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要:“戰疫”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明顯,分析其具象:可從全民動員全國一盤棋看其強大的組織優勢,從全民參與擰成一股繩看其強大的協同優勢,從全民支持上下一條心看其強大的凝聚優勢;這些具象合理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后,將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精神”、自覺堅定“四個自信”、廣泛培育“家國情懷”;文章探索的轉化路徑在于四個方面:其一,緊貼“必修課”引導;其二,進行“故事化”解析;其三,開展“對比性”認知;其四,借助“討論會”吸收。
關鍵詞:制度優勢;具象;教育轉化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危急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最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先后打贏防疫阻擊戰與殲滅戰?;仡櫰D辛的“戰疫”歷程,無不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勢,這些優勢在“戰疫”實踐中并不抽象,它由一個個具體鮮活的人物故事形象呈現,感人肺腑、震撼人心。將這些人物、故事及其背后的線索、脈絡充分提煉,引導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無疑將會為新時代青年學生提供一次絕佳的愛黨愛國教育“盛宴”,觸發青年學生的思想共鳴和情感共振,引發他們對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的深入思考。
一、“戰疫”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具象分析
(一)從全民動員全國一盤棋看制度的強大組織優勢
防疫阻擊戰打響后,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疫情防控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之后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黨政軍民學戮力同心落實疫情防控,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組織戰斗力,為戰勝疫情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這期間,制度的組織優勢得以具象呈現:首先是全國人員得到最廣泛的動員,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全面組織、全面布局、全面行動,總體戰的組織部署迅速落地。其次是全國的醫療資源、生活物資、后勤供給得到統一調度,高效運轉,爭取到大量寶貴的戰疫時間;整個調度過程中,制度優勢保障了戰疫工作“組織有序、動而不亂”,在有條不紊中創造了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最后是人員規模大、參與部門多、行動速度快、貫徹執行強,制度優勢充分組織整合以上要素,形成泰山壓頂的防疫阻擊力,為疫情防控決戰的勝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從全民參與擰成一股繩看制度的強大協同優勢
疫情防控是總體戰、阻擊戰,也是協同戰,既需要中央和地方協同,也需要地區和地區之間協同,還需要醫療衛生、物流運輸、能源電力、網絡電信、公安消防等各行各業協同,在“戰疫”路上擰成一股繩。正是源于上述因素,制度的強大協同優勢也被具象體現:體現之一是黨中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國務院成立聯防聯控機制、推動各部門協調聯動,中央指導組駐守湖北一線協調督戰、地區各部門同心協力抓防疫,以上筑牢了協同作戰的頂梁柱;體現之二是在黨中央的統一指揮下,具體行動、具體步調都很一致,例如各地區協同“一省包一市”支援湖北,部隊聞令而動協同馳援武漢,“協和、湘雅、齊魯、華西”等名醫名院齊聚江漢協同參戰,城鄉同步開展地毯式排查、網格管理等,這些都是制度協同的具像。可以說,制度的強大協同優勢不僅讓黨政軍群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各司其職、通力合作、有條不紊,還強化了協調調度,攻克了緊迫難題,確保了全國防疫大局科學有序推進,真正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戰雙贏”。
(三)從全民支持上下一條心看制度的強大凝聚優勢
人心齊、泰山移,在抗疫攻堅期,廣大群眾緊跟黨的步伐,凝聚出“全民支持、上下一心”的磅礴陣勢,折射出制度強大的凝聚優勢,這種優勢的具象體現在三方面:其一是黨的核心凝聚力,黨中央一聲令下,全國八千多萬黨員靠前堅守、挺身而出,感染影響著身邊群眾并肩作戰;交通路口、小區門口處處是黨員身影,請戰書上、報名信中,滿滿的黨員紅手印,黨的核心凝聚力成為制度凝聚優勢的最大具象。其二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基層凝聚力,重災重疫面前,制度為“走群眾路線”鋪設了康莊大道,從組織動員到傾力作戰,從聯防聯控到群防群治,決策者、執行者始終秉持“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的思路,最廣泛地汲取群眾智慧和群眾力量,讓人民群眾迅速歸心凝聚,這是制度凝聚優勢最突出的顯現。其三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廣泛凝聚力,通過調動各方積極性,將分散的人力、物力迅速聚集,高效利用,攻堅克難,包括集中資源爭分奪秒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短時間組建“方艙醫院”;聚集有關企業開足馬力復工復產等,這些都是這種凝聚力的具體體現。
