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更新和完善,人們的閱讀習慣也發生了明顯變化,選擇針對公共圖書館進行數字化建設,顯得尤為關鍵。由此,本文將在客觀闡述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涉及的內容、產生的影響、存在的誤區基礎上,探討現代提升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水平的妥善對策,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趨勢。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數字化建設 誤區 對策
隨著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新型技術的普及,一時間,公共圖書館迸發出全新的活力,為日后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服務方式、用戶操作等實現數字化轉變,奠定了基礎。至于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涉及的內容、存在的誤區,以及日后有針對性地調整對策等內容,將在后續逐步延展。
一、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涉及的內容
(一)文獻資源的數字化
公共圖書館的核心存在意義,就是全方位收集整合和有序地存儲各類文獻信息,隨后基于用戶要求來提供檢索、借閱、社會教育等服務,至于這些文獻信息的類型則可以依次細化為圖書報刊、影像和數字資源等。而數字資源便是現代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極為關鍵的資源類型。
(二)閱讀服務的數字化
即主張基于國家統一標準樹立起互通互聯的數字化服務網絡,方便館內職員進行最新的閱讀產品開發和數字保存技術研究,在令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化、網絡化技術愈來愈完善的同時,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閱讀服務。在此期間,公共圖書館要注意加大對數字資源的建設力度,配備充足的技術設施,從而塑造出融合線上線下文獻信息的共享應用平臺,加快整個圖書館網絡數字化的發展進程。
(三)古籍資源的數字化
作為各地的公共圖書館,有責任和義務去保護好本地有代表性的古籍資源,一方面要在大力融合數字化、影印、縮微等現代化技術的前提下,加快古籍資源整理、出版、研究應用等工序的進度;另外一方面則是定期開展巡回展覽、公益性講座、創意產品開發等實踐交流活動,盡快將古籍資源保護納入法律條文之中。
(四)總分館服務體系的數字化
作為上級有關管理部門,理當基于本地規模和用戶閱讀需要創建總分館制的公共圖書館,在成功樹立起數字化、網絡化的服務和配送體系之后,實現館際資源的通借通還。
二、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產生的影響
(一)帶動社會發展
經過互聯網、新媒體等高新技術普及發展之后,知識經濟時代開始到來,在此期間,世界各國都開始將注意力集中投射在網絡信息的有序組織上,而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自然也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下競爭的重點,尤其是獲得我國政府多方面的支持,主要原因就是其有助于加快國民經濟的發展步伐,健全國內各個領域的信息基礎結構。特別是在我國確立并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之后,公共圖書館數字化改建的規模空前巨大,這不單單是公共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更給社會整體性發展提供了支持。
(二)履行社會職能
圖書館的存在意義便是充分扮演好文化機構角色,收藏寶貴的文獻資源和向用戶傳播所需要的信息內容,進一步增加社會整體的文獻信息交流深度。基于此,各地公共圖書館須牢記自身的職責,基于社會各領域需要去更新和完善館內文獻資料。尤其是在互聯網技術全面發展的大環境下,網絡化資源類型愈加豐富,數量又極為龐大,圖書館只有做到與時俱進,才能夠緊緊貼合更多網絡讀者的要求,不然將無法實時性保存和有序性傳播批量化的數字文獻資源,導致公共圖書館因此失職。
(三)方便共建共享信息資源
縱觀傳統的公共圖書館,著實難以全方位收藏所有的文獻信息資源,更無法全面性滿足讀者的資源獲取和交流需要。而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愈來愈發達以及數字圖書館的普及,各個圖書館彼此間開始形成信息資源方面的互補關系,特別是經過基于信息需求滿足的互助共享平臺樹立后,充分解決了館藏和用戶之間的供需矛盾。久而久之,形成了克制經費、空間、物力等方面的資源耗費機制,更好地迎合了社會各種文獻資源的交流需求,在互聯網中形成了更加有特色的館藏資源體系,從而推動了圖書館整體性的生存與發展。
三、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存在的誤區
(一)建設資金投入力度不強
進行公共圖書館數字化改建,原本就是屬于一類龐大的工程項目,包括數據轉換、技術設備引入、系統更新維護等方面,都需要消耗較多數量的資金。而大部分公共圖書館無法憑借自身效益來獨立支付這些費用,一些地方政府又不能確保及時關注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最新需要并提供充足的財政支持。長此以往,公共圖書館在數字化建設的道路上就會更加步履維艱,無法實現實質意義上的突破與發展。
(二)欠缺獨創的核心技術
一直以來,我國在進行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習慣于直接引入別國已有的技術設施,目前,還不存在相關獨創的核心技術,導致建設和運營工作中出現不少誤區。
首先,在網絡通信、多媒體信息處理、批量化數據演算和轉換、壓縮和解壓縮信息等重點技術方面,功能不夠完善。
其次,盡管在中文信息輸入和識別方面,已經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技術改造,可涉及內碼轉換、自動翻譯和分類、自動文摘等技術方面,還存在著較多的困難,有待持續攻關。
最后,檢索程序存在漏洞。歸根結底,就是未能及時提供便捷性和實用性、界面整潔、功能健全的檢索程序。
