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志愿服務是指那些不以物質報酬為目的,利用自己的時間、文藝技能等志愿為社會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藝術服務和幫助的活動。文化志愿服務的主體由文化志愿者和相關工作人員組成,以文化館工作人員為主體,而志愿者群體則是重要組成部分。與普通的志愿者不同,文化志愿者擁有很強的專業能力,有強大的責任心且愿意無償花費自己的精力去為公益文化藝術服務。本文將以文化志愿服務為核心,剖析當今社會應當如何組織和管理文化志愿活動并進行創新。
關鍵詞:文化服務 管理 創新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價值觀和文明程度也在不斷提升,群眾的文化意識逐漸增強,相應的文化志愿活動也開始不斷涌現。由文化館組織進行統籌安排,從對接到宣傳再到挑選適合的志愿人才,志愿活動已經成為文化館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主要形式之一。通過結合文化志愿服務的相關概念和程序,下文將進一步探討當前文化志愿服務應當如何創新與管理。
二、文化志愿服務的重要性
志愿服務是人類社會體現自身價值較為直接的方式之一,文化志愿活動是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人員和文化志愿者對社會的無私奉獻和對他人熱心幫助的體現。例如,文化館平時會舉辦一些便民、利民、惠民的文藝演出,一場文藝演出中的工作人員不僅有文化館工作人員,還有一些無私奉獻,想為人民做點實事、做點好事的文化服務志愿者。他們中有人做后勤,有人上臺表演,有人拍攝錄影,想把這份快樂帶給更多的觀眾。一場文藝演出一方面可以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還可以充分向廣大人民群眾展示藝術和藝術者的價值。文化服務志愿者本著自愿、無私奉獻的社會責任感,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民族團結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成為生活中一道溫馨、美麗的風景線。
三、文化志愿服務的管理與創新
(一)對文化志愿者的充分分配與管理
在當今社會,人們對文化志愿活動越來越積極,報名參加志愿活動的人數也在不斷遞增,但群眾對志愿者的認同度較低,志愿者來源主要以大學生、退休人士等為主。面對志愿者的熱情,組織者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認真篩選志愿人員,優先選擇專業化、高素質的人才,并對人才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面對不同的活動挑選相應的群眾文化服務志愿者。
為了方便對志愿者進行管理,文化館需要對志愿者進行統一的安排,填寫個人信息并且發放統一服裝和工作牌,要標清志愿者的身份,方便群眾識別。
(二)集思廣益,充分聽取不同的意見
在舉辦各類文化志愿活動前要充分聽取各界意見,不斷完善活動策劃,使節目豐富活動多樣是重中之重。在招募志愿者時也要提前告知活動細節,還可以讓本職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共同參與活動策劃,多一個人就多一種新的思路。最后,經過綜合考量,選出最佳方案。總之,要有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不同情況要有不同的應對措施,不能總拘泥于一種處理方式,只有不斷地推陳出新,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將活動辦得越來越好。
(三)文化志愿服務的新方向
各地文化館要根據自身職能和功能進行定位,因地制宜,在加強志愿服務基地建設、推進志愿服務的專業化和科技化等方面積極探索。一段時間以來,志愿服務活動品牌效應逐漸凸顯,在解決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和服務問題、提升服務效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志愿服務形式由分散型、臨時型向組織化、規模化、常態化發展,服務領域多向拓展。豐碩的成果表明,公共文化設施學雷鋒服務工作的推進有方案、有措施、見成效。
在開展文化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有效激發積極性是關鍵,如果積極性不高會直接導致志愿服務沒有持續性,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作效率。目前,文化志愿服務管理體系還不完善,創新點少,節目一往如常。再者,需要保證志愿者的合法權益,加強鼓勵方式,不能只停留在精神鼓勵的層面,就目前來講,鼓勵的方式還是比較單一,使文化志愿者缺乏成就感。文化志愿者通常是因為具有文化服務的熱情才來參與文化志愿服務的,如果他們的積極性得不到重視,會有挫敗感,造成志愿人員流失率升高,這樣的志愿服務也缺乏持續性。
四、結語
在文化志愿服務中,只有遵循嚴格的管理和不斷創新才能使文化志愿服務更上一層樓。在公共文化服務事業日益發展的今天,文化志愿者成為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文化志愿服務活動能否組織好、開展好,與文化志愿服務的科學合理與否密切相關,相關部門需要高度重視文化志愿服務的管理與創新。
(作者簡介:耿佩君,男,本科,黑龍江省林口縣文化館,館長,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