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略論正定城墻歷史變遷及唐五代時期正定城的三城格局

2020-08-04 07:32:33劉友恒于坪蘭
文物春秋 2020年3期

劉友恒 于坪蘭

【關鍵詞】正定城墻;牙城;子城;外城;唐五代;三城格局

【摘要】全長12公里的正定城墻為府級規制的城市防御設施,是正定古城歷史文明的標志和見證。自前燕于此修筑安樂壘始,歷經1600多年的歷史,在御強敵、防水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查閱史料的基礎上,梳理和研究了正定城墻的歷史變遷,并結合考古資料,對唐、五代時期城垣為牙城、子城、外城的三城格局進行了初步探討。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定是一座有著1600多年建城史的河朔重鎮,曾是河北中南部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正定古城墻不僅是這座古城最具標志性的建筑物,更是古城歷史文明的見證。在近年的正定古城風貌恢復工程中,政府斥巨資對南城墻及東、西城墻局部進行了復原性保護修繕,現在“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已成為正定全域旅游的一張名片,人們對古城墻的關注度也隨之大大提高。尤其是在陽和樓復建工程和開元寺南廣場考古發掘中均發現古代城墻,這不僅為研究正定古城發展史提供了重要資料,同時也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課題。鑒于此,筆者結合文獻和考古新資料,對正定城墻的歷史變遷進行了梳理,并試對唐、五代時期正定城垣為牙城、子城、外城的三城格局進行探討。

一、正定城墻沿革

《舊唐書》卷39《地理志二·河北道》載:“鎮州,秦東垣縣,漢高改名真定,置恒山郡,又為真定國。歷代為常山郡。治元氏。后魏道武登常山郡,北望安樂壘美之,遂移郡治于安樂城,今州城是也。周、隋為恒州,后廢。義旗初,復置恒州,領真定、石邑、行唐、九門、滋陽五縣,州治石邑。武德元年,陷竇建德。四年,賊平,徙治所于真定,……天寶元年,改為常山郡。乾元元年,復為恒州。興元元年,升為都督府。元和十五年,改為鎮州。”[1]可知,正定城作為河北中南部地區的政治中心,幾經遷變,自唐武德四年(621)方穩定下來,后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軍事地位而發展成為河朔之根本,歷為恒山(常山)郡、成德軍、真定府、真定路等行政性州府治所。

對正定城建置的研究,應從352年前燕慕容恪于此修筑的安樂壘開始。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記:“后魏道武帝登恒山郡城,北望安樂壘,嘉其美名,遂移郡理之,即今州理是也。”[2]有學者認為,安樂壘應是一座規模較大,功能較多,具有防御性、長期性的城壘[3]。100多年后的北周將正定城建為石城,周長15里,“自太行運石,馭民萬人,三年乃成”[4]。至唐武德四年(621)恒州治所穩定在正定,之后正定城迅速發展。唐開元十九年(731),邊塞詩人高適游歷燕趙,謁見恒州刺史韋濟,作《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詩,稱正定“城邑推雄鎮,山川列簡圖”,雖未記城池具體情況,但可知當時正定城已經很雄偉了。清代始有文獻對正定城有較多記載,清光緒元年(1875)《正定縣志》記:“唐寶應中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因滹水灌城,復拓大之。”[5]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郡舊城周二十里,唐寶應中成德帥李寶臣筑。”[6]清順治三年(1646)《真定縣志》記李寶臣拓建后的城池“堅固崇高,屹然雄視諸鎮”[7]。陳正祥在《中國文化地理》一書中將中國古代城市規模劃分為五等,其中第三等也即中等城市的標準是“城周10—25公里”[8],依此標準,正定城自寶應二年(763)起就步入了中等城市之列。

