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姜季

2020年5月15日,《浙江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實施。
隨著電動自行車的普及,其所帶來的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為了更好地規范管理電動自行車,解決各種亂象,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適時制定《浙江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加強電動自行車管理,最大限度保障老百姓的出行安全,維護道路交通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立法過程中,省人大有關委員會對草案進行了十分廣泛的調研與聽取意見;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先后兩次分別就草案和草案修改稿進行公開征求意見,先后兩次就社會熱切關心的問題進行大規模問卷調查,吸引了近萬名群眾以及101個市縣交警部門參與。
2022年12月31日之后,所有非標車不得上道路行駛
浙江是全國電動自行車的重要生產基地和消費大省。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登記或者備案的電動自行車達到了2880萬輛,此外還有大量未登記或者備案,不在統計數據之內的非標車。根據備案的數字,我省非標車數量達到2260多萬輛,全省有7個設區的市全市的非標車占比在95%以上,最高的達到98.7%。
與此同時,國家也已下定決心徹底整治非標車充斥道路對交通造成的安全問題。2018年5月15日,國家發布了新的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公安部隨即于2019年3月14日聯合發布文件,要求穩妥解決在用的非標車,對其設置過渡期,發放臨時號牌。
《條例》根據非標車數量巨大的事實,考慮到群眾普遍反映過渡期過短的問題,以三方面舉措予以應對:一是出于保護已備案非標車所有人財產權的考慮,將省政府提請的草案中規定的過渡期延長了一年,2022年12月31日之后,所有的非標車都不得上道路行駛;二是在“放松”的同時加強了相應的限制,規定在過渡期之前,非標車從備案開始滿7年后就不得上道路行駛,從而實現逐步淘汰、穩步過渡的目的;三是規定了幫助實現順利過渡的其他一系列輔助舉措,包括政府補貼,鼓勵生產者、銷售者以舊換新,折價回購等方式回收備案非標車,設立對過期行駛的車輛的處罰等等。
讓道路上的電動自行車“慢下來”
目前,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中,有大量的是非標車和行人或者自行車之間發生的交通事故。群眾普遍認為,非標車速度快,增加了道路交通風險并擴大了損害后果,如果在責任承擔問題上對非標車和行人、自行車“一視同仁”,不盡合理。
針對以上情況,《條例》規定,“駕駛備案非標電動自行車與行人或者非機動車駕駛人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應當根據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事故責任,根據情形可以適當加重備案非標電動自行車駕駛人的賠償責任。”“駕駛不允許上道路行駛的電動自行車和他人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可以根據事故情形和當事人的要求,對電動自行車屬于機動車或者非機動車的屬性先行鑒定,再依據車輛屬性進行事故責任認定和處理。”
這一規定的主要目的是督促駕駛人注意控制速度,不能因為自己是“在過渡期內合法上路”就“放飛自我”,威脅道路交通安全。
同時,根據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組織的對各地的明察暗訪顯示,拆除或者改變限速裝置是當下非常普遍的做法。駕駛人以合標車的樣式取得了登記之后,通過銷售商、維修店的“幫助”或“DIY”,讓電動自行車照樣以非標車的速度在道路上飛奔,而且還為有關部門造成了監管上的困難,嚴重影響新國標的實施與道路通行安全。
為此,《條例》對拆除或者改變限速裝置作為改裝、拼裝、加裝的一種重點情形單獨予以規定,并設定了更重的法律責任。
沒有留下1.5米,影響通行,請別劃設停車位!
在征求意見過程中,不少地方提出,目前不少城市普遍在非機動車道上劃設夜間臨時停車位,導致非機動車駕駛人不得不在機動車道上騎行,不僅影響了非機動車駕駛人正常通行,而且不斷引發交通事故。有意見認為,將非機動車道改為停車場地,嚴重影響交通安全,是對人民生命安全的不負責任,應當作出禁止性規定。也有意見認為,在非機動車道路面較寬的路段,可以劃設臨時車位。
通過民意調查和分析研判,根據上位法的規定,《條例》對非機動車駕駛人的權利和機動車停車難的現實問題之間作出了平衡,規定在非機動車道上劃設機動車停車位(包括限時停車位)的,余留的非機動車道的寬度不得小于1.5米。
也就是說,今后浙江省內,只有滿足足夠寬度要求的部分非機動車道才能劃設機動車停車位。
佩戴安全頭盔成“標配”
關于電動自行車是否應當強制佩戴安全頭盔的問題,一直是爭議較大的問題。佩戴安全頭盔為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及搭載人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和不便,特別是在處于炎熱、下雨天氣的時候,人們普遍不喜歡佩戴。但是,根據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意識、速度控制的現狀,佩戴安全頭盔作為保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很有必要。
一直以來,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居高不下。2018年浙江全省發生涉及非機動車的交通事故死亡1550人,受傷6063人,分別占交通事故傷亡總量的41.79%和52.66%。其中死亡人數中,因頭部受傷致死的占75%左右。頭部受傷致死人數中有85%以上未佩戴或者未按規范佩戴安全頭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寧波、嘉興通過現場查處未按規定佩戴安全頭盔,同期涉及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分別下降43.69%、61.54%。
另外,根據近期省人大組織的民意調查,近萬名參與調查的群眾(約3/4為電動自行車駕駛人)中,近2/3贊成設定相應法律責任,強制佩戴安全頭盔。
所以,為了有效減少涉及非機動車交通事故的死亡發生率,《條例》最終肯定了省政府提請的草案中關于強制佩戴安全頭盔的內容。對未佩戴安全頭盔的駕駛人或者搭載人設定了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的罰款;而且還要求互聯網電動自行車租賃企業必須隨車提供安全頭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