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瓏
摘 ? 要:縣域銀行作為服務縣域經濟的金融機構主體,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內對縣域銀行的存款、貸款和收入的影響較大,對縣域銀行的長期影響表現在資產質量下降、核心存款流失和息差收入收窄,為克服疫情對縣域經濟體的影響,建議縣域銀行應主動強化金融支持,助力政府疫后建設和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同時縣域銀行自己應主動優化服務模式,加快數字營銷轉型。
關鍵詞:新冠肺炎;縣域銀行;數字轉型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0.06.013
中圖分類號:F831.2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3-9031(2020)06-0083-05
2019年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簡稱“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武漢市被發現,隨后迅速蔓延至全球并演變成公共衛生事件。湖北省咸寧市位于武漢市以南80公里,轄內六個縣級政府(一市一區四縣)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區域。本文以咸寧市轄內某商業銀行的6家支行為樣本,比較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對縣域銀行的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預測疫情對縣域經濟的影響,并提出縣域銀行應對之策。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縣域銀行的短期影響
新冠疫情爆發后,咸寧市政府采取了“封城”隔離政策,本文根據隔離措施的開始和解除時間將疫情期間設定為:2020年1月24日—2020年3月24日。在此期間,縣域銀行存貸規模、收入和資產質量均受到負面沖擊。
(一)存款逆勢下行
疫情的爆發正處于銀行增存的黃金季節,由于疫情隔離政策導致所有企業和工商戶的經營活動停止,大部分的收入來源也隨之被切斷,而日常必要的開支仍照常流出,這就導致了銀行存款規模在黃金一季度“逆勢下行”。從疫情爆發時刻開始,存款增長的勢頭戛然而止,直到復工后存款規模才出現上升。如個人存款一改近三年增長勢頭,首先出現旺季負增長,個人存款的逆勢下行導致總存款增速僅為4.3%,遠低于近三年平均水平8.4%。
(二)信貸增速放緩
疫情封閉時間延長和春節假期延長,部分企業延遲復工復產,企業新增信貸需求偏弱,甚至出現部分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前還貸的情況。同時,企業員工收入減少,個人金融消費需求下降。另外,銀行大部分的信貸業務通過網點線下營銷申報,而居家隔離措施對銀行的信貸投放按下了“暫停鍵”,各項信貸需求下降,商業銀行雖然逐步推出了部分線上信貸產品,但大部門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均依賴線下操作投放,疫情打亂了銀行的貸款投放節奏。疫情期間,銀行信貸規模增速出現明顯下降,信貸規模增速也從近三年平均4.2%下降至2.1%。
(三)業務創收銳減
目前,中間業務收入在銀行總收入占比約為20%,是銀行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或銷售金融產品得到的收入。受疫情影響,銀行中間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3%。銀行中間業務收入銳減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金融交易性收入銳減。受居家隔離政策影響,各類金融交易需求驟減,線上渠道金融性交易筆數同比下降了62%,個人結算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8%、自助銀行業務收入同比下降48%、互聯網金融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3%。二是金融產品銷售收入銳減。目前很多銀行金融產品銷售過程復雜,依賴當面溝通和線下購買,居家隔離導致很多金融產品無法銷售,如代理保險和貴金屬銷售等產品。
二、新冠肺炎疫情對縣域銀行的長期影響
經濟基本面和疫情持續時間是影響縣域銀行經營的重要變量。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基本面仍然平穩向好,國內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因疫情出臺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對縣域銀行的長期影響依然存在。
(一)資產質量下行風險增大
縣域銀行的主要信貸客戶為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資產規模占比達到48%。此次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極大,進而波及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縣域銀行。很多中小企業原本就經營困難,受到疫情疊加的沖擊,可謂是“雪上加霜”,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同時,縣域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的客戶大部分是以工資性收入為主的居民,在停工停產和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雙重壓力下,個人貸款客戶收入銳減,間接推高了個貸不良率。