正定城宋金元時期的修繕,清光緒元年(1875)《正定縣志》僅記“宋元并依舊城修葺”[5],《讀史方輿紀要》之“城邑考”則明確稱“宋初韓令坤復修筑之”[6]。韓令坤宋初出任成德軍節度使,其修筑城墻應與當時契丹政權南侵以及正定所處的重要地理位置有關。呂頤浩任河北路都轉運使時曾來正定,其所著《燕魏雜錄》記“府城周圍三十里”[9]。宋人亦感慨正定城門之高大堅固,有“京城樓櫓,天下所無,然真定城高幾一倍”[10]的描述。元代的修繕則系真定、河間、大名、東平、濟南五路萬戶史天澤為之,《元史》記史天澤為御敵防守,“乃繕城壁,立樓櫓”[11]。

明代北部邊防壓力增大。英宗繼位后,瓦剌勢力漸盛,兼并韃靼諸部,基本統一漠北,成為明朝邊境大患,尤其是“土木之變”給明朝以極大打擊。因真定為軍事要地,特設鎮守,正統十四年(1449)十一月敕右僉都御史陸矩守正定:“近因虜寇入境肆掠,人民不能安生,軍衛不能守御。今命爾等往彼鎮守,提督各府并各衛官,撫安人民,操練軍馬,修理城池,堅利器械。”[12]《讀史方輿紀要》對此記:“前朝正統末,以乜先猖獗,命重臣鎮守,因增修城垣,浚治壕塹。嗣后以時修葺,為門四,城周二十四里。”[6]清順治三年(1646)《真定縣志》較詳細地記錄了明代正定城的增筑和修繕情況:“明正統己巳之變,都御史陸矩會御史陳金增筑城址,疏浚城濠,塹造器械,為固守計。以后各修葺不常。而雉堞聳峙,俯臨沱流,實足為神畿保障。周圍二十四里,高三丈余,上闊二丈五尺。垛口五千五十有奇,門四,各有月城,建樓。……四隅仍各建樓。”[7]清光緒《正定縣志》所記與之大致相同,又記:“隆慶五年(1571)知縣顧綬始易以磚石,至知縣周應中申動府庫銀六萬余兩,于萬歷四年(1576)落成。”[5]磚甃后的城墻雖是外磚內土,但其堅固度較前大為提高。

明朝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動蕩不安,基于多種原因,對城墻的修葺較頻繁。在崇禎朝短短的17年間,二年(1629)建北月城城樓,十年(1637)巡按御史改接城門甬道,十二年(1639)補修西南隅,同年總領真保等處太監陳鎮夷將原5051個垛口合并為2548個[5,7]。

明清時期,地方城池的修筑通常由地方軍政長官等報工部或兵部,再由工部或兵部奏請皇帝批準。清雍正五年(1727)直隸正定總兵張起鵬[13],嘉慶十四年(1809)、十五年(1810)直隸總督溫承惠[14,15]奏請后,分別于雍正六年(1728)、嘉慶十六年(1811)奉敕對正定城進行了整修。同治七年(1868)、八年(1869)又先后修葺北城、南城。清人朱佩蓮過正定時“見城垣雄竣,以詩狀之”:“九達京華路,真稱北鎮雄。波驚徒駭側,云壓太行東。門管三重固,譙樓四角崇。古來爭霸地,時泰盡成空。”[5]

近代以來,因京漢鐵路(原盧漢鐵路)于1906年4月1日正式通車,正定設二級站臺,位于城外西北角。1920年,為方便乘車,縣長華漢章于府西街向北城墻處開辟通往車站的“華安門”,俗稱“小北門”。民國后期至20世紀80年代,由于歷史的原因,城墻受到嚴重損毀,至1992年申報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僅殘存8106米。近年來,正定縣委、縣政府將城墻修復列為恢復古城風貌的重點工程,不僅依照民國時期老照片和考古資料修復了南部城墻,恢復了南城門內城、甕城、月城三道城垣的歷史風貌,對東西城墻局部亦進行了恢復,還對北城門殘存的內城、月城以及西城門殘存的內城、甕城進行了保護性修繕。

