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倫彬

1927年8月1日,共產黨人為挽救革命,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樂昌農軍參加了這一舉世聞名的武裝起義。
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革命處在緊急關頭。樂昌農會接到北江農民辦事處的命令,要樂昌農軍和北江各縣農軍一道,隨國民黨左派、教導師師長陳嘉佑部隊(后改為13軍)北上武漢,支援武漢國民革命政府,討伐蔣介石。樂昌農會積極響應北江農民辦事處的號召,組織了500多名農軍戰士,集中縣城待命。
1927年5月1日,北江各縣農軍在韶關寶靈寺舉行北上誓師大會。他們踏上征途,于5月2日到達樂昌。5月4日,樂昌農軍與北江各縣農軍組成1200人的隊伍,揮師北上。當晚宿于九峰,5月5日抵達黃圃塘村,6日進入湖南省境內。5月14日到達耒陽,進行軍事訓練和整編。農軍的建制由大隊、中隊、小隊改編為營、連、排。北江農軍編為13軍補充團(對外仍用廣東工農自衛軍稱號),龔楚為團長,爾后繼續北上。
6月8日,北江農軍到達十八都后,傳來北江土豪劣紳勾結反動官府大肆捕殺農會干部和會員的消息,農軍戰士憤怒異常。樂昌、仁化、曲江部分農軍要求回師粵北,向反動派討還血債。于是樂昌農軍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由薛仰圣率領與仁化、曲江農軍南歸。南歸時先到仁化,支援仁化農軍攻下仁化縣城,破監倉救出被關押的300多名農會干部和會員,再回到樂昌進行武裝斗爭。另一部分在龔楚、譚軍略的帶領下,隨北江農軍繼續北上,于6月15日到達武漢,駐徐家棚琴園。
7月15日,汪精衛公開叛變,鎮壓共產黨人,大革命失敗了。黨中央為了挽救革命,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7月21日,接到命令后,樂昌農軍與北江各縣農軍一道,迅速脫離13軍,開赴南昌集中。樂昌農軍分乘三艘小輪船,于7月29日黃昏抵達江西九江。30日乘火車到南昌,被編入葉挺24師教導團,駐新營房,參加即將舉行的武裝起義。
7月31日晚,北江農軍接到起義總指揮部的命令:決定于明(八月一日)二時開始向城內外所駐敵軍進攻,你部農軍于攻擊前,應完成新營房之防御部署,并相機增援24師教導團對新營房南面敵軍之進攻。8月1日,震撼中外的南昌起義爆發了。樂昌農軍在起義中和北江各縣農軍一起,沖鋒陷陣,奮勇殺敵,堅定執行了起義總指揮部的命令。
南昌起義后,樂昌農軍大部分編入20軍3師6團3營,龔楚任營長。
8月3日至5日,樂昌農軍和起義軍一起撤離南昌,快到廣昌時,敵軍錢大鈞部在壬田市進行堵截,賀龍命令20軍攻擊前進。以北江農軍組成的3師6團3營為前衛,歸朱德指揮,擔任掃除路障。樂昌農軍第一次擔任攻擊任務,雖然沒有作戰經驗,但打得非常勇敢,與其他起義軍配合得很好,勝利地將錢大鈞部擊退。
8月20日,起義軍到達會昌城外,遭到駐會昌之敵軍阻擊。起義軍組織進攻,北江農軍擔任正面突破。樂昌農軍在此役中打得勇敢頑強,與起義軍一起把敵軍趕到會昌河邊,當晚占領了會昌城。樂昌農軍戰士沈仁政等在戰斗中光榮犧牲。
9月24日,樂昌農軍與起義軍一道抵達潮汕,并參加了湯坑、流沙戰役。因敵眾我寡,隊伍被打散,起義軍鑒于形勢險惡,決定分散活動,動員農軍回家鄉組織群眾,積蓄力量。于是,樂昌農軍離開汕尾,輾轉于香港等地,歷盡艱難險阻才返回家鄉。在返回家鄉時,樂昌農軍的原3師6團3營某連黨代表李光中,與中共廣東省委取得聯系?;貥凡?,立即恢復并發展黨組織,擴大工農武裝,在樂昌縣內重新燃起革命的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