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弼 莫增煜 鄧偉



一、以《指南》為依據構建戶外功能性體育活動場地
戶外體育活動場地建設能夠反映幼兒園辦園理念和文化特色,是幼兒了解社會生活的重要場所,是幼兒了解和熟悉大自然環境、激發探索和培養發現精神的地方。戶外體育活動場地是戶外場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的主要場地,是幼兒主要的身體鍛煉場所,也是幼兒與大自然、與同伴互動的場所,它對幼兒健康成長、增強體質、培養友愛至關重要,對身心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戶外體育活動是落實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動作發展目標的重要形式。
戶外體育活動器材區域是戶外體育活動場地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體育活動的主要手段。長期以來,不少幼兒園不注意戶外體育活動器材的建設,認為只要擺放幾件體育活動器材就可以,隨意擺放體育活動器材的幼兒園比比皆是,其原因首先是國家沒有幼兒園體育活動器材建設標準,大量沒有按照幼兒動作發展規律及年齡特征的體育活動器材充斥著幼兒園,雖然表面上對幼兒身體沒有產生危害,實際上卻影響了幼兒機體有序的發展。其次幼兒園在建設戶外體育活動場地時沒有考慮到如何構建體育活動器材區域才能更好地發揮器材功能和達到育人效果,或是器材擺放雜亂無章,器材與器材的搭配過于隨意;或是一味地追求美觀、高端和高難度,安裝了不少“高大上”的器材,但功能不多且不實用。
《指南》健康領域動作發展目標給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場地建設指明了方向和依據,就是要根據“三維動作”發展目標構建功能性戶外體育活動區域,即在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場地建設時設計并構建發展幼兒平衡能力、靈敏與協調能力、力量與持久力的功能性區域器材活動場地。
二、構建戶外“三維動作”區域器材活動場地的原則
構建戶外“三維動作”區域器材活動場地要能夠“追求提供廣泛的、真實的教育經驗給兒童。其中的課程適合于兒童當前的發展階段,以此來促進學習的自發發生與認知結構發展,并且拓展兒童不斷出現的智力和社會技能”。[1]
構建戶外“三維動作”區域器材活動場地必須考慮以下原則。[2]
1.安全性原則。安全性原則是整個體育活動的首要原則,也是重中之重。若出現安全事故,一切都是空談。遵循安全性原則,一是使用器材時,必須有教師在一旁實時監控,做到同步保護幼兒,這是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二是器材本身必須保證幼兒活動的安全,選擇體育器材不用追求“高大上”,在具備同等功能的條件下,選擇的器材越簡單越安全。
2.針對性原則。器材的使用要遵循幼兒“三維動作”以及身心發展的規律,即平衡、協調與靈敏以及力量與持久力素質的有效發展。
3.規范性原則。正確且規范地使用器材是器材使用原則的基礎。幼兒在使用器材時要注意動作的規范性,防止錯誤動作做久后導致身體某關節等部位發生變形,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幼兒不能破壞和隨意玩弄器材,在使用一些輕便的器材時,教師要教會幼兒輕拿輕放等注意事項,盡可能地延長器材的使用期限。
4.實用性原則。實用性原則也可稱為可操作性原則,主要是指器材能夠被幼兒進行正常和順利的操作,器材的使用說明應做到“教師看得懂,幼兒看得懂”,必要時可采用一些幼兒能看得懂的簡筆圖片進行補充說明,這樣更容易使幼兒對器材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幼兒才能更好地進行身體鍛煉。
5.因地制宜原則。根據當地的特色、民族體育文化和幼兒園辦園理念,合理創編融入當地特色的動作情境及練習路徑,調動幼兒學習新動作的興趣,同時幼兒也可以在掌握動作時了解當地特色文化。如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可以構建紅色路徑:“飛度鐵索橋”(平衡能力路徑)、“過草地”(靈敏與協調能力路徑)、“翻雪山”(力量與持久力路徑)。