二、唐、五代時期正定城應是牙城、子城、外城三城格局

古代城池建設中,重要的城市多設三重乃至四重城垣,如唐代的長安城設宮城、皇城、外城,宋代的汴京城以皇城、里城、外城三重城垣圍護,明清的北京城則由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組成。此外,唐代節度使駐地亦多以三重城垣圍護。對此,宋元之際史學家胡三省在《資治通鑒》卷241中注曰:“凡大城謂之羅城,小城謂之子城。又有第三重城以衛節度使居宅,謂之牙城。”[16]正定在唐、五代時期為成德軍節度使駐地,亦應建有羅城、子城、牙城。但《正定縣志》《讀史方輿紀要》這些記有正定城池內容的典籍中均未提及正定城多重城垣結構之事。筆者通過查閱史料,并結合有限的考古資料分析認為,正定城在唐、五代時期當為牙城、子城、外城(亦稱郭城、羅城)的三城格局。

1.牙城

牙城,即衙城。《辭海》中將“牙城”一詞解釋為:“①唐、五代藩鎮主帥所居之城,因建牙旗,故稱。②唐衛護節度使住宅的第三重城墻。”[17]“安史之亂”后期,寶應元年(762),原安祿山帳下大將張忠志以趙、恒、深、定、易五州降唐,唐廷復以忠志為成德軍節度使,治恒州,賜國姓李,名寶臣。由此,正定在唐代中后期為成德軍節度使大都督府駐地,轄恒、定、易、趙、深、冀、德、棣、滄等州之地,與盧龍、魏博并稱為“河北三雄鎮”。作為保護節度使的重要防御設施,正定牙城應是在這一時期得以建置。于振宗《直隸疆域屯防詳考》記:“唐寶應中,李寶臣筑潭城。”[18]《讀史方輿紀要》對潭城的來歷及與牙城的關系進行了解釋:“又鎮州牙城曰潭城。歐陽修曰:常山宮(指真定府署)后有池,亦曰北潭,州之勝游惟此。故牙城謂之潭城。”[6]

《新五代史》中記有發生在正定牙城的歷史事件。后晉時期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鎮守鎮州六年,因不滿后晉皇帝石敬瑭對契丹奴顏婢膝的妥協政策,在遭遇重大蝗旱災害時,帶領饑餓百姓向皇帝請愿,石敬瑭命天平軍節度使杜重威征討之,“重榮以吐渾數百騎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斬首以獻”[19]。《舊五代史》亦記:“重榮擁吐渾數百,匿于牙城,重威使人襲而得之,斬首以進。”[20]表明唐、五代時期正定牙城的存在。元代納新《河朔訪古記》中記述玉華宮位置時也以牙城為參照:“在真定路城中,衙城之北,潭園之東。”[21]

既然牙城系唐、五代藩鎮主帥所居之城,那么要了解成德軍節度使的牙城范圍,首先要弄清其廨署所在位置。清光緒元年(1875)《正定縣志》“公署”條記為“元中統三年(1262)建,元末遭兵革,明洪武十年(1377)復之”[5],而將書中的《舊城圖》(圖一)與現在的正定城區對比,可見清代的真定府署即在今天的縣政府處。2013年明代早期府衙照壁基座在今縣政府南側的府前街北口被發現,證明元、明兩代正定府治位置未變。前些年縣政府大院內施工時出土了數枚金代官印(圖二),可證今正定縣政府大院亦是宋、金時期真定府治所。綜之,自宋至清,正定府治一直就在今正定縣政府處。