(二)核心存款流失速度加快
此次疫情是一場對整個銀行業數字化經營能力的“壓力測試”。從應對來看,縣域銀行數字化營銷大多尚處于摸索階段,線上獲客和營銷手段相對傳統,上線金融產品不多、配套考核機制不完善和后臺數據支撐少等原因,導致員工對線上營銷的能力不足、積極性不高。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把握時機,將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為核心的新一代技術與金融產業進行縱向的深度融合,推出了一些新的產品和服務,產生客戶和資金虹吸效應,特別是支付寶和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傳統銀行資金的“單向抽水”效果明顯。
(三)息差收入空間持續收窄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間接影響下,在“寬信用”“寬監管”“寬貨幣”的政策導向下,整個金融宏觀調控政策偏向寬松。為落實政府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會加大信貸支持,主動減費讓利。支持措施包括下調相關企業貸款利率甚至免除部分利息;通過展期、無還本續貸、信貸重組、減免逾期利息等方式予以支持;利用再貸款政策,為重點中小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利率等。這些“寬信用”政策有利于緩解疫情給實體企業和消費者帶來的負面影響,但也會使中小銀行凈息差減少,未來利潤空間被壓縮。
三、新冠肺炎疫情對縣域經濟的影響分析
縣域經濟帶有顯著的行政色彩,以農林經濟為主體,發展主要依靠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和勞務輸出為主。此次疫情,縣域經濟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
(一)縣域資產投資增速回升
近年來,咸寧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趨于平穩,此次疫情給縣域固定資產投資帶來了新機遇。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湖北省是此次疫情的重災區,勢必會受到中央政策上的支持,通過財政投資促進經濟發展、人口就業和各地發展基礎,在道路、通信、水利、能源、農業、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以及衛生、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上給予政策支持。
(二)縣域農業經濟轉型升級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農業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以影響嚴重程度排序來看,農業種養業大于農產品加工業,畜牧業大于種植業,農村第三產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受疫情影響也很嚴重。同時,疫情倒逼改革,必將進一步提升城鄉人口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和特色高端農產品的需求,為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契機。
(三)縣域社會消費結構分化
社會消費是縣域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推動力,2018年咸寧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0.8%。由于嚴控疫情需要居家隔離防控,大幅降低消費需求,縣域社會消費結構出現分化。餐飲行業損失慘重,各類型餐飲企業將面臨較大經營困境;旅游行業沖擊明顯,且影響持續;建筑業、農林牧漁等行業均受到波及,建筑業停工停售,農林牧漁的生產和銷售兩端受到雙重擠壓。然而,關于人民日常吃喝的肉禽蛋、煙酒和飲料類平穩增長,日用品類、家用電器、中西藥品類會出現逆市上揚。同時,線上消費卻因此而獲益,各種生活必需品類的成交額較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長,蔬菜、水果等生鮮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同樣暴漲。
(四)縣域務工經濟收入下降
咸寧市是典型的勞務輸出型經濟體,2015年全市有53萬人(總人口占比18%)外出務工。疫情影響下,企業開工時間一再推遲,省域間、市域間、縣域間、鎮域間甚至村域間的人口流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管制,居民外出需要層層審核批準,居民外出難。農民工因企業開工不足、返程務工交通受阻、勞務輸入地對農民工的進入限制等因素,這對以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居民造成較大損失。
四、縣域銀行的應對之策
“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是縣域經濟的主要抓手。作為服務縣域經濟的主力軍,縣域銀行應適應縣域經濟金融發展的環境,主動擔當、主動作為,全力以赴服務好當前疫情防控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大局。