(三)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到位
在進行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期間,許多館內職員沒有及時形成較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特別是在進行優質化作品拷貝、翻譯、下載、上傳、打印期間,往往不會預先爭取到原著作者的授權,隨后侵害到原作者的合法權益。再有就是經過對館內諸多文獻信息進行數字化轉化和上傳之后,許多讀者開始習慣于直接進行網絡在線閱讀或是下載使用,因為欠缺一類完善化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開始催生出讀者隨意抄襲的不良現象和社會風氣。諸多誤區如若不能及時修正,勢必會給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帶來更多且深入的消極影響。
(四)綜合型人才較少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才資源的價值和地位極高,當然,對于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來講也不例外。所以說,各地公共圖書館須及時督促館員革新服務思想、健全知識和技能結構、提升綜合素質。最為關鍵的是,要熟練掌握一系列的數字化建設技術,包括數據庫應用、系統管控、資源保護等技術。可縱觀各地的公共圖書館,還處于轉型的初始階段,沒有及時招聘和培訓出合格的人力資源,嚴重限制了其數字化建設和發展水平。
四、消除上述誤區,提升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水平的對策
積極建設數字化公共圖書館,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信息需求,已成為公共圖書館建設的主要方向。至于怎樣合理地進行數字化建設,具體方法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籌集適量的建設經費
進行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原本就是一類煩瑣、龐大的工程項目,要依靠較多數量的資金作為物質基礎,從而引入更多優質化的人才和技術設施。如若說地方政府沒能及時提供充足的財政支持,相關工程組則可以考慮從不同社會領域來籌集資金。可以深入不同事業單位之中進行推廣宣傳,加深他們對數字化圖書館的了解,令一些企業和單位愿意提供資金捐助和技術贊助。也可以努力與有關技術企業溝通交流,諸如計算機、軟件工程、通信網絡等企業,在獲取更多可靠的技術支持基礎上,減少建設工作中出現的種種開支。
(二)引入和培訓綜合型人才
要想盡快打造高水平的數字化圖書館,不僅要預先投入充足的資金,還要爭取吸引更多綜合型人才的加入。尤其是作為公共圖書館的主管人員,要關注數字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類型,設置豐厚的工資福利待遇去招聘、激勵新人,定期安排多元化的培訓活動來提升他們的技術實力。再就是積極使用國外先進的教育資源,挖掘海內外專業教育人才,在不斷拓寬建設思路和掙脫傳統錄用條款的束縛之后,全方位迎合數字化圖書館的種種用人要求。
(三)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
在文化領域之中,選擇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實質上就是維護創作者最為基礎的權利,而我國在這方面也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可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在我國出現時間較短,對應的法律法規也有待健全,很難做到對各類知識產權進行全方位的保護。所以說,要盡快樹立起相對健全可靠的法律規范體系,令更多文化創作者的權益得到應有的保障。
(四)引入和研發核心的數字化技術
客觀來講,現階段我國在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方面,還存在較多的技術漏洞和誤區。因此,作為優質化的圖書館建設人員,理當潛心研發出具備更強市場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在數字化文獻資源服務上塑造出更加令人滿意的品牌和口碑。因為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技術較為成熟完善,還有許多成功的圖書館數字化改建經驗,所以,建設人員應該適當地予以引入和借鑒,在掌握其中原理之后進行自主創新,爭取早日令我國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水平和國際標準持平。
五、結語
綜上所述,選擇進行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有助于為我國文化傳播打開電子時代的大門。因此,各地的公共圖書館要爭取加大資金籌集力度,引入更多高新技術和高質量人才,通過不同類型的培訓活動來激發工作人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為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文化事業振興等提供強有力的催化劑。長期堅持下去,勢必能夠實現更加廣闊的資源共享目標,在塑造出更加健全實用的網絡安全系統前提下,贏得更多人的關注、支持和使用。
參考文獻:
[1]王忠義,黃京.數字圖書館館藏資源多粒度層級主題分割研究[J].情報學報,2015,34(09):991-998.
[2]姜莉莉.數字圖書館如何進一步服務于虛擬讀者[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7,29(03):178-181.
[3]牟燕.新技術環境下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研究——以長春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7,39(02):116-119.
(作者簡介:路芙蓉,女,大專,柘城縣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采訪、圖書管理)(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