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化信用應用與政務服務高效聯動,義烏國貿試驗區在全省率先實施行政許可事項信用承諾制辦理,信用評級在良好以上的申請人在辦理適用于信用承諾的行政許可事項時,承諾后行政許可部門當場辦理,當場發證。制度實施后,全市63.02%的行政許可事項可即時辦理,較法定時限節約1萬余個工作日,預計年辦件量110多萬件,占行政許可類事項總辦件量的90%以上,辦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分類推進,建立三張清單。確定實施范圍。除可能嚴重影響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的行政許可事項外,能夠通過事中事后監管糾正且風險可控的行政許可事項,行政許可部門可采用信用承諾方式實施許可。建立清單式管理機制。根據行政許可事項特征,分為適用于信用承諾制辦理的事項清單(278項),無需承諾可即時辦結或按照有關規定告知承諾后可即時辦結的事項清單(349項),因嚴重影響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等,不適用信用承諾制辦理的事項清單(368項)。建立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法律法規、“最多跑一次”改革等情況,由市行政服務中心會同信用管理部門動態調整。
信用在先,實現三步即辦。首先,做好信用核查。行政許可部門收到申請人的申請后,首先通過“義烏市信用信息核查平臺”(以下簡稱信用平臺)核查其信用評級。經核查,信用評級在良好及以上的個人、B級及以上的法人可采用信用承諾制辦理。其次,做好告知承諾。行政許可部門向申請人告知行政許可事項應當具備的條件、標準以及虛假承諾或違反承諾的后果。申請人同意采用信用承諾制辦理的,在信用承諾書上簽字或蓋章,承諾辦理的行政許可事項符合相關條件、標準以及承擔的相應責任。最后,當場審批發證。行政許可部門收到申請人簽字或蓋章的信用承諾書及提交的其他材料后,即時受理和辦理,當場作出行政許可決定,核發相關證照、批文等辦事結果。
信用監管,提升工作效能。行政許可部門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后,在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文件規定的期限內,按照相關規定對被許可人進行監督檢查,發現被許可人實際情況與承諾不符的,要求其限期整改;被許可人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相關規定的,依法撤銷行政許可決定,并將申請人失信記錄推送至信用平臺,構建信用建設與應用全鏈條閉環管理機制。截止目前,全市各相關部門對1795家主體進行信用監管扣分17220分,形成信用主體“綜合信用分”,并與“雙隨機”抽檢比例掛鉤,對信用狀況好的主體降低抽查比例,對信用狀況差的主體提高抽查比例,實現有針對性的靶向式重點監管。
經查詢信用平臺,個人信用評級在良好及以上的有203.56萬人,法人信用評級在B級及以上有13.98萬家,行政許可事項信用承諾制辦理制度可惠及近90%的辦事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