6.一材多用原則。根據“三維動作”理論,充分發揮器材的功能,一材多用。器材的作用在于應用的目的和方法,要充分發掘器材自身的功能,盡量做到一材多用、一材盡用。如“多功能拱門架”[2](圖1),從架下爬行和架上走可以發展平衡能力,從邊柱之間穿過可以發展靈敏與協調能力,從架下懸垂移動和架上支撐移動能夠發展力量與持久力。
根據以上原則,幼兒園就可以選擇具有“三維動作”功能的器材構建戶外 “三維動作”區域器材活動場地,根據各種不同功能的器材組合成“三維動作”區域器材路徑(圖2~圖4)。
三、利用器材發展幼兒平衡能力的案例實施與教學建議
如何利用體育活動器材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的“三維動作”能力,本文介紹以下兩種功能性區域體育活動器材的教學案例。
案例1:“勤勞的小動物”(小班、中班)
(一)活動目標
通過練習多功能拱門架下爬和架上走,發展幼兒平衡能力;培養勇敢、機智及遵守規則的意識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二)場地與器材
場地:空曠操場。
器材:多功能拱門架若干個,墊子若干張,道具小球若干。
(三)分組方式
異質分組(按照性別或運動能力分組均可),不輪換進行練習。
(四)活動負荷與密度
活動負荷:中高等強度。
練習密度:70%~80%。
(五)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活動內容
熱身操:《口香糖》;動作練習:手膝爬,平衡走。
(2)教師教學步驟與方法
①情境引入:“森林里馬上就要舉行歡樂派對了,但是還有很多準備工作沒有完成,小動物們一起幫忙吧。”②做《口香糖》熱身操。
(3)幼兒活動
幼兒分四列橫隊,聽音樂做熱身操(《口香糖》),平衡動作時盡量保持身體平衡。
(4)安全措施
①隊列間距兩臂寬,避免碰撞;②提醒幼兒合作游戲時注意安全,不相互推搡。
2.基本部分
(1)活動內容
游戲:“勤勞的小動物”。
(2)教師教學步驟與方法
①一位教師做多功能拱門架下爬、架上走動作;②另一位教師(班主任或保育員)帶幼兒跟著教師做多功能拱門架下爬、架上走;③多功能拱門架上走時教師要做好保護與幫助(圖5、圖6)。
(3)幼兒活動
①分成4~5組進行游戲;②起點出發走到多功能拱門架前,手膝著地從多功能拱門架里爬過(圖5);③游戲1:“小動物出發了”。幼兒先變成小螞蟻,爬過隧道(多功能拱門架),到達指定位置,將道具小球運回森林。游戲2:“勤勞的小動物”幼兒變成小猴子,在多功能拱門架上走過(完成這個動作時,可以在功能架上行走,也可以手腳并用做爬行動作,圖6),到指定位置將道具小球帶回森林,熟練后可分組進行比賽(活動可以根據幼兒實際水平,將多功能拱門架一邊加高以提高動作難度)。
(4)安全措施
①提醒幼兒在爬過多功能拱門架時眼看前方,要注意周圍環境,避免碰撞;②提醒幼兒走多功能拱門架時注意力要集中,不熟練的幼兒可以慢點兒走;③走多功能拱門架時要求教師做好保護與幫助。
3.結束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放松運動。
(2)分享并收拾活動器材。
(六)活動反思及育人點
1.通過情境引入,要循序漸進地做動作,再以游戲形式鞏固練習,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融入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身體平衡能力。
2.幼兒在多功能拱門架上走時,容易踩滑,要提醒幼兒先慢后快,并要做好保護與幫助,培養幼兒安全意識。
3.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守規則、敢挑戰養成了良好的規則意識和勇于探索的自信心。
案例2:“翻山越嶺”(中班、大班)
(一)活動目標
通過高、低爬架上走平衡木,多功能拱門架上走等練習,綜合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培養勇敢、機智及遵守規則的意識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二)場地與器材
場地:空曠操場。
器材:多功能拱門架4個。
低爬架4個,高爬架4個,平衡木4條,墊子若干張,道具小球若干。
(三)分組方式
異質分組(按照性別或運動能力分組均可),不輪換進行練習。
(四)活動負荷與密度
活動負荷:高等強度。
練習密度:80%~90%。
(五)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活動內容
