推進柑橘省級產業園數字化建設。目前,在產業園引進了3條山地單軌運輸機軌道總長1000多米,安裝在兩座沙田柚果園山上。已完成智能水肥一體化標準建設基地2000多畝,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手機或電腦網絡將果園灌溉設備串聯起來,遠程直接開展水肥一體化噴灌操作。建立了千畝貢柑無人機飛防植保基地,進一步提升統防統控效果。新建了丹霞貢柑品控中心,安裝了國內頂級的4通道全智能分選線,確保每個產品都“統一標準、十全十美”的走上全國市場。
同時,集農產品宣傳、交易、信息化服務、智慧管理等為一體的縣農業信息綜合服務中心即將建成使用。建成后可采集衛星遙感數據和地面物聯網數據,對全縣農產品種植分布與面積、作物長勢與產量、生長適宜性等情況進行精準監測和分析,形成仁化縣農業產業信息“一張圖”。
互聯網小鎮讓農產品出村進城
傳統產業要實現數字化處理,包括產前、產中、產后,也包括產地環境的數字化。仁化縣黃坑鎮結合貢柑特色小鎮實際,重點推進現代農業信息化及電商物流交易平臺建設,打造了互聯網農業小鎮,發展“互聯網+農產品”模式,以鎮為中心、鎮村融合,讓農貿信息進村入戶,讓貢柑農產品出村進城。
黃坑鎮是韶關市互聯網農業小鎮,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作為黃坑互聯網農業小鎮的運營主體單位,目前建有鎮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1個,村級電商服務站7個及配套的物流倉儲基地、冷庫、快速檢驗檢測室、農產品基地及企業信息收集管理平臺、生產種植視頻監控系統等。吸引10多家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500多戶農戶參與合作經營,建有村級體驗店258個。近三年共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額近2000萬元,為黃坑鎮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動力。
以互聯網農業小鎮為示范,該縣全面推動農村電商發展,實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所有貧困戶的寬帶網絡信號覆蓋率均為100%。全面打通“縣-鎮-村”收發“最后一公里”,全縣建有縣級物流處理中心1個、鎮級物流服務站10個、村級物流服務點118個,建立鎮村級44個電商扶貧服務站。借助 “富農云商”仁化運營中心等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線上交易、線下配送”的農村電商新型流通業務,農戶在家里有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就可以把貢柑、沙田柚、茶葉等名優農產品銷售出去。
信息進村入戶讓農民享便捷
近日,仁化縣農技員涂新紅在黃坑鎮貢柑園指導時,將病蟲害防治的棘手問題通過電子設備“云技術”反應至省市專家,省市專家馬上進行答疑解惑。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該縣9名縣級專家利用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分區包干對農業生產進行服務指導,帶動農戶享用最新農業信息服務。目前,該縣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新型職業農民等利用平臺開展在線診斷980余次,在線上傳和發布信息近5萬條。
為有效解決農村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該縣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進一步深化信息惠民服務體系,建設了省級惠農信息社7個、縣級運營中心1個、村級示范社3個。全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全縣124個村居服務平臺系統操作員全面使用“一門式一網式”系統。加強“粵省事”小程序的宣傳推廣工作,通過印制并發放各類宣傳用品、定期到群眾密集處設立服務站點等方式提高 “粵省事”注冊使用率。
仁化通過推進一系列“數字鄉村”項目建設,促進了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深度融合,為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提供新動能,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增添強大動力。(攝影:馮永曦、譚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