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近代文物觀念演變簡史

2020-08-04 07:32:33臧志晗
文物春秋 2020年3期

臧志晗

【關鍵詞】中國近代;文物觀念;演變;社會群體差異

【摘要】1840—1949年,中國社會動蕩不安,思想變革頻繁,受時代背景、社會思潮等因素的影響,文物觀念整體上發生了重大轉變,奠定了后世文物、遺產觀的基礎。根據概念、價值、功能、所有屬性以及保護、利用觀念等構成要素的變化特點,中國近代文物觀念的演變歷程可分為繼往、轉型和現代化三個階段,總體呈現出文物稱謂逐漸統一,種類逐漸增多,范圍逐漸擴大,由注重歷史、藝術、經濟價值轉為偏重歷史、科學價值,由傳統的欣賞、收藏、交易等功能進一步發展出研究、教育、國家象征等功能,由私藏變為公有的趨勢。同時,政府決策人員、知識分子、普通民眾等不同社會群體在不同階段的文物觀念不盡相同,表現出各自的特點。

1840—1949年,中國社會發展進入了轉型期,政治、思想、文化等領域均發生了變革,受社會運動、文化思潮、相關學科建設等的影響,文物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正確認識這一演變過程有助于我們了解當代文物觀念的發展歷程,總結發展規律,從而形成科學的文物觀念。

對于文物觀念,學界目前尚未形成明確的定義,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文物概念、價值等的討論,多是從學術史的角度出發對相關重要事件進行解讀[1—7]。筆者認為,文物觀念應是人們對圍繞文物展開的一切工作的認知,決定了人們對待文物工作的態度,并通過相應的保護、利用措施體現出來。因此,文物觀念是一個復雜的集合體,既包括對文物的概念、價值、功能、所有屬性等基本要素的認知,也包括相應的文物保護、利用觀念。

關于中國近代文物觀念演變的問題,學界已有一定研究,徐玲在《近代中國文物觀念變遷史研究述評》一文中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梳理[8],此處不再一一說明。總體來看,已有研究多從單個事件或人物入手,涉及時間范圍較短,且往往使用“清末民初”或“民國初年”等較含糊的時間概念,無法完整地反映中國近代百余年內文物觀念的演變過程;多數研究仍屬于學術史研究,注重學者尤其是學科代表性人物的文物觀念,忽略了同時期不同社會群體觀念發展的差異;存在與時代背景結合不緊密,未注意外來因素的影響及相互作用等問題。

針對上述不足,筆者擬結合中國近代社會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在考量政府(本文所稱“政府”,是指由政府決策人員組成的群體)、知識分子、普通民眾等不同階層和社會群體的思想觀念的基礎上,對中國近代文物觀念發展歷程進行梳理。根據構成文物觀念各要素的變化特點,筆者認為中國近代文物觀念的發展可分為繼往、轉型、現代化三個階段。其中,繼往階段基本沿襲中國古代傳統文物觀念;轉型階段人們開始接受新思想,文物觀念產生了一些新變化;現代化階段文物觀念全面發展,已十分接近當代的文物觀。下面筆者對各階段文物觀念的形成背景、特征和具體表現進行分析,并歸納不同社會群體文物觀念發展的特點,以期獲得對中國近代文物觀念發展歷程較為全面、客觀的認識,不足之處,敬祈指正。

一、繼往階段:1840年至19世紀末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大門被打開,來自西方的人和事物大量涌入,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然而直至19世紀末,大部分中國人仍堅持“中學為體”,拒絕接受西方開放的理念,文物觀念亦是如此。這一時期,“文物”一詞仍沿用先秦以來指稱禮樂典章的含義[9],與今日所稱之“文物”含義最為接近的概念是“骨董”“古董”“古玩”,主要指青銅器、陶瓷器、玉石器等可移動文物[10]。同時,不同社會群體文物觀念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統治階層方面,側重于皇室收藏,主要包括青銅器、金銀器、玉石器、書畫等可供皇室成員使用、賞玩的可移動文物,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和一定的實用性。皇室收藏為皇帝所私有,非權貴不得窺見,具有強烈的私有性、神秘性。文物保護方面,清宮內設有造辦處,除制造、收集御用品外,也負責修繕皇室收藏,屬于早期的文物保護工作。此外,清政府在《大清律例》中有禁止盜竊藏寶、毀壞陵墓的規定,但其本質是為了保護私有財產,維護傳統倫理,而非有意識地保護文物[11]。

