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玲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廣西南寧 530500
經腹全子宮切除術是應用最廣泛的傳統手術方式,手術較為成熟[1]。 但此手術方式對女性的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恢復時間長,所以應當選擇更好的手術方式來治療此類疾病,幫助女性減少創傷,提升治療效果,使女性能夠快速的恢復健康[2]。經研究發現,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屬于微創手術,對女性的創傷較小,住院時間短,治療費用低,術后并發癥低,越來越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3]。該次研究選取該院于2017 年7 月—2019 年6 月期間接收全子宮切除術的90 例子宮疾病患者進行分析,研究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與經腹全子宮切除術分別治療女性子宮良性疾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接收全子宮切除術的90 例子宮良性疾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 根據患者知情自愿選擇原則分成兩組進行對比試驗。 對照組(n=45),年齡在39~57 歲,平均年齡為(42.2±2.1)歲;觀察組(n=45),年齡在36~59歲,平均年齡為(43.2±2.4)歲。 兩組患者均無其他內外科合并癥,都已經過倫理文員會批準,患者及患者家屬均知曉該次實驗,且都是自愿加入到該次實驗中。 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1 對照組 予以患者傳統經腹全子宮切除術的方法操作。 手術方案為:術前準備,對患者進行陰道沖洗、腸道準備以及備皮。 患者取平仰臥位,采取氣管插管全麻方式,在患者臍恥之間做一個縱向切口,長度約為8~10 cm,或在恥骨聯合上方做一個橫行切口,長度約為8~10 cm,將子宮取出體外,按步驟將子宮完整切除。 用2-0 可吸收線縫合陰道殘端,將腹腔清洗干凈,最后逐層縫合腹壁各層切口。
1.2.2 實驗組 予以患者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方式進行。在手術過程中借助腹腔鏡來完成手術。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的陰道沖洗消毒、腸道準備以及備皮準備。 術中取膀胱截石位,亦采用氣管插管全麻方式。 第1 步,常規進行腹部外陰,陰道消毒鋪巾,放置舉宮杯。 第2 步,在臍上方3 cm 處做主穿刺孔,注入二氧化碳氣體建立人工氣腹,壓力12~14 mmHg,放置腹腔鏡,探查盆腔。 以下腹雙側麥氏點及臍左旁3 cm 各做穿刺孔。第3 步,助手將陰道內的舉宮器移動, 使患者子宮按需要的方向偏離。 第4 步,應用雙極電凝、超聲刀先凝后剪依次切斷雙側子宮圓韌帶、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系膜。 第5 步,剪開闊韌帶前后葉,下推膀胱反折腹膜至舉宮杯上緣下1~1.5 cm, 分離宮旁組織,暴露子宮動靜脈,凝切子宮血管,切斷主韌帶、骶韌帶,沿舉宮杯環形切開陰道壁切除子宮,經陰道取出子宮及雙側輸卵管。 在切除的過程中,如果患者子宮過大取出困難,可以采用楔形切開,分塊取出體外。 對盆腔進行檢查,無出血及滲血后,在腹腔鏡下將陰道殘端進行縫合,清理腹腔,拔鏡放氣,取出穿刺器、縫合術口。
觀察兩組患者對手術治療方案的評價。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比例。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體溫、住院時間等。
該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采用觀察組手術治療方案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7.78%, 采用對照組手術治療方案患者的總滿意度為82.22%,有此可見,觀察組的手術治療方案滿意度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手術治療方案的評價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evaluati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采用觀察組的手術治療方案的患者共有2 例出現并發癥,所占比例為4.44%,采用對照組的手術治療方案的患者共有10 例出現并發癥,所占比例為22.22%,由此可見,觀察組的手術治療方案的并發癥比例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采用兩組不同的手術方式治療,其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比對照組要短,術后體溫也比對照組低,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 由此可以看出, 觀察組的手術治療方案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的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的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肛門排氣時間(min)術后體溫(0C)住院時間(d)觀察組(n=45)對照組(n=45)t 值P 值100.7±11.9 101.2±10.3 0.104 0.056 80.5±9.7 81.8±12.5 0.201 0.325 36.2±6.9 48.5±6.8 8.682 0.023 36.2±0.7 37.9±0.6 4.386 0.036 6.2±1.5 10.4±1.3 6.592 0.029
2000 年,中華婦產科學會婦科內鏡學組成立[4]。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逐步成為子宮切除術的一種新的手術模式[5]。此種手術治療方式與經腹全子宮切除術相比較, 具有較大的優勢,通過腹腔鏡,使手術的視野變得清晰,提升了手術質量,降低了開腹手術的所引起的并發癥[6]。 在手術的過程中減少了對紗布等醫療用品的需求, 只需要通過能量器械就全部都能做到, 同時也能夠有效的減少感染現象的發生[7]。 因此,腹腔鏡全子宮切除手術以其切口小、損傷小、患者痛苦少、手術效果好、住院時間短,治療費用低、術后并發癥發生低恢復快等優點,成為廣大女性首選的手術方式[8]。
相關學者在研究中也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了比較,觀察組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通氣時間對比顯著多于實驗組,觀察組的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的并發癥產生率為 (20.00%), 顯著高于觀察組(4.44%)(P<0.05)。通過該文的實驗可知,采用觀察組手術治療方案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7.78%, 采用對照組手術治療方案患者的總滿意度為82.22%,有此可見,觀察組的手術治療方案滿意度高; 采用觀察組的手術治療方案的患者共有2 例出現并發癥,所占比例為4.44%,采用對照組的手術治療方案的患者共有10 例出現并發癥,所占比例為22.22%,由此可見,觀察組的手術治療方案的并發癥比例更低;采用兩組不同的手術方式治療,其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比對照組要短,術后體溫也比對照組低,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由此可以看出,觀察組的手術治療方案更佳(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可以減小對女性的創傷,加快康復,使女性術后機體迅速恢復。 具有創傷小、對腹腔干擾小、胃腸功能恢復早、排氣快、術后疼痛輕、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