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姜
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消費和經濟復蘇,各地市長、區長、縣長走進電商平臺直播間,為本地農副產品、土特產品“代言”,官員直播帶貨成為新時尚。最近,多地曬出官員直播帶貨成績單,持續引來公眾關注。
官員直播帶貨去年在少數地方試水,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各地紛紛加入探索行列,雖然目前的繁盛局面多少有疫情“催生”的成分,但官員直播帶貨已發展成為“直播經濟”的一種重要形態,當是不爭的事實。而官員直播帶貨又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直播經濟”,其本質特征、內在規律和發展方向都需要全面深入研究,現在多地和多家電商平臺曬出成績單,說明官員直播帶貨到了應進行階段性總結的時候。這份總結書該如何寫?
首先,在“互聯網+”條件下,直播帶貨是對官員適應新形勢新環境、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嚴峻考驗。互聯網是當今時代最大的變量,也是最大的增量,官員認真學網用網,敢于嘗鮮網絡新事物,才能不斷強化互聯網思維,提高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官員為勝任直播帶貨,不但要全面學習直播技術技巧,還要詳細了解擬推薦產品的情況,絕非易事。如西藏自治區申扎縣副縣長王軍強為準備直播“首秀”,整整花了六天時間。
其次,官員直播帶貨要明確兩個定位:第一,“官員”是國家公職人員和領導干部,而不是專業主播、“帶貨網紅”;第二,無論解決了多少農副產品受疫情影響滯銷問題,為多少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土特產打開了銷路,無論有多么鮮亮的成績單,“帶貨”都是政府服務和公益服務行為,而不是商業行為。應研究制定相關政策規定和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政府(及職能部門)、直播平臺、商家等主體的權利義務,規范、改善多方主體之間的關系,避免權責不清、職能錯位、關系邊界不明引發各種矛盾糾紛,切實維護官員直播帶貨的公益性與公信力。
再次,官員直播帶貨不只是降低疫情影響的應急之舉,而應成為地方政府優化整合多方資源、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杠桿。官員參與電商平臺直播,當地獲得的不只是一個銷售產品窗口,而應是全方位的信息化、數字化賦能。從長遠看,官員直播帶貨應升級為“官員直播促發展”,地方政府應像重視招商引資那樣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組建專門機構統籌負責和執行。
寫好這一份總結書,官員直播帶貨才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