知識分子方面,由于這一時期中國還未形成現代化的學科體系,儒學經典仍是知識分子的立學之本。因此,在收藏“古董”“古玩”作為愛好之外,他們還遵循北宋以來逐漸形成的金石學傳統,將“金石”類文物作為研究材料,以達到證經補史的目的。“金石”類文物包括青銅器、石刻碑碣以及簡牘、封泥等帶有文字的可移動和不可移動文物,可供人鑒賞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審美和歷史價值。此類文物多為私人收藏,往往不對外人展示,具有較強的私密性。文物保護方面,主要表現為知識分子對私藏文物的修復。

普通民眾的文物觀念普遍較為淡薄,他們所能接觸到的與文物有關的活動主要是古玩行向富裕人家倒賣“古董”“古玩”,表現出該群體對文物經濟價值的高度關注和對文物私有屬性的認可。隨著清末皇室收藏的外流和列強對中國文物的大肆掠奪,民間古玩交易市場日益興隆,文物修復和作偽行業隨之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一些文物得到了保護,為后世文物修復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參考資料;還有一些文物遭到了破壞,例如為了提高文物的經濟價值,在原本沒有銘文的青銅器上偽造銘文等。由此可見,該群體對文物的保護是一種出于經濟目的的無意識行為。

總體而言,這一階段人們的文物觀念較為模糊,仍沿用舊式的“古董”“古玩”等稱謂,知識分子還使用“金石”等稱謂。文物類別以用于研究、收藏和欣賞的可移動文物為主,不可移動文物僅有石刻碑碣一類。文物的歷史、藝術、經濟價值均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但不同社會群體的側重點不同:統治階層注重文物對王朝統治合法性的象征意義,知識分子注重利用文物進行歷史研究,普通民眾則關注文物的經濟價值。這一時期的文物具有強烈的私有屬性。人們已經開展了一定程度的文物保護工作,但尚未形成有意識的文物保護觀念。

二、轉型階段:20世紀初至1920年

20世紀初,隨著清政府與各國列強之間多場戰爭的失敗和不平等條約的陸續簽訂,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方面,中國歷史文化熱促使各國“探險家”不斷到中國進行“探險”[12],對中國境內的文物造成了極大破壞;另一方面,部分在華的西方組織和個人積極采取行動保護中國文物[13],推動了中國文物保護觀念的形成和相關法律的制訂。這兩種行動在不同意義上促進了國人文物觀念的轉變與發展。與此同時,面對國家危難,國內有志之士紛紛出國留洋尋求救國之路,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充分了解了西方人對待文物的態度與方式,為國人文物觀念的轉型創造了條件。

政府層面,開始用“古物”“古跡”代替“古(骨)董”“古玩”等稱謂,并制定專門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1909年,清政府民政部頒布了我國最早的文物保護法——《保存古跡推廣辦法》,其中劃定需要保護的古跡包括“周秦以來碑碣、石幢、石磬、造像及石刻、古畫、摩崖字跡之類”,“石質古物”,“古廟名人畫壁或雕刻塑像精巧之件”,“古代帝王陵寢、先賢祠墓”,“名人祠廟或非祠廟而為古跡者”和“金石諸物”[14]。由此可知,這一時期文物的種類有所增多,壁畫、陵墓、古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從法律層面上被納入文物的范疇;強調文物的歷史價值,判定一種遺存是否為文物的關鍵標準就是年代是否久遠。此外,文物的所有屬性開始轉向公有,1913年民國政府制定了《古物陳列所章程》,明確規定將清內府所藏古物展出供人參觀,推動了文物所有權的公有化進程。這一時期,有感于戰火對歷史建筑的毀壞以及戰爭、來華西方人的探險等活動造成的文物流失,國人的文物保護觀念顯著增強,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保護文物本體不受破壞,二是防止文物流失。在此基礎上,民國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文物保護類法律法令,如1914年發布的“限制古物出口令”,1916年頒布的《保存古物暫行辦法》等,都從法律層面上明確了文物保護的思想。