熱身操:《大王叫我來巡山》。
動作練習:綜合平衡動作。
(2)教師教學步驟與方法
①情境引入:“美猴王今天帶小猴子們一起巡山,小猴子們練好本領,翻山越嶺去巡山吧。”②做《大王叫我來巡山》熱身操。
(3)幼兒活動
幼兒保持間隔距離分散站立,聽音樂做熱身操(《大王叫我來巡山》),平衡動作時盡量保持身體平衡。
(4)安全措施
①分散間距兩臂寬,避免碰撞;②提醒幼兒平衡動作練習時不能拉拽旁邊幼兒,以免受傷。
2.基本部分
(1)活動內容
游戲:“翻山越嶺”。
(2)教師教學步驟與方法
①教師帶幼兒走平衡板—平衡架—高低平衡架—多功能拱門架上走(或架下爬)(圖7);②幼兒跟教師完成發展平衡的一系列動作;③開始練習時,教師要做好保護與幫助。(設置發展平衡能力器材練習路徑時可以根據幼兒的水平增加或減少器材數量)
(3)幼兒活動
①分成4組進行游戲。②起點出發走到多功能拱門架前,上架子后要眼看前方,雙手側平舉保持平衡;走平衡架時要眼睛往前方看,注意身體平衡;平衡架上跳下時雙手支撐平衡架扶手,雙腳落地后要屈膝緩沖。③游戲1:“小猴子練本領”。幼兒從起點出發,先在多功能拱門架上走過;再走低平衡架,在低平衡架上雙手支撐爬架兩側扶手跳下后返回隊伍即為完成練習。游戲2:“翻山越嶺”(圖8)。起點出發后先在多功能拱門架上走過,再通過低平衡架,在平衡木上走上高平衡架,高平衡架上支撐跳下墊子,最后到指定位置報到,美猴王即為成功巡山,熟練后分組進行比賽。(活動可以根據幼兒實際設定平衡木傾斜度)
(4)安全措施
①多功能拱門架上走時,注意提醒幼兒眼看前方,雙手側平舉,做好身體平衡,先慢后快;②提醒幼兒跳下墊子時雙腳屈膝下蹲緩沖;③平衡木下要放置墊子,以免幼兒掉落;④游戲過程中要求教師做好保護與幫助(圖9)。
3.結束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放松運動。
(2)分享并收拾活動器材。
(六)活動反思及育人點
1.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難度,特別是對大班幼兒,可以在熱身階段針對平衡動作進行熱身,加強熱身環節的趣味性。
2.在練習過程中,注意觀察幼兒身體平衡狀態,如有部分幼兒出現在多功能拱門架上走不穩、在傾斜的平衡木上不敢走等情況,說明幼兒身體平衡能力和參與活動的自信心有待提高,可適當降低練習難度,多功能拱門架上先是慢走,熟練后再加快速度;平衡木上先進行低斜坡的練習,再進行高斜坡練習,由此循序漸進開展練習,幼兒更容易接受。
3.活動過程中,通過游戲規則的制訂和實施,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4.在最后比賽環節,教師要注意做好保護與幫助,可以邀請比較熟練的幼兒參與保護與幫助,鍛煉幼兒樂于幫助他人的良好品質。
5.通過快速走過多功能拱門架、高爬架上走平衡木動作的成功體驗,增加幼兒的運動自信,使幼兒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得到鍛煉。
以上提供兩種遞進式的幼兒園戶外體育器材活動案例是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教案的形式之一,不只是一次活動內容,教師在開展戶外體育活動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舉一反三,增加或減少活動內容。
參考文獻:
[1]周采.比較學前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莊弼.“三維”幼兒體育活動組合器材[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莊弼,教授,廣州商學院學校體育與健康研究所所長,廣州體育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原廣東省教育廳體育教研員。主持全國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構建廣東省幼兒體育活動實踐體系的研究”,獲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中國教育報》《體育學刊》發表數篇幼兒動作發展研究文章,主編《幼兒園體育活動大綱》《“三維”幼兒體育活動組合器材》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