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8月2日文章,原題:不僅NBA在尋找下一個姚明,其他體育聯賽也希望在中國獲利過去10年來,“中國夢”已成為這個國家中產階層日益擴大的代名詞。他們的可支配收入的流向使西方體育聯賽及各俱樂部興趣激增,這絕非巧合現象。它們都有一個截然不同的“中國夢”——從中國獲得一位加入其俱樂部的明星運動員。不妨稱之為“姚明效應”。
隨著姚明在2002年加盟,NBA將其他對手甩在身后,但此后NBA未能復制這一成就。
盡管雙方積怨頗深且鬧得沸沸揚揚,但NBA現在比姚明在火箭隊當中鋒時更堅定,并未退出中國(市場)且仍在開展籃球培訓。“發現另一個姚明”是NBA在中國設立培訓中心的任務,兩位前NBA員工本周對ESPN如是說。
NBA并非唯一希望獲得中國超級明星的(西方)聯賽,正如德甲冠軍拜仁慕尼黑本周所重申的那樣。該俱樂部董事會主席魯梅尼格表示,“我們對于簽下中國球員非常期待”。許多歐洲俱樂部,如巴塞羅那,都采用了同樣的方法培養中國球員,希望挖掘出一塊瑰寶。▲
(作者喬納森·懷特,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