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杭飛



耐久跑不僅可以增強小學生心肺功能,還可以培養學生勇敢、堅韌的意志品質。但實際教學中,因為形式單一枯燥等原因,學生并不喜歡耐久跑練習。為此,筆者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將游戲和耐久跑進行有效融合,設計了“小小駕駛員”系列游戲。
一、駕駛不超速
游戲目的:在游戲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謙恭禮讓的品德和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
游戲方法:在場地上設置若干條“行駛道路”,可以利用體育場地上原有的邊線等線條或通道作為“行駛道路”,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3~4人,一人為“駕駛員”其余人為“乘客”。“駕駛員”和“乘客”保持一路縱隊,間距一臂以上。游戲開始后,“駕駛員”駕駛“車輛”帶領“乘客”在道路上行駛,同時注意觀察,盡可能不和其他“車輛”發生碰撞。90s交換一次“駕駛員”,跑動6min左右休息一次。交換“駕駛員”時,由最后一名“乘客”快速跑至“駕駛位”(圖1、圖2)。
游戲規則:“駕駛員”不能超速(把同伴遠遠落下),如發現“駕駛員”超速行駛則立即更換“駕駛員”。
游戲拓展:安排“小交警”,各“車輛”在“交警”指揮下行駛。
二、啟動大卡車
游戲目的:發展耐久跑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團隊為上、換位思考的品質。
游戲方法:學生3~4人一組,用報紙或呼啦圈組裝“大卡車”。游戲開始后,“駕駛員”啟動“大卡車”,“乘客”成縱隊或橫隊“乘坐”。90s交換一次“駕駛員”,跑動6min左右休息一次。(圖3、圖4)
游戲規則:行駛過程中“卡車”如果破損(報紙、呼啦圈斷開、掉落等情況),需要就地修補。
游戲拓展:安排“小交警”指揮交通。
三、闖關拉力賽
游戲目的:培養學生不放棄、不拋棄的信念。
游戲方法:學生3~4人一組。游戲開始前安排5min時間內,每組利用教師分配的器材設計一個關卡。完成設計后,每組選派一人講解關卡的通過方法。游戲開始后,“駕駛員”自選出發地和通關順序,過關時間短的“賽車”獲勝。休息3min,交換“駕駛員”后進行下一輪比賽(圖5)。
游戲規則:所有“乘客”全部通過關卡后,“駕駛員”再向下一個關卡出發。
游戲拓展:教師可以在每個關卡設置一個任務,如原地俯臥撐5個、仰臥起坐10個等。
四、校園自駕游
游戲目的:激發學生思考,拓展想象空間。
游戲方法:學生3~4人一組。教師課前設計好“自駕”路線(每組不同的路線),并在各目的地貼好指示牌。游戲開始后,每個駕駛員根據路線圖“行駛”到各個目的地打卡,打卡完成后回到起點集中。休息3min,交換“駕駛員”和路線圖后進行下一輪“自駕游”(圖6)。
游戲規則:所有成員到達目標點后方可向下一個目標出發。
游戲拓展:可以由學生課前查閱地圖、人文資料,小組合作設計自駕路線圖;可以和“闖關拉力賽”游戲結合,在自駕路線上設置關卡。
五、教學思考
每次下課后,學生都會滿頭大汗地圍著教師說“下次還要玩這個游戲”,筆者認為,興趣點找到了,體能的提高就不會遠了(每節課的練習密度在70%以上)。在緊張、愉悅、自由的學習環境中,不僅學生的運動知識和體能得到了提高,他們的表現還常常給教師不少驚喜,比如兩車相遇時的謙讓、“自駕游”時的小組合作、“闖關拉力賽”時的相互鼓勵。
教師在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探究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喜歡玩游戲的特性,從提升學生興趣的持久度入手,把學生帶入到“我要玩”的氛圍中。只要學生喜歡了,運動技能、體能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