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劍澗

2020年5月15日,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全票通過《浙江省地方金融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繼《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之后,出臺的第二部金融領域地方性法規。
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和中國民營經濟的重要發祥地,浙江民營企業眾多,民間資金充裕,金融活動十分活躍。近些年來,浙江的金融創新實踐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各類金融業態日益豐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多元化金融服務。地方政府在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強地方金融監管和風險處置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與此同時,由于國家新型金融業態監管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規尚不健全,一些金融活動游離于監管之外,出現經營不規范的情況,金融領域脫實向虛的現象也較為突出。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地方監管責任和屬地風險處置責任。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及時制定《浙江省地方金融條例》,為推動地方金融規范有序發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提供法治保障,為建設“重要窗口”夯土壘基、保駕護航。
《條例》主要著眼于構建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機制、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三重目標,以良法為浙江經濟金融良性發展奠定法治基石。
構建地方金融監管體系
建立完備的金融監管制度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有效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進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壓實地方金融監管責任。
《條例》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作了規定:一是明確地方負責監管的地方金融組織的范圍,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和地方實踐需要,將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地方各類交易場所、開展信用互助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民間融資服務企業納入監管范圍。二是建立地方金融監管體系,規定由省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全省地方金融組織監管工作,市、縣地方金融工作部門承擔監管相關工作。同時,考慮到我省各類地方金融組織數量眾多,規定省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可以委托符合行政處罰法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相關行政處罰。此外,規定省人民政府應當完善地方政府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并就地方金融組織監管等方面,加強與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的協作與配合。三是強化地方金融監管手段,要求各類地方金融組織從事相關金融業務,應當按照規定取得行政許可或者辦理備案,并賦予監管部門約談、查閱復制等現場檢查措施,以及信息系統監管、報告審查等非現場監管手段,切實增強監管實效。四是規范地方金融組織內部管理和業務活動,要求地方金融組織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執行業務合規制度,規范股權管理和股東持股行為,形成有效的內部風險防控機制。同時,明確地方金融組織發行產品、提供服務應當建立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并履行風險提示、信息披露等義務。五是規范民間借貸行為,將溫州市探索形成的民間借貸備案制度予以確認并在全省推廣,明確要求大額的和涉及對象較多的民間借貸,借款人應當履行備案義務。同時規定相關配套制度,鼓勵當事人履行備案和還款義務。
落實金融風險處置責任
金融風險具有隱蔽性、復雜性、突發性、傳染性的特征,一旦爆發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
《條例》著重考慮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之間的平衡,對風險防范化解作了以下規定:一是強化參與金融活動各類組織的主體責任,要求其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和內部責任追究機制,加強風險源頭控制。二是明確要求縣級以上政府建立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機制,并加強與中央金融管理部門派出機構的協調配合,強化風險防范處置聯動機制。三是將我省建立的金融風險“天羅地網”監測防控工作機制予以提煉固化,要求建立健全風險監測防范系統,整合利用各類信息,對風險進行實時監測、識別、預警和防范,做好常態化防控。四是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關于金融風險處置責任的分工和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對地方金融組織、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監管的機構、非金融企業,可能發生風險或者已經發生風險時的風險處置主體、處置職責和有關處置措施作了區分規定。其中,為壓實屬地監管責任,對注冊地在本省的法人金融機構,還特別規定了其在可能發生重大金融風險時應當對屬地政府具體履行的報告義務。
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條例》規定了一系列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舉措:一是鼓勵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引導企業通過股權投資、股票債券發行等方式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改善融資結構。二是鼓勵金融要素投向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和重點領域,支持民營企業、 “三農”和開放型經濟發展,并積極推進普惠金融、綠色金融。三是吸收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的“臺州經驗”,明確政府應當推動建立完善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立健全風險補償和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的資本持續補充機制,鼓勵融資擔保公司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合作和擔保責任風險分擔機制。四是推動金融信用環境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對信用狀況良好的市場主體在貸款授信、費率利率、還款方式等方面給予優惠或者便利。五是提煉我省開展企業金融顧問工作的經驗做法,發揮金融顧問專業優勢,為企業合理運用金融工具、優化融資結構、防范金融風險提供咨詢服務。六是要求政府及有關部門為地方金融組織開展相關抵質押融資業務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