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列展覽是博物館對外宣傳的主要窗口,是博物館傳播文化、發揮公共教育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博物館發揮社會作用的主要手段。陳列展覽也是衡量一個博物館工作質量的標準,好的博物館展覽有助于人們充分了解博物館的基本性質和功能,實現博物館的教育使命,而將合理的選題運用科學的展示理念和闡釋手法完美呈現,最終實現歷史文化知識的科學傳播。
關鍵詞:博物館 陳列 展覽 文化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核心業務工作之一,它是博物館肩負傳播文化職能的載體和橋梁。那么,為了更好地實現博物館知識傳播和公共教育的使命,就需要深入對博物館陳列展覽進行研究,以學術研究為基礎,研究展覽選題,提煉展覽主題,完成博物館展覽內容策劃,在此基礎上進行形式設計,展覽施工,實現知識傳播和公共教育的職能。
一、博物館陳列展覽概述
(一)陳列展覽的目的
博物館陳列展覽是通過時空邏輯性及其他形式來將博物館的收藏,以及其他館的收藏進行組合和分配來開展文化傳播,它是一場文化展品欣賞和審美活動。通過各種陳列展覽活動,可以發現博物館陳列展覽主要以一種免費開放的形式,面向社會開放,它不是一種商業效應,而是為社會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增強社會效益,通過這種形式進一步實現文物知識的傳播。隨著時代的發展,提倡人們始終堅持終身學習,全面發展,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基礎之上,加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發展力度,所以,博物館陳列展覽活動就是對新時代思想的一種踐行,也是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來提高人們精神文化水平的手段。
(二)陳列展覽的環境
就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環境而言,由于在博物館陳列展覽的過程中需要對場館的一些文物進行安全保護,所以博物館陳列展覽往往對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博物館在陳列展覽時,一般要選在一些建筑物的內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設置在館內,特殊情況下可以借助一些外物、其他博物館或是建筑物來進行展覽。但是,實際展覽的過程中有一些文物是不可以移動也不可以外借的。這是因為,首先其對材質和環境都有極高的要求,有些文物由于年代久遠、材質特殊,所以暴露在空氣中容易遭到破壞,只能保存在無氧的環境當中。其次,對于參加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觀眾也有著不可忽視的要求,很多博物館在開展陳列展覽活動時都會明文規定不準拍照,一方面是對于文物版權及安全的一種保護,另一方面,是由于有些文物標本經過閃光燈照射之后會受到損害。最后,博物館陳列展覽過程中,會有一些防火防盜的規定,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文物和藏品具有特殊性和多樣性,所以對于陳列展覽環境的要求較為嚴格,它是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基礎上為公眾提供更優的服務。
(三)陳列展覽的手段
文物的展覽展示過程必須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它必須圍繞一定的事件或者是一定的主題來開展,所以說博物館在展覽的過程當中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巧性。
首先,在展覽的過程中,必須突出陳列展覽的主題,要通過展品與環境相襯,比如要加大對硬件設施的設置,可以通過海報、新媒體等方式來進行宣傳,吸引大量群眾參加博物館的展覽活動,并且對于一些博物館展覽過程中的相關知識和一些文物藏品蘊含的意義都要明確。當然,陳列的手段對于展品的影響重大,但是也不能盲目地去采用一些過分花哨的手段,這樣會喧賓奪主,并會分散觀眾的興趣點。其次,由于博物館的展覽活動本身就屬于公益性質的,所以它的目的很簡單,在于傳播文物知識,促進群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擴大群眾知識面和知識儲備量。所以,在展覽活動的過程中,要以文物展品為基礎,適當采用輔助設計手段,突出展覽主題,營造有文化內涵的展廳環境,讓觀眾身處其中,能感到文化的滋養。
二、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意義
(一)以公益性為主
博物館通過舉辦陳列展覽活動普及相關文物知識,讓人們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并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所以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積極培育公民的價值觀,普及歷史文化知識,實現博物館的知識傳播和社會教育職能。博物館展覽應該把價值定位于中華文明的傳播以及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上。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應該面向全體群眾,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特定領域中的觀眾,這也是展覽策劃者應考慮的問題。
(二)注重科學性
