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江

十堰市鄖陽區柳陂鎮最大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龍韻村獨具特色,村口標志性的大門猶如一條飛龍,翻滾而至,形成一個拱形。從龍門穿越而過,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獨具特色的民居。走進A區2棟明剛家中,中堂上掛著“勤儉持家”四個大字格外醒目。明剛說,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實現了人生“三級跳”。
一級跳:住上好房子
易地搬遷前,明剛住在崩灘村。這里山高路陡,下山、上山一趟得走一個小時,碰上雨雪天氣,一不留神就會摔倒。家中的土坯房最怕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為了養家糊口,明剛在十堰市城區找了一份體力活。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993年,一場災難從天而降,在往車上搬運木材時,一根木頭掉下來,重重地砸在明剛的左腿上,讓他不幸失去了左腿。第二年,妻子棄他而去,撇下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和年過半百的父母,明剛一時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2014年,明剛全家4人被納入建檔立卡易地搬遷貧困戶。2017年9月,他們遷到龍韻村,住上了100平米的大房子,交通環境、住房條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搬到這里不再砍柴挑水,更不會爬山摔跤。交通條件好,父母就醫、孩子上學都很方便。”明剛感慨地說。
二級跳:找到好工作
為確保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柳陂鎮堅持“人員向安置點集中、安置點向產業基地集中、產業基地向生態農業和文化旅游業集中”的理念,高標準建成的集“農、旅、文、商、學、藝”于一體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龍韻村,配套建設了柳航襪業扶貧車間,同時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和扶貧開發公司,安置全鎮24個村918戶3211人。
參加區人社局組織的織襪機維修培訓后,明剛成了一名機修工。雖然行走不便,但他每天堅持來回在柳航襪業和龍韻村實訓中心檢修機器,晚上回家和母親一起縫頭、翻襪,月收入近4000元。在他的帶動下,龍韻村發展家庭作坊20余家,戶均年增收5000元。
“他對我們服務太好了,每次都是隨叫隨到。”曹君秀邊縫頭邊說。明剛建了一個家庭作坊微信群,誰家機子出現問題,沒有生產原料,微信群里說一聲,他就立即趕去。
三級跳:抓住好商機
生活寬裕起來的明剛敏銳地發現,節假日來龍韻村觀光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村里的農家樂也越來越多,他決定開個鹵菜店。
明剛把這一想法告訴了村支部書記,村里決定將一個72平方米的門面房租給他免費使用兩年。
每天凌晨3點起床,將鹵菜處理好后,明剛請一個專人幫忙賣菜,再去處理襪業的事。因手藝好、為人熱情,鹵菜店開業兩個月來,竟然有了七八千元收入。
如今,明剛“身殘志不殘,脫貧靠雙手”的勵志脫貧故事家喻戶曉,像一盞明燈,為更多的鄖陽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脫貧致富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