知識分子也開始使用“古物”這一稱謂,文物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大型不可移動文物亦囊括其中,如康有為受到意大利等國文物建筑保護工作的啟發,提出“古物”的內涵應大到土木建筑,小到物件什器[15]。在列強的沖擊下,中國知識分子希望通過明確本國歷史來增強國家凝聚力,因此強調文物對本國歷史的象征作用,文物的歷史價值隨之提升。與此同時,文物研究的目標也發生了轉型,開始脫離“證經補史”的經學傳統,更多地重視對器物、文字本身的研究,探求物質所反映的歷史真實。其中甲骨文的發現進一步豐富了金石學的研究范圍,為現代考古學的誕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此外,部分知識分子還看到了文物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如張謇曾上書清廷希望將內府收藏通過博物館展示出來,“以為學校之后盾,使承學之彥,有所參考,有所實驗,得以綜合古今,搜討而研論之耳”[16],可惜未得到朝廷的回應。由此也可看出,知識分子要早于政府層面形成文物的公共性觀念。文物保護方面,以羅振玉、康有為、張謇等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紛紛提出建立博物館以達到防止古物流失、保護文物的目的,促使文物的所有屬性在實踐層面上從私藏轉向公有。如1905年張謇受日本帝室博物館(今東京國立博物館)啟發建立了中國境內第一家由中國人獨立創辦的現代意義上的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需要注意的是,在繼往階段,中國境內已有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如1868年成立的徐家匯博物館、1874年成立的亞洲文會博物院、1877年成立的上海格致書院博物館等,但均是由在華外國人開辦的,在收藏方面以“集新”為主。那時的中國知識分子也主張以“新式鐵艦、輪車、水雷大器及各種電學、化學、光學、重學、天學、地學、物學、醫學諸機器,各種礦質及動植種類”為博物館藏品,以促使國民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推動民間的創造和發明[17]。而南通博物苑的收藏則從“集新”走向“集舊”[18],希望通過布置歷史古物陳列展現華夏民族的輝煌過去,塑造中國形象。

普通民眾仍沿用“古董”“古玩”一類的稱謂,但因敦煌文書、殷墟甲骨的發現,文物種類稍有擴充,增加了經卷、佛畫、甲骨等,但仍限于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尚未納入其文物觀念之中。文物價值方面,更多地是將文物視作可以換取經濟利益的“寶物”,尚未認識到文物的歷史、藝術價值,正如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探險”時所見聞的那樣,以道士王圓箓為代表的普通民眾,面對敦煌石窟所藏的大量古籍、佛畫、織繡品,“他不知道他所保管的是什么……對于這些唐代美術最好的遺物竟看得很不算什么”[19]。在普通民眾的眼中,文物沒有民族性和公共性可言,是可以隨意售與他人的私有財產,因此既有像王圓箓這樣將敦煌經卷出售以籌措修葺道觀資金的道士,也有倒賣文物以獲取利益的商販和為外國探險者充當向導的“尋寶人”“找寶人”。文物保護方面,出于獲利目的的文物修復和作偽行業進一步發展,有意識的文物保護觀念仍未形成。

綜上,不同社會群體的文物觀念在這一階段發生了分野,知識分子更早地認識到了文物的公共性和教育作用,并開展了相應的實踐工作,政府層面也受到外國人和中國知識分子的影響,開始重視文物保護,出臺了專門的法律法規,普通民眾的文物觀念則相對落后。總體而言,這一階段國人的文物觀念開始轉型:稱謂由“古董”“古玩”變為“古物”“古跡”;文物種類有所增加,增添了甲骨、經卷等可移動文物,并將大型不可移動文物納入范疇;文物的歷史、經濟及教育價值均受到重視;文物保護觀念被更多人認可,文物的研究、收藏工作得以延續,并在方向上發生轉型;文物的所有屬性開始由私藏變為公有。