二、將制度優勢的具象轉化為教育素材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深刻理解“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奇跡”
新時代青年學生作為“戰疫”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必然會對此次偉大祖國的“戰疫”奇跡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尤其當“戰疫”制度優勢不斷被具象化、顯性化,進而被提煉轉化為直觀的教育素材后,更容易讓青年學生對“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奇跡”產生強烈的認同和深刻的理解。例如通過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全國人民的萬眾一心這些具象,學生必會深刻理解何為“中國力量”;通過高效的組織動員、物資調配能力和短時間社會各界馳援武漢、建成戰地醫院集中收治等這些具象,學生必能強烈感知何為“中國速度”;通過短短兩個多月就控制住了疫情,被世衛組織贊譽,令世界各國震驚等一系列具象,學生也定能領略何為“中國奇跡”。最后,這些理解和認同,將引導學生在內心樹立起接力奮斗、為國爭光的干勁與勇氣,爭做新時代的天之驕子、國之驕傲。
(二)有利于自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增強“四個自信”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實現這一目標不僅要立足于經典理論來闡釋,更要圍繞國家的“實踐成就、社會進步”來展開。這次疫情是建國以來少有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整個“戰疫”過程既充分展示了制度的強大優勢,也取得了可以載入史冊的偉大成就,一旦將制度優勢這個“戰疫”基石講深講透講好,必然會增強學生對偉大祖國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信心,進而對祖國的制度乃至道路、理論、文化充滿信心。通過此次“戰疫”更進一步延伸到改革開放以來黨帶領人民“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等一系列史詩級成就上,更能讓學生自覺意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推動下,中國人民才能成功應對那些前所未有的重大風險、重大困難、重大挑戰和重大磨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場“終考”交出最優異的答卷。
(三)有利于廣泛培育“家國情懷、使命擔當、感恩意識”
強大的制度優勢推動“戰疫”取得非凡成績,也讓眾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呈現在人們眼前,成為展現制度優勢和“戰疫”成就的具象,例如部隊戰士不畏風險、共赴國難的英雄壯舉;各地醫療隊舍小家為大家、奮勇逆行的天使擔當;八旬院士再戰防疫一線的豪情壯志。當這些人物故事、線索脈絡被提煉成為有理論高度、有時事溫度、有價值深度的教育素材,并通過思想政治課進入學生視野,很容易就引起青年學生的深入思考,自然而然地拓展出“家國情懷、使命擔當、感恩意識”這些命題,在學生內心厚植愛國主義思潮,廣大青年學生也會在“家國意識、使命意識、感恩意識”的熏陶浸染中,心懷愛國情、堅定報國志、實踐強國行,把“愛黨愛國愛民、報效感恩反哺”融入到個人未來的成長發展之路中。
三、將制度優勢的具象轉化為教育素材的路徑選擇
(一)緊貼“必修課”引導
從受眾看,要將“戰疫”制度優勢所呈現的具象合理轉化,整合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勢必離不開四門“必修課”作支撐,即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簡稱“思修”)、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簡稱“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概論”)?!氨匦蕖敝庠谟凇氨夭豢缮佟?,所以轉化的基本路徑可以通過必修課做引導,將理論與現實生動結合起來,做到既有深厚的學理支撐,又貼緊疫情防控實例。例如“黨中央有關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國內疫情防控的現狀、走勢和成效,制度優勢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的具體構成、形式”等這些內容,都可以緊貼必修課形成若干專題,帶領學生深入分析解讀,包括:結合“思修”課提煉“依法防疫”“法制意識”“公民道德素養”“生命責任”等專題講解;結合“綱要”課提煉“多難興邦”“憂患意識”“疫情大考”“大國擔當”等專題講解;結合兩門“概論”課提煉“黨的領導”“群眾路線”“治理體系”“管理效能”等專題講解。以上路徑既能在理論層面幫助學生理解我國為什么可以迅速阻擊控制疫情,又能以更加直觀、更加貼近實際的形式,向學生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特征和優勢所在。