那么唐至五代的衙署是否也在這里呢?敦煌壁畫《五臺山圖》中“河北道鎮州”城圖是迄今所見正定縣城最早的形象資料。圖中城中心位置繪有一座殿堂式建筑,宿白先生有如下描述和分析:“城中央繪單檐歇山頂縱深各三間的殿堂一所,這可能是衙署的表示。堂基為磚砌,基上繞以朱欄,堂山面涂白灰,正面洞開,未設門窗,所以一直可以看入堂內,堂內滿鋪方花磚。”[22]1994年,于正定縣政府新建辦公樓前西側地下約3米處發現用模印方形蓮紋灰磚鋪墁的地面。花磚邊長37~38厘米,厚6.7厘米(圖三),與唐長安城大明宮太液池遺址出土的蓮紋方磚相近,基本可認定為唐代遺物,并極有可能是唐代衙署堂內鋪墁的花磚。

此外,元納新《河朔訪古記》中記有當時唐李寶臣、王武俊紀功碑所在位置:“真定路城中開元寺后繡女局內唐清河郡王李寶臣紀功碑一通,其碑極高大,永泰二年(766)立。《類要》云:李寶臣紀功二碑,一在真定府治東三十步,即此碑也;一在府治西一十步,大歷三年(768)立。今在居民房屋土底,常有人掘見云。……真定路城中開元寺后繡女局內復有巨碑埋土中,上露碑首,長及丈五,題曰王武俊碑,貞觀五年(當為貞元五年,本文作者注)立,文字皆不可考。《類要》云:王武俊碑去真定府治東門二十步,即此碑也。”[21]現李寶臣紀功碑依然立于今縣政府南、府前街中段東側。另外,不見書載的五代后晉安重榮德政殘碑也于2000年出土于府前街西側,恰與李寶臣紀功碑東西相對,兩碑相距僅90米。從常理推斷,這幾位唐至五代成德軍節度使的功德碑當立于當時的州、府治所之顯要位置,很可能就在治所大門的左右兩側,而現碑位置恰在今縣政府正南面不遠處,也就是說,唐、五代成德軍衙署即位于今正定縣政府所在地。

確定唐代衙署位置后,可推測當時牙城的大致范圍(圖一紅色線條標示范圍):東至府墻東(今燕趙大街),西至府墻西(今府西街),北至府署北墻外(今梅山商城南側),南至府署大門外(今裕華路)。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認為正定“牙城謂之潭城”[6],而光緒元年(1875)《正定縣志》卷四“古跡·潭城”條則記:“在正定縣。即鎮州牙城。歐陽修曰:常山宮后有池,亦曰北潭,州之勝游惟此。故牙城謂之潭園。”[5]筆者認為,縣志所記最后一句中“潭園”二字可能為“潭城”之誤。

2.子城

“子城”,胡三省在其注釋的《資治通鑒》中解釋為:“凡大城謂之羅城,小城謂之子城。”有研究者認為,子城有著漫長的發展歷史,地方城市中的子城廣泛興筑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普及于唐代,衰落于宋代,最終消失于元代,在中國古代城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3]。

正定子城的修筑尚未見到確切的文字記載,根據子城產生的背景和史書中相關記載分析,亦應與李寶臣及藩鎮割據有關。

從孫光憲《北夢瑣言》所記當時的成德軍節度使王镕被幽州李匡威挾持事件中可見正定子城的存在。唐昭宗景福二年(893),晉王李克用攻打成德軍節度使所在的鎮州,王镕向盧龍節度使李匡威求救,“幽州帥李匡威率兵救鎮州,軍次博水,會軍亂,推其弟匡儔充留后。諸軍皆散,乃以書報弟,付之軍政,南欲赴闕,泊于陸澤。鎮州趙王王镕以匡威救難失國,因請稅駕于常山府郭,以申離變。會匡威有幕客李貞抱自闕回,與匡威相遇,同登寺樓,觀鎮州山川之美,有愛戀之意。乃謀托親忌,王镕既造之,逼以兵仗,同詣理所。乃入自子城東門,門內有親騎營中之卒,忽掩其外關,復于闕垣中有一人識是王镕,遽挾于馬上,肩之而去”[24]。

