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英,王俊英,何燕
山東省濱州市中心醫院放射科,山東濱州 251700
肺癌是世界上發病最高的惡性腫瘤疾病。 周圍型小肺癌是肺癌的主要類型之一, 主要發生于3 級支氣管以下、細支氣管以上范圍,具有瘤體較小的特點,病理類型多為腺癌[1]。 臨床表現往往不具有特異性,尤其是X 線片表現為小片狀高密度影, 容易延誤診治或者誤診為肺部炎癥性疾病[2]。 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周圍型小肺癌患者的臨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延誤診治后容易發生癌細胞轉移并影響患者生命健康[3]。 多排螺旋CT 是臨床診斷肺部腫物的常用方法,具有簡便、高效、危害小的特點,不容易受人為因素感染,檢查結果安全可靠[4]。 該研究納入該院2017 年1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50 例可疑早期周圍型小肺癌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入組對象探討多排螺旋CT 技術診斷早期周圍型小肺癌的價值。 報道如下。
納入該院收治的50 例可疑早期周圍型小肺癌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入組對象。 其中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21 例,患者年齡范圍為38~76 歲,平均年齡為(52.6±10.3)歲;患者體重范圍為45~76 kg,平均體重(61.7±11.2)kg;患者病程范圍為8 個月~2 年,平均病程為(15.2±1.2)個月。
納入標準:①患者為該院住院患者,臨床上高度懷疑為周圍型小肺癌,符合相關的周圍型小肺癌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病歷資料齊全,臨床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咯血等癥狀。 ②患者簽署該研究知情同意書,愿意承擔相關風險并同意多排螺旋CT 檢查, 積極配合相關工作。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疾病,如合并胃癌、肝癌、白血病、淋巴瘤、膽管癌等腫瘤性疾病的患者。 ②合并突發心臟器質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包積液需要緊急搶救的患者。 ③合并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或其他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傳染性疾病的患者。 ④合并精神分裂癥、重度抑郁、重度躁狂等嚴重精神障礙性疾病難以配合檢查工作的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⑥合并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患者。
所有患者進行多排螺旋CT 掃描檢查, 采用相同的CT 檢查儀器并由同一位影像技師負責進行。 所有患者完善多排螺旋CT 檢查后進行手術切除制作病理切片明確病理診斷。 多排螺旋CT 檢查時協助患者仰臥位,兩側上臂上抬過頭,掃查順序由頭向腳,利用造影劑進行增強處理。掃描完成后上傳數據并進行分析記錄。閱片由2 名副高以上影像科醫生單獨進行,當兩人意見不合時邀請第3名副高以上影像科醫生協助閱片。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多排螺旋CT 診斷靈敏度、 特異度、 準確性分別為97.50%、90.00%、96.00%, 相比病理診斷結果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多排螺旋CT 診斷效能對比(n)Table 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diagnosis(n)
病理結果證實的40 例早期周圍型小肺癌患者中多排螺旋CT 檢查病灶最小直徑4 mm,最大直徑23 mm,平均直徑為(12.7±3.1)mm,其中包括12 例腫瘤直徑≤10 mm,28 例腫瘤直徑>10 mm。有33 例腫瘤形態為類圓形或橢圓形,5 例腫瘤形態為不規則形,2 例腫瘤形態為長條形。 典型的肺癌影像學特征包括7 例細支氣管充氣征,8 例小鈣化,16 例空泡征,27 例胸膜凹陷征,35 例毛刺征,34 例分葉征。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 發病率和病死率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5]。 吸煙等不良嗜好、長期接觸重金屬及電離輻射等環境因素、空氣污染、結核病等慢性肺部疾病、遺傳家族史等是肺癌的高危發病因素[6]。 早期周圍型小肺癌臨床上缺乏典型表現,可以表現為咳嗽、咳痰等常見癥狀,容易延誤診治,導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7]。臨床上結合X 線、CT、肺穿刺等多種輔助檢查手段對高危患者或高度可疑的患者進行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8]。X 線片診斷分辨率較低, 對于早期的小病灶難以分辨,提供給臨床醫生的信息很少,容易導致漏診,因而臨床上應用價值不高[9]。 肺穿刺活檢屬于有創檢查,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害,且檢查過程繁重,檢查費用昂貴,臨床排查的應用意義不大[11]。多排螺旋CT 通過全方位、多角度地掃描病灶,可以獲得充足的信息,并通過增強掃描進一步明確, 可以獲取更多關于病灶的有用信息輔助臨床醫生診斷。 該研究納入該院收治的50 例可疑早期周圍型小肺癌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入組對象探討多排螺旋CT 技術診斷早期周圍型小肺癌的價值。 結果表明多排螺旋CT 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分別為97.50%、90.00%、96.00%,相比病理診斷結果具有較好的一致性(P>0.05)。早期周圍型小肺癌患者病灶最小直徑4 mm,最大直徑23 mm,平均直徑為(12.7±3.1)mm,腫瘤形態為多為類圓形或橢圓形。 典型的肺癌影像學特征包括細支氣管充氣征,小鈣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葉征等。 肺癌進展可以出現體溫過高、胸痛、貧血等表現,然而此時治療效果較差。 該研究中多排螺旋CT 檢查中診斷準確率為94.00%,誤診的均為結核病,因患者術前存在明確的結核病史。 另有他人研究[12]表明,32 例周圍型小細胞肺癌中病灶呈現毛玻璃樣密度小泡征、病灶內部密度不均勻且有小顆粒堆積、病灶內部呈細支氣管征的患者分別有12 例、99 例、11 例;動態增強CT 后病灶均勻強化、 不均勻強化的例數分別為17例、15 例。臨床上多排螺旋CT 檢查誤診、漏診的早期周圍型小肺癌常見于缺乏臨床經驗的年輕醫生或對CT 征象認識不充分的醫生, 尤其常見于忽視肺結核患者并發早期肺癌的典型病例。 因而建議對多排螺旋CT 檢查發現外形欠規則的陰影或新發的陰影應該加以重視進一步排查。 臨床上大部分早期周圍型小肺癌直徑小于20 mm,常規檢查方式因分辨率差等原因難以有效發現, 容易延誤臨床診治和降低診療效率。 多排螺旋CT 通過快速的三維重建和多角度的掃描, 結合先進的影像分析計數對獲取的病灶信息加以分析,使得病灶血管立體成像。 同時直觀地呈現出肺癌的特征性影像學表現如胸膜凹陷征、 支氣管血管聚集征、毛刺征、分葉征等,有利于通過觀察腫瘤的病變特點、形態、邊緣征象、生長方式、生長血管供應情況判斷腫瘤良、惡性,再結合相關臨床病史資料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分析,從而更有利于準確、快速診斷,避免漏診、誤診早期周圍型小肺癌[13-15]。
綜上所述,多排螺旋CT 技術診斷早期周圍型小肺癌準確率高,CT 征象特異性明顯,有利于幫助臨床醫生快速診斷并確定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