(二)進行“故事化”解析
“戰疫”制度優勢呈現出的具象,本身是顯性、具體的,其構成元素是一個個鮮活的“戰疫”故事和典型的“戰疫”人物;如果充分收集整理上述元素化的內容,將“先進人物、英雄事跡、典型案例”以故事解析的形式融入教學過程,既講清楚故事背后的“情”,又說透徹情感背后的“理”,就能讓學生對“戰疫”制度優勢產生同頻共振之感,并在認識上達成共識。這里,“故事化”解析的路徑需要關注三個環節:一方面要明確方向,即及時關注疫情防控最新動態和熱點與難點問題,把握住網絡輿論導向,鎖定故事的搜集方向,確保所涉故事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鮮明的價值導向。另一方面要集思廣益,即面對龐大的信息流,單靠一兩個教師的力量顯然獨木難支,需要以部門為單位,分工搜集整理疫情防控中的先進人物和典型案例,凝集成“抗疫人物故事匯編”,形成綜合統一的參考資料,確保授課步調一致、內容相同。第三方面要溫情講授,人物故事一般都飽含“溫度”,要想將故事“溫度”無縫傳遞給學生,就需要盡可能避免空洞說教,通過溫情講授的方式將故事所蘊含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讓學生真實感知到人性的“溫度”,從而實現課程預定的價值引領功能。
(三)開展“對比性”認知
對比不僅能加深我們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還能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評價;所以,在教育轉化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戰疫”制度優勢理解的更深刻,最佳的方式莫過于具象開展一次中外的對比分析,包括“戰疫”的數據、成果、實效等方面的比較,以強烈的反差加深學生的印象,進而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感和優越感,以上也是選擇“對比”路徑開展教育轉化的初衷。實際教學中,可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展開:例如在闡述制度的組織優勢方面,可以圍繞“鉆石公主號”和“歌詩達賽琳娜號”的防疫救援作對比分析;在闡述制度的協同優勢方面,可以圍繞各國政府對達成防疫統一戰線的態度、做法作對比分析,尤其結合我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同國際社會攜手抗擊疫情的做法作比較,強烈展現出中國的大國擔當和制度優勢;在闡述制度的治理優勢方面,可以圍繞國內外大型城市之間應對危機的效率和結果作對比分析,包括紐約、倫巴第、馬德里等地區的對比。當然,為了讓以上對比分析更有說服力,需要教師下一番“苦功夫”:堅持以事實為基礎,收集國內外最真實的數據和圖片開展理性分析,得出直觀準確的結論。
(四)借助“討論會”吸收
疫情防控期間,網課討論作為課后實踐的重要一環已成為常態,這為學生加深理解、吸收“戰疫”制度優勢的內涵提供了有利平臺,所以廣大思政課教師不妨借助“討論會”這條路徑,提升具象教育轉化的效果。例如,可以根據思政課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線上線下雙向討論:一方面進行網絡互動,授課教師利用班級群強化線上引導,帶動學生積極踴躍在群里發言,暢談關于“戰疫”制度優勢的學習收獲和心得體會;同步實行在線答疑探討,及時回應學生提出的各種疑慮、困惑,解開思想誤區,將“戰疫”制度優勢與教育討論主題貫穿起來,啟發學生在疫情面前要保持清醒頭腦和必勝信心。另一方面開展學習研討,課后召開主題班會、主題黨日團日等活動,組織師生對課程內容回顧、分享和思考,進一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制度優勢的內在邏輯,即:因為有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將制度優勢轉化為強大的治理優勢,進而能夠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戰勝此次前所未有的疫情;同時,研討可以從制度優勢下的新時代青年“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崇高理想”“如何樹立愛國主義和家國情懷”等問題出發,拋磚引玉,展開探討,在理解認知制度優勢的同時,逐步增強青年學生的時代責任感和國家使命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研究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N].人民日報,2020-02-04.
[2]顏曉峰.在“大考”中彰顯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EB/OL].光明網,http://theory.gmw.cn/2020/02/24/content_33586415.htm.
[3]劉慧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3).
編輯∕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