(一)主動強化金融支持,助力政府疫后建設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加強對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制定專項支持政策。疫后經濟建設,將是湖北省各地政府的工作重心。縣域銀行機構要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主動強化銀行對縣域經濟的金融支持。一是積極參與政府投資項目。疫后是湖北省政策機遇窗口期,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將出臺一攬子專項支持政策,支持湖北疫后重振。各地政府將陸續開展公共衛生等補短板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項目建設,銀行機構要時刻關注政府項目信息,積極對接,及時跟進,主動參與當地重大項目建設。二是重點支持農業產業轉型。受疫情影響,農業的銷售和生產受到雙重壓力。縣域銀行機構應憑借信息資源優勢,運用總行數字平臺或與電商合作,搭建產業鏈合作平臺,促進產銷融合。通過數字化手段和線上端口打通“菜籃子”產品銷售渠道,在特殊時期為供需兩端搭建橋梁。此外,本次疫情倒逼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縣域銀行應重點支持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項目,助力縣域農業經濟的發展升級。三是持續刺激消費需求釋放。近些年,銀行消費信貸業務一直是增長勢頭最迅猛的業務之一。疫情對消費信貸業務有短期的負面影響將會逐漸消失,銀行要在復工后加大消費信貸的投放,特別是銀行消費信貸新增了線上渠道,以利率優惠開展營銷活動,彌補疫情期間丟失的增長空間。
(二)主動幫扶小微企業,服務當地實體經濟
小微企業是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因為融資難、用工難受疫情的負面沖擊更大,且縣域銀行與小微企業是休戚與共、共同發展的關系,主動幫扶小微企業也可以幫助縣域銀行提高經營績效。一是快速投放,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縣域銀行機構應對存量客戶進行全面排查,在確保不抽貸、不斷貸的基礎上,加快對重點抗疫行業客戶的信貸投放速度,積極為復工復產企業提供金融保障,支持小微企業盡快恢復生產。二是精準發力,緩解企業資金壓力。聚焦企業應對疫情的融資需求變化,合理設置“一戶一策”金融服務方案,合理設計融資期限,提高融資的精準度,及時滿足企業資金周轉需要。通過延長還款期限、減免逾期利息、無還本續貸、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信貸重組等方式,切實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避免銀行資產質量下滑。三是線上管理,提高企業服務效率。疫情下,銀行與客戶的接觸將會大大減少。無論是產品營銷與推廣、客戶維護、業務辦理與授權、資金支付與清算、貸款申請與面簽、貸后管理與催收等都可以線上辦理。金融科技的加速應用也促使銀行管理手段進一步線上化,如遠程會議系統、遠程貸款審批、在線面簽系統等都可以線上化。
(三)主動優化服務模式,加速數字營銷轉型
疫情后縣域銀行轉型升級刻不容緩。一是以客戶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銀行要梳理現有的各個產品線,將適合線上發展的產品轉型或在線上開發新產品。除了轉賬、理財和信用卡業務等滿足客戶基礎需求的服務以外,貸款融資類、生活服務類等增值服務也越來越成為銀行線上業務的標配,這些用戶高頻使用的功能,可以豐富銀行線上的低頻產品線,以增強客戶粘性。二是以數據為驅動創新營銷模式。縣域銀行要逐步實現數據運用和經營管理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數據在智能風控、智能管理和智能投顧等方面的決策支持作用。解決線上營銷工具產品類型較少、短信發送功能缺陷、業績統計與實際業績考核歸屬不一致等問題,加快不同線上營銷工具之間數據融合,做到互聯互通,構建全域營銷體系,提高營銷效率。三是以普惠為目標服務長尾客戶。受人力資源和地理等原因限制,縣域銀行在長尾客戶的開發和挖掘上捉襟見肘,已落后于金融科技公司。縣域銀行機構應憑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務半徑,面向長尾人群提供小額消費貸款,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幫助其實現美好生活和創業精英的愿望。
(責任編輯:張恩娟)
參考文獻:
[1]蔣和平,楊東群,郭超然.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與應對舉措[J].改革,2020(3):5-13.
[2]鄭江淮,付一夫,陶金.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經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消費經濟,2020(2).
[3]鐘震,郭立.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武漢金融,2020(3):37-41.
[4]劉佳.湖北縣域銀行體系優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5]李曉.疫情爆發后世界經濟走勢的判斷及中國的對策[EB/OL].[2020-04-01].https://www.china-cba.net/Index/show/catid/236/id/32423.html.
[6]中國銀行業協會研究部.疫情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分析及應對建議[N].金融時報,20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