《舊五代史》中所記后梁貞明七年(921)王镕養子張文禮發動政變殺王镕之事亦涉子城:“是夜,親事軍十余人,自子城西門逾垣而入,镕方焚香受箓,軍士二人突入,斷其首,袖之而出,遂焚其府第,煙焰亙天,兵士大亂。”[25]

納新《河朔訪古記》也記元代史天澤府第“在子城西,黑軍營北”[21]。

以上記載均涉及正定子城。而宋贊寧《宋高僧傳》和元代大學士楊俊民所撰《重修陽和樓記》中不僅提及子城,而且明確指出了與之相關的地標性建筑物。《宋高僧傳》記晚唐高僧義玄:“釋義玄……乃北歸鄉土,俯循趙人之請,住子城南臨濟焉。”[26]楊俊民撰《重修陽和樓記》記錄了元至正十七年(1357)春三月至六月重修陽和樓的情況,其中有“陽和樓者,鎮府之巨觀也。……世傳此門為子城南門,三面無跡,巋然獨存”[27]的描述。納新《河朔訪古記》在記述正定古跡位置時也談到了“真定路之南門曰陽和”[21]。

綜上,正定子城不僅存在,其南門即今陽和門,陽和門分別向東、西延伸的城墻便是子城南垣,元代時已“三面無跡,巋然獨存”,故子城其余三面城垣位置史料無記,陽和門作為城門的城防功能漸失,而變為具報時、觀景和文化功能的陽和樓(圖四)。

考古發現可彌補史料記載之不足:

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為配合陽和樓復建工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陽和樓遺址進行了考古勘察,勘探報告推測“臨濟寺北200米的陽和樓遺址應為贊寧所說的子城南門”[28]。

2015年8月開始的開元寺南廣場遺址考古發掘中,于發掘區東南部發現東西向夯土墻體,及向南、北兩側凸出形成的城臺。夯土墻體長約130米,寬約8米,局部殘存包磚墻,墻體北壁陡直、南壁傾斜。發掘人員初步推斷夯土墻的建筑年代為晚唐時期,包磚墻晚于夯土墻,建筑年代為五代時期,而夯土墻為城墻北墻,墻北為城外,墻南為城內。結合陽和樓考古工作,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員、開元寺考古領隊陳偉認為該夯土墻體為晚唐時期正定城的子城北城墻[29],并推測子城東西總長約600米,南北寬約300米。如果此推斷成立,那么以此城臺與陽和樓所在的燕趙大街為軸線,向西推300米,子城的西墻應在今育才街一帶,向東推300米,東墻應在今鎮州街一帶,約為圖一中黃色線條標示范圍。

根據前引王镕被殺系張文禮“自子城西門逾垣而入”來分析,子城有可能為趙王及成德軍官員和家眷居住區。

宋元時期,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地方城市內部不再可能出現長期把持地方政權的群體,作為防御體系的城池,外城成為戰爭防守的重點,子城逐漸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元初拆毀城墻和長期不修城的政策更加速了子城的消亡,也因此出現了元代楊俊民所記陽和樓“三面無跡,巋然獨存”的情況。

3.外城

古代城郭之制,“筑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內之為城,外之為郭”。郭,亦稱郛,即外城、羅城。

前引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中所記“郡舊城周二十里,唐寶應中成德帥李寶臣筑”[6]當為唐代正定城之外城。

關于正定外城,《舊五代史》卷98《安重榮傳》中有所涉及:“天福六年(941)冬……重榮至鎮,取牛馬革旋為甲,使郡人分守夾城,以待王師。杜重威至,有部將自西郭水門引官軍入焉。”[20]

《舊五代史·閻寶傳》載:唐天祐“十八年(921),張文禮殺王镕叛,寶帥師進討。……九月進逼真定,結營西南隅。掘塹柵以環之,決大悲寺漕渠以浸其郛。”[30]