博物館陳列展覽在文物或標本的選擇上,會選擇一些具有豐富內涵、能夠反映時代特色的一些展品,因為這樣的展品會具有導向作用,可以凸顯文化展覽的主題,可以有效避免偏離主題、缺乏價值的展覽活動的舉辦。因此,對于陳列展覽的要求,必須能夠體現真實的歷史特征,要堅持科學的原則。在展覽的過程中必須保證文物展品的科學性,如果需要使用一些復制品或者是仿制品的時候,要有依據,也要符合科學的要求,并且要做相關的規定和說明,以免公眾誤解。總體而言,展覽策劃的過程中,對文物的釋讀、主題的呈現,包括文物說明牌、展板文字、多媒體視頻內容的拍攝等,都要符合客觀性,保證信息準確,不能將錯誤的信息傳播給群眾。
(三)發揮教育功能
博物館有著獨特的育人功能,在這個功能的發揮過程中必須與當代的素質教育理念相吻合,特別是要和當前中小學做好聯系工作,可以組織面向學校的專題展覽活動,用博物館的優勢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把博物館作為第二教育課堂。對于常設的一些陳列展覽,要能夠方便成年人或是未成年人群認識和欣賞,要做一些特別的說明,這樣才能夠從一定程度上達到育人的效果,同時也要注意在標注文字上必須符合這些不同階段兒童的認知習慣,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還可以針對這些不同階段的兒童開展專門的教育類博物館展覽活動,專門面向他們開展活動。比如說,可以開展一些歷史活動,讓兒童在展覽活動當中認識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作用;另外,這樣的展示也會讓兒童形成重視文物價值的思想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和訓練兒童的審美能力,達到審美教育的功能。
(四)規范設計制作
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活動,所以說在開展的過程中必須強化資格認證制度才能夠使這個活動更加專業化,從而提高展覽的水平。所以,首先必須保證在展覽形式與內容上做到統一、和諧,這樣才能有利于文物以及其他展覽活動的定位,才能夠使展覽活動既具有觀賞性,又具有意義。要讓展覽活動達到真實性、知識性和審美性并重,就要運用一些較高水平的輔助手段。比如說聲音、燈光、電等現代輔助手段,可以讓展覽活動更加完整,但是也要注意在運用的過程中,避免涉及一些與展覽活動無關的東西,這樣會使觀眾不知所云,而且使展覽的主題與內容偏離,達不到凸顯主題的效果。在展覽過程當中不應出現一些無歷史依據和科學依據的虛擬場景或者是一些手段。此外,在開展展覽活動時,一定要避免沒有實際意義的裝飾性設計,要規范展覽的設計制作,達到展覽內容設計與形式設計的統一。
三、關于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幾點思考
(一)理解博物館陳列展覽的需求
陳列展覽作為博物館的重要工作,同樣也是博物館開展日常工作的重要方式,在陳列展覽過程中,應該按照相關標準和要求,保證陳列展覽內容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在歷史博物館的陳列展覽設計當中,首先要改變傳統的展覽設計理念,陳列展覽設計要能夠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進而為參觀者提供良好的視覺體驗,使參觀者能夠在精神上得到享受。其次,文物作為主要的對象具有歷史性和物質性,所以應該將重點工作放在內容設計上以突出其歷史性,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揭示文物內涵,讓文物所蘊涵的價值準確地傳遞給觀眾,再配合適當的形式設計烘托,從主體的塑造和色彩的應用上,凸顯文物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在文物的設計當中同時還要考慮到安全性的問題,比如場館的環境、照明以及擺放方式的問題都要以安全性為基準。
(二)加強展覽設計理念和館員專業素養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博物館舉辦的活動應該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設計人員在內容設計上應該與時俱進,這就對設計人員的能力提出了較大的考驗,需要其有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良好的職業素養,要深刻理解“形式是內容的載體”理念。如果設計者能夠有更優的設計理念和素養,那么可以將陳列的內容和形式更好地融會貫通,提出更有意義的陳列展覽設計要求,從而能夠積極完成陳列展覽的設計,以最優的方式來詮釋陳列場館展覽的內容。陳列展覽的設計人員不僅要有較新的設計理念,還應該有較好的設計思路和目標,其不僅是陳列展覽過程中的工程師,還是整個陳列活動的引領者,所以要把握住陳列的方向。
首先,在展覽的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要將陳列展覽的內容具體化,陳列的形式具體化,使其真正為內容服務。在內容設計上要展示陳列的大綱,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創新設計思路,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對形式設計起到推動作用。
其次,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內容不能夠局限于陳列展覽的形式設計上,應該把握區域文化特點,突出當地博物館展覽的歷史背景和淵源,這樣才能夠使陳列展覽活動有效達到宣傳和傳播的作用。所以,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對文物展覽工作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并且認真做好這些工作,養成責任意識和規范意識,如此才能夠更好地促進陳列展覽活動的開展。
(三)明確博物館陳列展覽的主題思想
博物館陳列展覽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要確定展覽的主題,然后再結合實際情況組織文物策劃展覽,主題即起到了統率的作用,它是陳列的靈魂和精髓,更是核心,在開展博物館陳列展覽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模式確定其主題思想。