三、現代化階段:1921年至1949年

辛亥革命后,中國的封建帝制被徹底推翻,社會變革愈發頻繁。一方面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激發了國人強烈的民族主義情感,另一方面軍閥割據、國共對峙等情況致使人們的觀念出現了地域性差異。經過多次思想文化運動,國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學術研究面貌也煥然一新,傳統經學逐漸被現代化學科以及科學化的研究方法替代。1921年河南澠池仰韶村的發掘標志著中國現代考古學的正式誕生,中國文物觀念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政府層面,“文物”這一稱謂得到認可,并與“古物”“古跡”等其他指代文物的稱謂并存。文物種類進一步豐富,可移動文物中增添了“美術”、服飾、古植物等類別,不可移動文物除壁畫、造像、陵墓、木構建筑外,還包括歷史名城、橋梁、關塞等,甚至一些風景名勝、文化景觀也被納入文物范疇之中[20],文物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當代所稱“文化遺產”的內容。文物的歷史價值受到重視,不同政權均想要“保存古物以彰國粹”,強調文物對本國歷史的象征作用。文物保護方面,在考古與文物工作者的極力推動下,中國境內的不同政權頒布了大量文物類法律法規,充分顯示了政府對文物保護的重視,包括:國民政府1930年制定的《古物保存法》,1931年的《古物保存法實施細則》,1935年的《采掘古物規則》《外國學術團體或私人參加采掘古物規則》《古物出國護照規則》,1945年的《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組織規程》,等等;中國共產黨1939年發布的《給各分區行政專員各縣縣長的訓令》,1948年的《東北解放區文物古跡保管辦法》《文物獎勵規則》《關于文物古跡征集保管問題的規定》,等等。其中,《古物保存法》規定了“埋藏地下及由地下暴露地面之古物概歸國有”[21],即中國境內文物屬中國所有,明確了文物的民族性。同時,隨著故宮博物院的開放和多家公立博物館的建成,文物的公共性和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官方的認可。

知識分子層面,隨著中國現代化學科體系的逐漸建立,該群體不再具有以儒家經學思想為主的觀念同質性,不同學科學者的文物觀念往往具有較大差別:文物范圍方面,考古學者已將其邊界擴展至古人類骨骼和陶片等不具有經濟價值的類別,這在當時屬于較前衛的觀念;傳統史學者更關注帶有文字的出土文物;藝術家則更看重石刻、壁畫等。文物價值方面,考古學者不僅關注文物所反映的歷史信息,還關注古動物骨骼、青銅鑄造技術等自然科學信息;20世紀20年代興起的疑古派和對應的釋古派史學家則偏重利用文物背后的歷史信息進行古史解讀;藝術家尤其是畫家更注重文物的藝術價值,如張大千曾在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以提升自身的繪畫水平。文物保護與利用方面,知識分子普遍重視利用文物進行研究,但考古與文物工作者以外的知識分子往往只將文物當作純粹的資料,忽視了對文物的保護。比較極端的例子是張大千為了充分發掘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研究價值,將其逐層剝離,剝去一層即毀一層[22]。相比較而言,考古與文物工作者更加重視文物的保護與傳承,他們不僅關注文物本體的保護,還努力追回外流文物,如以馬衡、李濟為代表的中國學者認為與外國合作開展考古發掘的全部出土文物應歸中國所有,并進一步主張中方獨立開展考古工作,要求瑞典學者安特生歸還在中國發掘的史前考古遺存的標本等[23]。20世紀30年代,中國現代博物館建設迎來了第一個高潮,以文物為核心的公共博物館大量涌現,國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等大型歷史文物類博物館相繼開放,文物的教育作用和公共性得到極大發展。1935年中國博物館協會成立[24],中國的博物館事業走上了有序發展的道路。

