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屬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有助于持續完善基層群眾的思想道德素養,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而文化館扮演著群眾文化傳播、建設的角色,在深入性和高質量組織群眾文化活動上,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本文將客觀闡述當前群眾文化建設現狀,在探討相關問題應對方法的基礎上,提出縣級基層文化館做好群眾文化的一系列建議。
關鍵詞:縣級文化館 群眾文化 建議
縣級文化館的主要職責,就是在規劃和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轄區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既有的社會服務體系,助力社會整體的和諧發展。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發展,群眾文化受到了一系列沖擊,在此期間,縣級基層文化館要結合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應對和調整。
一、當前群眾文化面臨的一系列沖擊
(一)市場經濟方面
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催生出一系列全新的文化理念,直接影響著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1]群眾的文化消費形式愈加豐富,文化參與過程也更加靈活,由于傳統文化活動形式過于單調乏味,無法及時吸納青少年群體的關注和學習,從而嚴重延誤了群眾文化的建設進程。
(二)傳播媒介方面
隨著互聯網等技術的蓬勃發展,傳播媒介也更加多樣化,帶給群眾文化不小的沖擊。特別是在信息化的環境下,一系列新媒體行業相繼衍生,使群眾隨時隨地都能夠通過手機和計算機終端設備獲取海量的信息。作為縣級文化館,要及時關注這類趨勢,適時做出改革以適應群眾的需求,避免和時代脫節。
(三)大眾文化知識結構方面
隨著新媒體的普及,群眾可以輕松獲取愈來愈豐富的文化知識,其間他們的個性需求得到了全方位的滿足。因此,基層文化館要確保及時進行改革創新,做到深入群眾,及時了解群眾的需求,制訂更加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案,組織更加生動有趣、內涵深刻的文化交流活動,從而吸引群眾的重新關注和大力參與。
二、現階段縣級文化館的改革和創新
面對上述沖擊,群眾文化深受影響,基層文化館作為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的基層部門,應當及時結合實際來進行協調性應對,做好自我創新改革工作。
(一)關注和滿足群眾的個性化需要
為了全面發揮群眾文化服務的影響力,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就應當及時關注和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要,結合時代元素打造更加實用、生動的群眾文化內容以及活動形式,令群眾文化全面融入大眾視野和生活之中。唯獨得到群眾的認可,群眾文化工作才算取得成效。
(二)完善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依照群眾文化建設和發展的主流方向,來不斷更新縣級文化館的群文活動內容和形式,避免和各類人員的文化體驗需求相互沖突。
1.和各類機構加強合作,在特定區域內開拓優勢群體,帶動群文工作的深入性布置和拓展
諸如和地方政府、新聞部門等加強聯系,確保融合多方意見來規劃群文活動,融入更多創新思路,方便被大眾所接受和認可。另外,為了增強群文活動參與的廣泛性,還可以考慮邀請本地一些知名的企(事)業單位、院校領導等直接參與進來,以快速樹立健全可靠的群眾文化工作指導體系,及時開發更加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并且大幅度提升群文活動的效率和質量。
2.呼吁各階層民眾自主加入群眾文化建設項目中
開辟個性化更加鮮明的群眾服務項目,令人們在其中真正展現自我,增強活動的影響力。如此一來,群眾文化活動就可以切實做到和基層緊密融合,使縣級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組織上發揮必要的主導性作用,帶動本地群文活動水平得到提升。
(三)合理對待群眾文化活動中傳承、發展間的關系
在規劃群眾文化活動期間,要妥善把握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間的關聯,在凸顯傳承必要性的基礎上,有序地推進創新和發展進程,唯獨二者緊密結合,才可以促進群文活動的順利進行。尤其是作為基層組織的縣級文化館,當及時認識到創新才是群文工作發展的基礎,唯獨持續創新,才可以吸引更多群眾的關注并得到社會力量的支持。
首先,文化活動內容的創新。在此期間,要注意將傳統文化的精髓作為核心,切不可盲目進行創新而脫離傳統文化。與此同時,要全面考慮本地群眾的實際需要,從而推動后續活動的高效進行。
其次,文化活動載體的創新。即主張將一系列新媒體等現代化科技融入群眾文化體系之中,隨后定期開展傳統舞蹈、歌唱、知識競答等線上的實踐交流活動,令廣大基層群眾在掙脫時間、空間等因素約束的基礎上,自由并靈活參與各種有趣的群眾文化活動。