首先,以歷史文化的脈絡為主線。歷史文化的發展,是博物館將所有文物串聯在一起確定主題思想、編排文物展品的有效輔助手段,這條主線可以通過歷史的發展過程,以及某一特定歷史的范疇,在一個地域的歷史時限里進行文物展覽。
其次,以文物為主線。文物既是博物館展覽的主要內容,同樣也是博物館陳列展覽的主要內容。以文物的年代、材質、藝術特色等為主線確定陳列展覽主題,能夠使文物呈現系列依次展出,使觀賞更具系統性、整體性。
再次,以文化內涵為主線。在一些地方性博物館展覽活動中,可以以地方考古發現為主,展現地方區域的歷史文化特色。對中小城市博物館來說,其文物藏品數量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有效體驗這些展品當中的內涵,以文物表達的信息為主題,來構思主題思想,這樣在內容的設計過程中,能夠深挖其文化內涵,提升主題思想,從而達到引導觀眾的作用。通過文化內涵做到內容思想的統領,會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
最后,對一些具有區域特色的地域來說,可以采用以地域文化作為陳列展覽的主題思想,這樣能夠凸顯地方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歷史脈絡,區域文化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化或地理概念,而是說不同的時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它反映了一定的區域歷史文化,它所包含的信息非常的廣,包括生活、生產等物質基礎,也包括道德觀念等精神層面,對于以這種區域文化開展的歷史陳列展覽活動,有較強的感染力,突出區域文化的重點和特色,可以使陳列設計更加有特色、有內涵、有影響。
(四)注重陳列展覽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化
陳列的內容和形式必須達到整體協調性,兩者是屬于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果兩者能夠有機融合,那么會使整個展覽活動,達到整體性、宣傳性的效果,所以在對陳列展覽展品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十分重視與現代社會接軌,要使這些歷史文物的內容得到展現,使其形式設計更加契合內涵。因此,這對設計人員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設計人員專業素質過硬,努力與現代科學接軌,在設計過程中將歷史事物和現代科技有效統一起來,使陳列展覽的形式能夠融入科技的內容,進而增加展覽的科技感,運用科學手段真實還原歷史,能夠使陳列展覽的內容更加充分地體現其價值和意義。
(五)多種陳列展品組合化
在陳列展覽過程中可以運用一些輔助展品,把這些輔助的展品和文物相結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歷史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表現手法。文物展品和輔助展品有相融合的部分,它們既具有獨立性,又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通過藝術的加工才能夠真正有效地使兩種元素融合在一起。對于歷史博物館展覽來說,這些元素簡單、有效的組合更是歷史文物的基礎。通過更優的表現手法能夠挖掘材料的深層內容,進而使展品在組合模式上更好地呈現陳列的基本內容,但是在組合的過程中要避免機械化,要運用藝術、科學的方法進行整合。
(六)建立展覽項目評估和監督體制
建立展覽項目的評估監管機制,是指在一定的時限范圍內,盡可能系統地、有目的地對過程進行管理,對展覽項目的實施設計和結果進行持續性的判定和評估,使博物館的陳列設計藝術更加符合主題,創造出更加完美的形式,以滿足其使用功能和審美功能,可以有效指導陳列藝術的設計工作并作為設計的依據,也可以作為評價的依據。在博物館的展覽過程當中,對陳列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評估,也可以發現不當之處,并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這樣可以使展覽主題更加突出,脈絡更加清晰,文字更加準確。
四、結語
陳列展覽是以文物為中心,以博物館為場所來突出主體,并且能夠達到一定程度上的知識傳播和社會教育功能。但是,在博物館陳列展覽過程中,要避免單調的設計給人單一、呆板的感受,需要通過各種輔助手段來對文物的內涵進行呈現,增強文物的主觀性、趣味性以及形象性,進而更好地發揮歷史博物館在文化傳播中的職能。
參考文獻:
[1]趙博.新形勢下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現狀思考與發展趨勢[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03):150-151.
[2]陳英.歷史類博物館陳列展覽與陳列設計的思考[J].才智,2015(29):370.
[3]梁勇. 中小型博物館陳列提升工作的思考[C]. 江蘇省博物館學會.江蘇博物館群體內部的交流與合作——江蘇省博物館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江蘇省博物館學會:南京博物院,2014:199-201.
[4]張菊.淺談地方性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的新思考[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02):330.
[5]剡紅蓮.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2012(28):197-198.
(作者簡介:李光耀,男,本科,青海省博物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博物館展覽設計)(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