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車輛右轉彎過程中,司機會有一個視線死角,如果此時有人在旁邊,很容易發生車禍,這一死角又被稱為“死亡彎月”;電梯門存在感應盲區,如果拿來擋電梯門的物體小于2厘米,很可能會被夾……形形色色的盲區,你不得不警惕!
生活中,時常能夠看到這樣的新聞,大貨車在轉彎時,因為存在盲區,會將誤入盲區的行人撞倒。實際上,類似的盲區在我們身邊有不少。
車輛的視線盲區
今年7月1日上午11時50分許,原本走在人行道上的孫某娥(67歲)走入了機動車道。隨后,她沿著機動車道一直向前走。此時,路口車輛正在排隊等候通行。孫某娥緊貼著大車右側向前走,行至路口準備越過車輛橫過馬路。此時綠燈亮起,客車起步,孫某娥瞬間被卷入車底。悲劇發生的原因,是她剛好處于客車的盲區,類似的事故今年已發生多起。
所謂盲區,是指駕駛員位于正常駕駛座位置,其視線被車體遮擋而不能直接觀察到的那部分區域。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駕駛員的視線盲區導致的,特別是大型車輛,盲區會更多。
以公交車為例,存在5個盲區:
公交車車頭前方盲區 ?公交車的車廂高,一般車頭前方約2米寬、1.5米長的范圍內都屬于盲區。若是身高低于1.2米的兒童通過此區域,駕駛員很難通過前方玻璃觀察到。
公交車前后門之間盲區 ?公交車前車門與后車門之間的位置,一般情況下可通過倒車鏡查看??梢坏┶s上早晚高峰或上下車人多情況,這一區域會因為乘客阻攔而出現“人為盲區”。
公交車后輪至車尾盲區 ?公交車車身較長,行駛及倒車時難以發現車后的情況,駕駛員坐在駕駛座位時,這一區域視線極易受阻,司機很難在短時間內作出正確預判。此外,車輛進出站時回轉半徑大,很容易出現將車尾的行人刮倒的情況。
公交車右后視鏡下方盲區 要注意公交車右后視鏡下方的位置,右側盲區大,易被忽視。再加上公交車的前窗玻璃離地面有一米多,如果一個身高低于車窗玻璃的乘客出現在公交車右前角,司機很難通過車前窗玻璃看到這個人。
公交車轉彎時的盲區 ?公交車在右轉彎過程中,司機會有一個視線死角,如果此時有人在旁邊,很容易發生車禍,這一死角又被稱為“死亡彎月”。
那我們該如何遠離危險?與公交車平行時,保持2至3米安全距離;當公交車起步或轉彎時,不與它搶行,不試圖超越。同時,廣大駕駛員無論是起步還是直行、轉彎,務必多留心。
電梯門的感應盲區
公安部消防局曾經出過一個小短片,科普了電梯門的感應盲區。短片里介紹,電梯門主要有3種:觸板式電梯門,接觸到物體和人的身體,電梯門會彈開;光幕式電梯門,通過紅外線檢測物體,感應到了電梯門會彈開;觸板和光幕二合一式電梯門,有兩種方式可以讓電梯門彈開。但是這三者都有盲區。尤其是我們現在用的電梯門,一般是光幕式和二合一式的,它的感應盲區是:上下10厘米和正中2厘米,尤其是門的最下端位置。如果拿來擋電梯門的物體小于2厘米,很可能會被夾,比如小孩的手指、繩子、裙擺、熒光棒等。
如何避免盲區的傷害:進電梯時一定要檢查一下,如書包帶、寵物繩、裙子的裙擺等,防止被夾;不要再拿腳、手和各種物品去擋門;需要等人時,請直接按電梯開關鍵。
電梯和門柱之間的縫隙,是很多人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曾有多起孩子的手被夾的事故發生。
根據《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規定,乘客電梯縫隙要小于6毫米,就算使用過程中有磨損,也要小于10毫米。而據某電視節目調查,3至6歲的孩子,手指厚度在5至8毫米之間。所以,電梯門的這個盲區,對于年紀小的孩子來說比較危險。
如何避免盲區的傷害?家長抱著孩子等電梯時,在電梯前至少要一米遠。同時,家長要教育孩子不能摸電梯門。
此外,電梯外門和內門之間,在電梯沒達到時是空的,也是盲區。事實上,直梯是分兩扇門的,只有當電梯運行到當前樓層,兩扇門同時打開、關上,才能安全坐電梯。而兩扇門之間是電梯井。電梯的外門,其實并沒有看上去那么堅不可摧。在大力的撞擊下,電梯外門是能被撞開的。如果電梯沒停穩就上電梯、撞電梯外門、扒電梯內門,很容易發生事故。
如何避免傷害?一定要電梯停穩確認無誤后才能上;不要倚靠、撞擊電梯門;電梯故障停運后,不要扒電梯門;當被困在電梯里時,可以長按電梯里的緊急呼叫按鈕求救,或用手機撥打電梯內的救援電話。
未知水域的暗溝盲區
隨著夏季溫度升高,溺水事故也進入了高發期?!敖鼛啄?,城市區水域中小學生溺水情況很少出現,但成年人溺水情況時有發生,集中在務工人員和釣魚群體。他們無視防溺水提醒,或下河游泳,或到河道中釣魚,這些行為都極其危險?!甭尻柺泻忧芾硖庰B護管理科科長李超峰說,很多看似平靜的水面下暗流洶涌,水性一般者一旦陷入就很難脫身。另外,水流長時間沖刷,會讓原本平整的河床形成深坑,水下復雜的地形也令人防不勝防。
水庫也是需要警惕的地方。今年6月24日,藍天救援隊曾用專業視角解讀了以濟南漿水泉水庫為代表的危險水庫?!斑@片水庫是斷崖式結構,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水底兇險?!彼{天救援隊隊員劉濤說,剛入水的地方看起來是一米多深,下去以后驟變為兩三米,沿岸石頭上布滿青苔,不會游泳的人一旦落水就會發生溺水。
此外,海泳溺亡事件也頻頻發生。海泳的時間、地段及方法是很有講究的,但不是人人都知道。“浪頭沖來時,一定要兩臂順勢劃水將腦袋露出水面;一旦遭遇回頭浪,一定要順著海浪或向與海流垂直的方向游,直至游出危險區域;有些浴場有暗溝,很容易發生意外,所以一定不要到暗溝附近游泳。這些問題不注意,極易發生危險?!鼻鄭u金沙灘海水浴場的救援人員說。
救援人員同時提醒,一旦發生溺水,要采取正確的自救方法。不熟悉水性者可在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放松肢體,盡可能地保持仰位并使頭部后仰。只要不胡亂掙扎,人體在水中就不會失去平衡,這樣口鼻將最先浮出水面,此時便可以進行呼吸和呼救了。呼吸時應盡量用嘴吸氣、用鼻呼氣,以防嗆水。會游泳者,如果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要保持鎮靜,用手將抽筋那條腿的腳趾向背側彎曲緩解痙攣,同時呼救尋求幫助。
盲區知識普及很重要!不僅自己要懂,更要教會家里的老人與小孩。盲區科普“多一人”,安全保障“多一重”。
(《法制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