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萊州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山東萊州 261400
前列腺增生是臨床常見的男科疾病, 尤其好發于中老年男性。 下尿路癥狀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 手術治療為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前列腺增生的手段,如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 HoLEP)、前列腺電切術等,通過手術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手術對患者機體都存在一定的損傷,因此,結合患者病情,選擇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式,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提高前列腺功能[2]。 為了探討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對前列腺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 現選取該院2018 年1 月—2019年6 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6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對象來自該院收治的260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這260 例患者中有130 例實行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進行治療,將其作為觀察組,另外130 例患者實行前列腺電切術進行治療,將其作為對照組。
對照組中,年齡最小55 歲,最大80 歲,平均(68.58±5.66)歲,病程最少7 個月,最長的11 年,平均(5.76±1.33)年,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實行前列腺電切術治療, 手術工具主要采用電切鏡及電切環, 按照前列腺電切術的相關操作流程實施手術[3]。 觀察組實施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具體操作如下:患者取截石位,然后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對患者實施麻醉,待麻醉結束后開始手術,首先將F26 鈥激光剜除鏡經尿道置入,然后在其中插入鈥激光直射光纖(550 μm),用生理鹽水沖洗尿道,觀察患者的膀胱情況和前列腺增生情況以及輸尿管開口位置, 然后將手術切口設置在精阜上方兩側溝,借助鏡鞘完全剝除前列腺中葉[4]。 然后通過光纖在膀胱頸口12 點處切開前列腺前聯合,再用逆時針的方式在5 點處從前列腺左側葉推剝到12 點處,再同樣順時針推剝前列腺右側,之后做好止血[5]。 將患者剜除的前列腺組織用粉碎器進行粉碎。兩組患者術后均隨訪6個月。
對出院患者實施6 個月的隨訪,記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3 個月、治療后6 個月的殘余尿量( PVR)、前列腺癥狀評分( IPSS)、最大尿流率( Qmax) 及QOL 評分等相關指標,通過這些指標變化來評價患者的恢復情況。 同時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有尿路感染、尿潴留、尿道外口狹窄、短暫性壓力性尿失禁、膀胱損傷、膀胱痙攣等,計算并發癥總發生率。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以[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治療后, 對兩組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進行了隨訪調查,隨訪數據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3 個月的PVR、IPSS 評分、Qmax 和QOL 評分均優于治療前, 治療后6 個月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優于治療后3 個月,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3 個月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相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6 個月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也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患者手術后難以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在該次研究中可以發現,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9.23%,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9.23%,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258,P=0.003)。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evant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evant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治療后6 個月與治療后3 個月及治療前相比,abP<0.05
組別時間PVR(mL)IPSS 評分(分)Qmax(mL/s) QOL 評分(分)對照組(n=130)觀察組(n=130)t 值P 值治療前治療后3 個月治療后6 個月治療前治療后3 個月治療后6 個月136.85±37.25(42.13±11.32)a(28.26±8.64)ab 137.32±38.33(26.75±7.84)a(22.69±8.59)ab 8.519 0.013 25.03±4.32(13.57±2.21)a(8.58±2.86)ab 25.26±4.23(6.46±1.84)a(5.22±2.74)ab 6.495 0.011 7.62±2.22(17.46±5.33)a(20.45±5.61)ab 7.52±2.26(25.32±7.22)a(28.58±6.47)ab 7.728 0.012 4.58±1.32(2.45±0.62)a(2.18±0.75)ab 4.56±1.43(1.38±0.48)a(1.14±0.32)ab 8.224 0.008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n(%)]
前列腺增生是臨床常見的男科疾病, 尤其是中老年人群的發病率較高。 前列腺增生的主要臨床癥狀為下尿路癥狀,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也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因此臨床重視此病的治療,對于恢復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在目前治療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方式為手術治療, 而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是兩種常用的方法[6]。 但是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具有手術創傷較大,術后恢復緩慢,術后并發癥較多等特點,所以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少。 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逐漸被更多人認可和接受,該手術中的鈥激光采用脈沖式近紅外線激光,對人體組織穿透淺,不會造成組織大面積壞死,因此手術創傷小,出血少,且術后恢復更快,并發癥更低,大大提高了臨床手術的效果,促進了患者預后[7]。
兩組患者治療后3 個月的PVR、IPSS 評分、Qmax 和QOL 評分均優于治療前, 治療后6 個月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優于治療后3 個月(P<0.05);治療后3 個月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相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治療后6 個月觀察組PVR(22.69±8.59)mL 優于對照組PVR(28.26±8.64)mL(P<0.05), 觀察組IPSS (5.22±2.74) 分優于對照組IPSS(8.58±2.86)分(P<0.05),觀察組Qmax(28.58±6.47)分優于對照組Qmax (20.45±5.61)mL/s (P<0.05), 觀察組QOL(1.14±0.32)分優于對照組QOL(2.18±0.7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9.23%,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9.23%,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袁寶國等人[8]研究中,對照組40 例行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切除術,試驗組40 例行經尿道前列腺激光剜除術,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3 個月和6 個月的PVR、IPSS 評分、Qmax 和QOL 評分均優于治療前,術后6 個月,試驗組IPSS(6.20±1.20)分優于對照組IPSS(6.10±1.10)分,試驗組Qmax(18.40±1.30)mL/s 優于對照組Qmax(18.30±1.30)mL/s,試驗組QOL(1.10±0.20)分優于對照組QOL(1.15±0.20)分(P<0.05)。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7.5%也顯著低于對照組30.0%(P<0.05),與該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是一種安全性較高的手術方法, 能夠在達到手術治療目的的同時, 盡量降低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前列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