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臨沂凱旋醫院婦產科,山東臨沂 276000
反復自然流產(簡稱RSA),臨床又稱為“習慣性流產”, 指的是連續2 次懷孕在同一妊娠周發生流產的現象,為婦產科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且歸類為“不育癥”的范疇。 在臨床中,反復性自然流產患者的主要表現為:陰道出血、下腹疼痛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2]。 臨床研究表明, 反復性自然流產患者通常經歷了數次妊娠與多次流產,一些患者發生流產的次數可高達7~8 次,會對患者造成很大的身心痛苦,影響夫妻關系,甚至造成婚姻破裂。 從改善反復性自然流產患者的生活質量角度考慮,需采取及時有效的診治措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內不少學者經研究表明, 生殖道感染與反復性自然流產之間存在密切相關性, 生殖道感染中的解脲脲支原體感染、沙眼衣原體感染為反復性自然流產的高危因素,并且生殖道感染與反復性自然流產次數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3-4]。鑒于此,該課題將該院于2018 年2 月—2019 年1月收治的100 例反復性自然流產患者作為研究的主對象, 其目的是分析評價生殖道感染與反復性自然流產的相關性,以期為臨床診療工作提供有效依據,報道如下。
該次將該院收治的100 例反復性自然流產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21~37 歲,年齡均值為(28.6±1.1)歲;孕周為7~13 周,平均孕周為(10.3±0.2)周;自然流產2 次一共72 例,自然流產≥3 次一共28 例。另取同期行人工流產的健康早孕婦女100 例作為對照對象(對照組),年齡為22~36 歲,年齡均值為(28.5±1.2)歲;孕周為7~13 周,平均孕周為(10.2±0.3)周,既往均無自然流產史。兩組年齡、孕周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代表后續數據有可比的意義。 此外,所有入選者均知情簽署相關診療同意書, 均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及嚴重精神障礙者。
該次入選的兩組均采取生殖道感染檢測, 在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沙眼衣原體感染檢測方面,采取熒光定量法,試劑盒由中山大學安達基因提供,具體操作方法為:對受檢者的外陰進行常規消毒處理, 然后指導并協助受檢者行膀胱截石位,利用無菌窺陰器,確保受檢者的宮頸完全暴露,然后擦去宮頸表面黏液,基于宮頸管2 cm 位置將試劑盒相配套的消毒棉拭子插入,擦取宮頸分泌物、上皮細胞,旋轉拭子停留30 s,置入無菌試管密閉之后,及時送至實驗室檢測;檢測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然后比較兩組檢測結果。
①比較兩組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感染率、 沙眼衣原體感染率以及“解脲脲支原體+沙眼衣原體”聯合感染率。②比較自然流產次數與生殖道感染之間的關系。
使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取[n(%)]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感染率、 沙眼衣原體感染率、“解脲脲支原體+沙眼衣原體” 聯合感染率分別為45.00%、36.00%、19.00%,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2.00%、11.00%、3.00%, 兩組之間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殖道感染率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ital tract infe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n(%)]
≥3 次自然流產患者的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感染率、沙眼衣原體感染率、“解脲脲支原體+沙眼衣原體”聯合感染率分別為53.57%、32.14%、14.29%, 與2 次自然流產患者的41.67%、37.50%、20.83%均存在明顯差異, 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觀察組患者自然流產次數與生殖道感染之間的關系分析[n(%)]Table 2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spontaneous abortions and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n(%)]
反復性自然流產, 作為嚴重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的一種婦產科合并癥,其發病和遺傳缺陷、內分泌失調以及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 與此同時,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反復性自然流產和生殖道感染之間也存在密切的關聯性。 從為反復性自然流產患者制定合理、科學的診治方案的角度考慮,了解其與生殖道感染之間具體的關聯性非常關鍵[5-6]。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相關學者研究表明:流產受感染因素影響嚴重, 早期自然流產和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感染、沙眼衣原體感染之間關系密切;其中,解脲脲支原體為條件致病菌之一,其感染率頗高,正常人體也可攜帶此類致病菌,和沙眼衣原體病原體一樣,主要經性生活傳播,易導致女性出現一些婦科疾病,比如子宮內膜炎、宮頸炎、尿道炎以及輸卵管炎等。 與此同時,解脲脲支原體、沙眼衣原體都為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通常于女性的生殖道寄生,在引發感染之后,會導致女性的子宮內膜產生慢性炎癥反應, 生長當中的胚胎會遭遇免疫系統活動及抗病原細胞因子的損害及干擾, 進而導致保護胚胎的母體免疫系統調節機制也遭遇感染, 最終導致受孕者出現自然流產[7-8]。 對于解脲脲支原體來說,作為一種很小的微生物,能夠基于細胞外獨立生存,解脲脲原體正常攜帶情況下免疫系統可呈現保護的狀態, 但是如果病毒數具備一定數據,則會引發子宮內膜炎及輸卵管炎。 對于沙眼衣原體來說,則主要寄生在宿主細胞當中,隨著育齡期婦女機體抵抗力降低,沙眼衣原體會侵犯宮頸、生殖道黏膜柱狀上皮細胞,延伸到子宮內膜,進一步易引發炎性反應;并且,沙眼衣原體上行感染,會使前列腺素產生,使胎膜脆性發生改變,進而誘發自然流產。
在該次研究過程中,反復性自然流產患者,人工流產的健康早孕婦女,均進行生殖道感染檢測,結果顯示:①觀察組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感染率、沙眼衣原體感染率、“解脲脲支原體+沙眼衣原體”聯合感染率分別為45.00%、36.00%、19.00%,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2.00%、11.00%、3.00%(P<0.05);數據說明,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感染、沙眼衣原體感染與反復性自然流產密切相關, 為主要危險因素。②≥3 次自然流產患者的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感染率、沙眼衣原體感染、“解脲脲支原體+沙眼衣原體”聯合感染率分別為53.57%、32.14%、14.29%, 與2 次自然流產患者的41.67%、37.50%、20.83%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其中≥3 次自然流產患者的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感染率的53.57%明顯高于2 次自然流產患者的41.67%(P<0.05), 初步說明流產次數越多, 解脲脲支原體感染率越高;但這與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較為相似。 近年來,國內有學者經研究表明,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感染、沙眼衣原體感染與反復性自然流產密切相關, 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感染、 沙眼衣原體感染為發生反復性自然流產的主要危險因素,并且≥3 次流產患者的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感染率高達54.00%, 和2 次流產患者的40.00%明顯更高,該次觀察組≥3 次流產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感染率的53.57%和54.00%接近,2 次流產的41.67%和40.00%相近;各項研究結果充分顯示,生殖道感染與反復性自然流產次數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
綜上所述,生殖道解脲脲支原體、沙眼衣原體感染與反復性自然流產密切相關,為主要危險因素;并且,流產次數越多,解脲脲支原體感染率越高,相關醫護研究工作者需對此充分重視,為進一步制定客觀、科學的診療方案提供有效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