普通民眾的文物觀念有所發展,但仍具有一定滯后性。首先,對文物尚未形成概念性的固定稱謂,除沿用以往的“古董”“古玩”稱呼外,也稱“國寶”“寶物”或“值錢的東西”等。文物范圍仍較有限,不可移動文物未被納入其中,可移動文物也僅限于精美的青銅器、陶瓷器、玉石器等傳統收藏品,動物骨骼、史前遺物、碎陶、磚瓦等不在文物范圍中。比如1926年李濟等人將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發掘的文物運往北京時,省政府派出的檢查員和搬運箱子的工人都將碎陶片視作無價值的“破磚亂瓦”,直到火車站員稱陶片化驗后可以提煉出“值錢的東西”后才改變了他們的想法。李濟曾感慨這些文物能夠“提煉”出的是“不能以錢估計的準確知識”[25]。這類事件充分體現了普通民眾與考古學者對文物范圍、價值的認知差異,也表明了文物的經濟價值仍是普通民眾關注的重點。受文物首先是值錢物品觀念的影響,20世紀20年代盜墓現象猖獗一時,致使開展考古工作也要盡力避免被懷疑是挖寶,以減少公眾對墓葬發掘的反對[26]。這一時期的普通民眾開始有意識地對文物進行保護,主要表現為防止境內文物外流,如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保護司母戊大方鼎為代表的民間護寶行動屢見不鮮。這種保護文物的認知與文物的民族性緊密相關,是當時列強入侵歷史背景下民族主義情感興起的一個反映。

綜上,1921—1949年國人的文物觀念全面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已十分接近今天的文物觀念:開始使用“文物”這一稱謂,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的范圍都有所擴大,可移動文物中古動物骨骼、古陶碎片等被納入文物范疇,不可移動文物擴展至大型建筑群、文化景觀等。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經濟價值均得到重視,利用文物開展研究、教育的工作也得到不同程度的認可。文物具有民族性、公共性成為共識。不同社會群體的文物觀念仍未同步,政府、知識分子的文物觀念較為先進,尤以考古與文物工作者的文物觀念更為全面,普通民眾的文物觀念有所發展,但仍具有滯后性。

四、結語

總體來看,隨著文物重要性的提升,中國近代文物觀念呈現出進步的趨勢,具體表現為:稱謂由“古董”“古玩”向“古物”“文物”演變;文物種類逐漸增多,范圍逐漸擴大,可移動文物由傳統的金、石、陶、瓷、玉器等精美的古物擴展到包含傳統服飾、動物骨骼、古植物遺存等在內一切與古代人類活動有關的實物,不可移動文物逐漸被納入文物范疇,且從造像、壁畫等小型不可移動文物擴展至建筑群等大型組合式不可移動文物;由注重文物的歷史、藝術、經濟價值轉向偏重歷史、科學價值;文物功能由傳統的欣賞、收藏、交易等向研究、教育、國家象征的方向擴展;所有屬性由私藏變為公有;等等。

然而,觀念是人的產物,不同社會群體的文物觀念發展情況存在差異。同時,由于不同群體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同,其在文物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各有不同。

政府層面的文物觀念演變階段特征明顯:第一階段,清末朝廷將文物相關事務置于國政之末;到第二階段,文物意識驟然提高,各政權均將文物視為象征中國歷史、重塑國民精神的國粹,并開始制定法律進行保護;第三階段對文物的認知趨于全面,重視文物的教育功能,開始積極推動文物的保護和公有化。政府層面在文物觀念的發展中代表著官方立場,為文物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然而,此群體文物觀念的演變主要停留在理論層面,集中體現的是中央政府的意志,地方政府的觀念和實際的文物工作未必能與之保持一致,這也是1949年后很長一段時間內許多歷史建筑都未能得到良好保護的原因。

知識分子的文物觀念發展最快、最全面:第一階段,傳統知識分子的文物意識已初步覺醒;第二階段,已形成了較全面的認識,并采取行動推動文物公有化進程;第三階段,隨著考古學的誕生,考古與文物工作者形成了最接近現代文物觀念的認識,引領了同時代國人文物觀念的發展。知識分子群體是近代中國最早接觸西方新觀念的人群,思想較為先進,其中以考古與文物工作者對文物的認知最為全面,為政府的文物觀念轉變及相關工作起到了指導和推動作用。