(四)培育更加專業化的群眾文化建設團隊
任何項目的進行,都需要依靠優秀的專業人員,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也是一樣,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等,直接決定著各階段活動進行的水平。因此,作為縣級文化館,要深刻領悟到人才的價值,確保定期針對內部各崗位職員進行專項培訓,切實提高他們的技術實力和服務水平。[2]唯有如此,群眾文化建設步伐才能持續加快,創造出更多令人滿意的成果。同時,要特別注意做好對信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育,這樣才能令他們在日后的群文活動組織中得心應手,包括及時調查和掌握群眾的文化體驗需要、加入更多流行的元素等等。總之,專業的人才隊伍才能不斷壯大我國的群眾文化事業。
(五)凸顯群眾文化建設的公益性特征
文化館屬于公益性機構,這決定了其在組織群文建設工作時,不可加入任何個人私利因素。歸根結底,就是要時刻做到一切為了人民,及時建立嚴密的預防和監督機制,規避利益矛盾的滋生,竭力保障各階段的活動成效。
三、對縣級文化館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的建議
(一)強化群眾文化的輔導工作
文藝的輔導和創作,屬于基層文化館平常工作中的基礎性業務,要求美術、書法、音樂、戲曲、舞蹈等各類文藝骨干發揮導向作用,憑借定期的展覽、會演精髓等,緊密聯系本地群眾,科學合理地安排群眾文化活動。而要做好這部分工作,則要做到如下方面。
第一,培育不計個人利益、能夠為群文工作做出貢獻的專業化藝術輔導團隊,促使各類文藝輔導和創作活動的高效布置與拓展。
第二,維持輔導和創作方式的多元化特征,諸如定期舉辦文藝會演競賽、美術書法攝影展覽等活動,應用各種方式來迎合不同群眾的體驗需要。
第三,有效提升各個文藝干部的專業素質和文化理論水平,督促他們定期深入群眾之中,在做好調查的同時,更新既有的知識結構,為藝術創作提供更多啟發性線索。
(二)提升群眾文化服務水平
定期規劃多元化的群眾文化活動,動員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進一步帶動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歸根結底,基層文化館的基礎性職能就是有效為群眾提供豐富的業余文化活動,特別是在新時期環境下,更加有必要持續增強服務職能,發揮文化服務方面的影響價值。
首先,明確新形勢下群文活動的基礎性特征。現階段文化館在組織群文活動上,主要包括輔導培訓、實地表演、云展覽等多種類型,而內容方面更涉及文學、曲藝、舞蹈、美術等多重領域,不過因為各個區域群眾的文化活動體驗需求不盡相同,在規劃期間,要保證基于群眾的年齡、職業、知識結構差異性,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進一步創造出更偉大的文化活動成果。
其次,文化館應當做好各階段活動的策劃工作。客觀來講,基層文化館的力量十分有限,今后當注意連接整合全新的文化、人才、資金、設備等資源,從而更加深入地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帶動全社會繁榮發展。
(三)兼顧文化遺產的普查和保護事宜
對文化館來講,有關非遺的普查和保護工作起步較晚,面臨著諸多現實性挑戰,特別是對那些知識儲備、實踐經驗、業務能力較低的文化館來講,在處理非遺普查和保護工作中,顯得步履維艱。[3]今后要著重強化各個地區基層文化館的內部建設,諸如人才結構優化、基礎設備完善等等,令所有和群眾文化相關的工作落到實處。另外,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爭取更多的資金注入,并結合最新政策來促進文化普查和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此外,要大力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妥善利用、傳承發展的準則,力求文化普查、申報、保護等環節井然有序地銜接進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是基層文化館的主要職責。為了進一步滿足人們不斷提升的精神文化生活體驗需要,文化館要不斷加大對群眾文化的重視度,確保結合實際來優化既有的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并積極爭取一定的財力、物力、技術、人力支持,集合多方智慧和力量,共同助力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參考文獻:
[1]曾黎.如何辦好文化館書畫攝影展拓寬公共文化服務之我見[J].南方論刊,2012(08):98-99+101.
[2]馮小媛.農村文化館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文化月刊,2013(08):120-121.
[3]潘秀梅.淺談文化館文藝輔導員的綜合素質[J].戲劇之家,2015(23):243.
(作者簡介:趙曉平,女,本科,汝陽縣人民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