另外,元納新在《河朔訪古記》中記述正定古跡位置時以衙城、路城、府城進行內外區域劃分,如:“玉華宮,在真定路城中,衙城之北,潭園之東。”“開元寺,在真定路城中。”關于臨濟寺,納新記“在真定府城中,定遠門東街,飛云樓之東”[21],而收入《臨濟錄》的唐釋延沼《臨濟慧照禪師塔記》中亦有“適丁兵革,師即棄去,太尉默君和于城中舍宅為寺,亦以臨濟為額,迎師居焉”[31]的記載,由該寺現在位置分析,《河朔訪古記》中所說“府城”即為外城,定遠門很可能就是當時南城門之稱謂。

那么唐代的南城門具體在什么位置呢?元代御史中丞王博文為史天澤撰寫的《丞相行狀》中有如下內容:“無何,宋將彭義斌潛結武仙等規取真定,至贊皇與我軍相遇。戰方合,仙逆知其敗,引兵先遁,彭嬰火燎山以自固,大勢逼之,力屈被擒。仙遣間入真定,伺吾不備潛入水軍,匿華塔寺為內應,乘夜開南門納仙,遂據其城。”[32]文中的華塔寺即廣惠寺,其始建年代有趙、魏、隋、唐等多種說法,現多趨于光緒元年(1875)《正定縣志》所記唐貞元年間的說法。廣惠寺位于今正定城內南部,陽和樓與南城門之間,距南城門僅200余米。藏在廣惠寺的內應乘夜開南門納武仙,說明金末元初正定南城門并非陽和樓,而是今南城門處。正定城“宋元并依舊城修葺”[5],所以上引《丞相行狀》中所涉南門應為唐代所建,也就是說,今南城墻即唐代正定城南城墻舊址。

李寶臣所建城池的西、北城垣位置,可根據位于今正定城西北角的洪濟寺進行分析。洪濟寺為正定歷史上的八大寺院之一,1992年版的《正定縣志》記:“洪濟寺,俗名前寺,與后寺(舍利寺)本一寺,殿宇荒頹,遂有前后寺之稱。唐為金牛寺,因金牛禪師葬舍利而名之也。金為十方定林院,元為萬壽(歲)禪寺。蓋寺之別院也。”[33]現立于隆興寺內的元真定路十方萬歲禪寺莊產碑記:“真定古鎮陽,……唐天壽太子就城建萬歲禪寺,口擇勝地,位次于乾。”乾,八卦之一,代表西北方向,說明萬歲禪寺位于城西北部。萬歲禪寺的面積、四至,清道光年間仍立于舍利寺的蒙古憲宗二年(1252)尊勝陀羅尼真言幢記述得很清晰:“院子地東至南北官街為界,南至蔡相公墻基為界,西至南北官河水心為界,北至東西官河水心為界。院地計一頃五十畝。”[34]對于城內水系,清光緒元年(1875)《正定縣志》記:“西北角樓泉水東流,由崇因寺經北大街驛路東經隆興寺后出東水門。”[5]可見,洪濟寺、舍利寺的西、北兩面均與城墻毗鄰。綜合上述分析,現西城墻、北城墻亦系唐李寶臣拓建城池的西垣和北垣。

關于唐代城墻東垣,可從地處現城內東隅的隆興寺和寺內的一通宋代碑刻著手分析。該碑立于隆興寺慈氏閣后東北角,碑文《真定府龍興寺鑄金銅菩薩并蓋大悲寶閣序》記載,北宋開寶二年(969)趙匡胤駐蹕正定,看到城西大悲寺供奉的四丈九尺銅鑄大悲菩薩被毀,遂敕令“郭內踏逐寬大寺舍,別鑄一尊金銅像觀音大悲菩薩。尋時差三道殿頭,一道入龍興寺,量度田地寬狹,遂喚畫匠特第畫地圖,一道入開元寺,一道入永泰寺,亦畫地圖。三寺并將進呈”,可見當時的龍興寺位于郭內,故推測外城東垣應在今隆興寺以東。

關于正定城墻,尚有不少問題有待探討,如:正定城墻為何東南方作90度內折角?四座城門均設內城、甕城、月城的三重城垣結構始于何時?等等,隨著今后考古工作的持續開展,以及更多文獻資料的挖掘,這些問題或許會很快得到解答。

[1]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下∶卷十七[M].賀次君,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477.