普通民眾的文物觀念形成時間最晚,在前兩個階段均只重視具有經濟價值的文物,至第三階段才開始意識到其他的文物要素,并認識到文物的公共性和民族性。但直至中國步入現代,普通民眾對文物的認知仍顯不足,文物保護觀念也較滯后,尚有較大改善空間。普通民眾是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代表著社會最普遍的看法,其態度對于全國范圍內的文物保護等工作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近代文物觀念的演變是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剪影,其發展與時代背景、社會思潮密切相關,不同身份、知識背景的社會群體在文物觀念的發展程度、過程上不盡相同。同時,縱觀中國近代各階段文物觀念的發展,來華西方人均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并從正、反兩個方面表現出來。其中,起反向推動作用的有斯坦因、伯希和等給中國文物帶來破壞的“探險家”,起正向推動作用的有建立中國古物保存會的馬克密、促使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的安特生等。這些對于當代文物觀念的發展而言仍具有借鑒意義,值得今天的文物工作者們深思。

[1]黃海烈.古董與國粹:民國初年國人的考古學觀念[M]//葛志毅.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二輯.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405—413.

[2]查曉英.保護“學問的原料”:由1923年新鄭銅器發現所見中國考古學之萌芽[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

[3]李曉東.民國時期的“古跡”“古物”與“文物”概念述評[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8(1).

[4]喬梁,王樂樂.相關指代“文物”概念詞匯的出現與變化試析[J].文物春秋,2011(2).

[5]徐清.清末民國時期關于“金石學”概念的三種闡釋立場[J].美術觀察,2013(11).

[6]黃厚明.現代藝術考古學視野中的中國傳統古物學[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5(4).

[7]王恩田.王獻唐與新型金石學[J].山東圖書館學刊,2009(3).

[8]徐玲.近代中國文物觀念變遷史研究述評[J].東南文化,2016(1).

[9]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1:89.

[10]劉毅.“文物”的變遷[J].東南文化,2016(1).

[11]趙杰.中國歷代文物保護制度述略[J].考古與文物,2003(3).

[12]郭雙林.晚清外國“探險家”在華活動述論[J].北京社會科學,1999(4).

[13]外交部譯發馬克密君保存中國古物辦法之函件[J].國學雜志,1915(5).

[14]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六卷[M].蔣傳光,點校.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86—187.

[15]康有為.歐洲十一國游記[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71.

[16]張謇.上學部請設博覽館議[M]//《張謇全集》編委會.張謇全集:公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113—114.

[17]康有為.上海強學會章程[M]//康有為.康有為全集:第二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93—96.

[18]李飛.由“集新”到“集舊”:中國近代博物館的一個演進趨向[J].東南文化,2013(2).

[19]奧里爾·斯坦因.斯坦因西域考古記[M].向達,譯.北京:中華書局,上海:上海書店,1987:142—146.

[20]劉元,曾少俊.民國法規集刊:第三集[M].上海:民智書局,1929:119.

[21]國民政府抄發《古物保存法》的訓令[G]//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一編:文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609.

[22]王汎森,潘光哲,吳政上.傅斯年遺札:第二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904—906.

[23]翁心鈞,等.翁文灝古人類學與歷史文化文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32—146.

[24]蘇東海.博物館演變史綱[M].中國博物館,1988(1).

[25]李濟.殷墟陶器研究: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

[26]李濟.安陽[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63.

〔編輯:張曉虹;責任編輯:成彩虹〕

主站蜘蛛池模板: h网址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97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性久久久久| 久久久噜噜噜| 午夜不卡视频|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精品第|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三级成人| 干中文字幕| 久久人体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一级色| 欧美一级在线|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91亚洲精选|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欧美日韩91| 一级片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欧美啪啪网|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久久精品电影|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a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5555国产在线观看| 操国产美女|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毛片网站在线看|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