[3]張仲立.長平之戰壘壁與秦俑坑軍事建筑[J].文博,1993(1).

[4]中共正定縣委員會,正定縣人民政府.正定古今[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5]趙文濂.光緒元年正定縣志[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

[6]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十四:北直五[M].賀次君,施和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5:592.

[7]正定縣史志辦.清順治三年真定縣志[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1.

[8]陳正祥.中國文化地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3.

[9]呂頤浩.燕魏雜記[M]//朱易安,傅璇琮,等.全宋筆記:第二編:八.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

[10]宋史全文:卷十五[M].汪圣鐸,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6:1015.

[11]宋濂,等.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二:史天澤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6:3658.

[12]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五:廢帝郕戾王附錄第三:正統十四年十一月[M].國立北平圖書館紅格抄本縮微卷校印本.臺北: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3697.

[13]張起鵬.雍正五年七月初二日奏為查察并嚴催正定城垣修葺事[A].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檔案號:04-01-37-0001-014.

[14]溫承惠.嘉慶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奏請動工項修理定州及正定府城垣事[A].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檔案號:03-2149-075.

[15]溫承惠.嘉慶十五年四月初五日奏報定州正定城工動項修葺應準昭原估妥速辦理事[A].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檔案號:03-2084-076.

[16]司馬光.資治通鑒:第241卷[M].北京:中華書局,1956.

[17]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1999年版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18]于振宗.直隸疆域屯防詳考[M].民國十五年鉛印版影印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

[19]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五十一:雜傳第三十九:安重榮[M].北京:中華書局,1974:585.

[20]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卷九十八:晉書二十四:列傳十三:安重榮[M].北京:中華書局,1976:1304.

[21]納新.河朔訪古記:上卷:常山郡部[M/OL].[2019-09-16].http://www.guoxuedashi.com/a/5911t/75864a. html.

[22]宿白.敦煌莫高窟中的五臺山圖[J].文物參考資料,1951(5).

[23]盛杰輝,胡百華.在城市有機更新中實施子城保護的構想[J].浙江文物,2015(1).

[24]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三:雷電救王镕[M]//朱易安,傅璇琮,等.全宋筆記:第一編:一.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154.

[25]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卷五十四:唐書三十:列傳六:王镕[M].北京:中華書局,1976:730.

[26]贊寧.宋高僧傳:卷十二[M].北京:中華書局,1987.

[27]楊俊民.重修陽和樓記[M]//趙文濂.光緒元年正定縣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

[28]樊志勇.陽和樓[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

[29]陳偉,翟鵬飛,佘俊英,等.河北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發掘取得重要收獲[N].中國文物報,2017-11-16.

[30]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卷五十九:唐書三十五:列傳十一:閻寶[M].北京:中華書局,1976:791.

[31]釋延沼.臨濟慧照禪師塔記[M]//慧然.臨濟錄.楊曾文,編校.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32]孟繁峰.談新發現的史氏殘譜及史氏元代墓群:續[J].文物春秋,1999(4).

[33]河北省正定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正定縣志[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2.

[34]沈濤.常山貞石志:卷十五[M].正定文物保管所藏.

〔責任編輯:成彩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一级毛片网|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人网站| 欧美色丁香| 国产自在线播放| 在线国产91|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久久不卡精品|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极品国产在线| aaa国产一级毛片|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四虎AV麻豆|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久久九九热视频|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亚洲毛片在线看|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第一页|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国产精品免费p区|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亚洲浓毛av|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国产精品第页|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综合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久久国产毛片|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成年人片|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色噜噜综合网|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极品av一区二区|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黄色网在线|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 日韩二区三区|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免费看片| 国产久草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国产白丝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