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志芯
【內容摘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地處在河西走廊最西端,分為南北兩片,地廣人稀,鄉鎮內少數民族群眾居住地偏僻、信息閉塞、經濟不發達、交通不便并且居住比較分散,這種地域條件和人口區域分布,制約了教育的發展,給民族地區中小學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以農村、牧區、邊遠山區的漢族和少數民族學生為主要生源對象,招生范圍相對分散,形成了獨特的家庭教育環境。地廣人稀的河西地區,更利于少數民族游牧,這也給這部分學生使用毛筆造成很大的不便。
【關鍵詞】毛筆書法練習人文素養探索
漢族集中聚居的城鎮則更重視經濟發展,學生家長更看重孩子的考試成績而不重視孩子人文素養的培養,因此學生人文素養普遍不高。盡管國家在1998年就已啟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逐漸改變著人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但對于毛筆的使用和毛筆書法的練習還是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因而沒有受到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在學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的同時,進行毛筆書法的練習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特別是國學文化素養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傳承幾千年的文化,獨具特色的毛筆書法藝術,這都需要我們的傳承發揚。
書寫工具的便利化和科技化使很多人早已不會使用傳統書寫工具——毛筆來寫字,也使得傳承千年的毛筆書法藝術成為極個別人才能掌握的一種書寫技能,毛筆也成為一種少數人才會使用的寫字工具。
近年來電腦的普及,使一些原本鋼筆字還寫得可以的人也不再重視書寫,而那些原本字就寫得不好的人更是不屑于練習書寫。進而連家長和老師也不再重視學生的書寫(更不要說練習毛筆字),各種“極個性”化的、只有學生自己才能認得的“體”紛紛出爐,這不但破壞了漢字原有的間架結構和點畫之美,甚至自創的簡化字也紛紛問世,還美其名曰創造漢字,嚴重地干擾了漢字自身的發展。電腦和智能手機的使用使人們提筆忘字成為一種正常現象,也使得那些原本被人們隨身攜帶的書寫工具無容身之地。
加之傳統的對聯也可電腦來打印,字體看上去更花哨,就更使得毛筆書寫成為一種過往。
而今的現代教育重功利和考試,偏技能灌輸,加之互聯網的應用,更多的人將時間和精力花在上網游戲、上網閑逛和刷微信、寫微博等電子化的信息攝取上,已很少關注或不再關注傳統文化。新生代更有甚者因此而漸漸遠離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認識評價的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因此,通過毛筆書寫練習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我主要通過這幾方面來進行:
一、在書寫練習的過程中重新認識漢字、了解漢字的用法、發展,欣賞漢字的點畫之美
漢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每一個漢字都是一部歷史。伴隨著漢字的發展,漢字的書寫藝術也在不斷的發展。這種古老而優美的文字書家稱其“一字一圖畫,一字一故事”。從最初的彩陶紋樣到今天的瀟灑飄逸的行書,漢字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積淀了豐厚的藝術氣息和藝術魅力,創造了精妙絕倫、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
在毛筆書法練習過程中,點畫之間的齊、承都各具特色。黃老師講解斜點的寫法,說“斜點如鳥之翻然側下,取其斜勢”;橫筆,說其“橫如千里云陣,筆勢舒展開闊”;平捺,說其“如生蛇渡水,抬頭平尾,生動自然”;撇“如象牙,堅挺鋒利”;豎彎鉤“如浮鵝戲水,昂頭翹尾,生機盎然”……不同的漢字部件都有其獨特的點畫之美。正是這些個性化的點畫造就了漢字獨特的魅力。不同的漢字用法也不同,就是相同的漢字,用法也會不同。如“后”字,我們在練習得過程中寫“后”字的繁體字“後”,黃老師告訴學生“后”字是一個專用詞,特指皇后。也就是說在“皇后”這個詞中,“后”字只能用簡體的這個字。現在的簡化漢字將“後”字簡化為“后”,用法也是泛用的。這樣,學生在練習得過程中不僅了解了漢字的間架結構、發展和用法,同時還能獲得獨特的心理體驗。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
二、通過欣賞書法作品提升文化素養
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稿》、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合稱“天下三大行書”。在書法老師妙趣橫生的講解和細致入微的賞析指導下,學生們了解了王羲之所處時代的特征、詩文的特點及文人們生活的情志,《蘭亭序》的創作過程。顏真卿的《祭侄稿》是一篇祭文草稿墨跡,“忠實的記載了作者當時的精神狀態和書寫狀態”。在老師的介紹下,我們似乎感受到書法家極其悲憤的情感。僅僅通過這樣一幅書法作品,讓我們認識了顏真卿這個人,讀到了他的悲傷故事,“感知那個時代的蒼涼”。賞析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前,我就將“烏臺詩案”和蘇軾被貶黃州的生活境遇給學生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黃庭堅在《黃州寒食詩跋》中的評價: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特別是《記承天寺夜游》一文,85字,截取月下漫步寺廟這一片段,略略幾筆,就描繪了一種明凈清幽的境界。言簡而意深,字少而境美,描繪出一個“具有詩情畫意的世界”。
由書法作品認識作者、了解作者的人生境遇、感知時代特征,在書法練習和欣賞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增加學識,提升自己的國學素養和人文修養。
【參考文獻】
[1] 佚名. 依托書法教育,提升學生人文素養[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3):7.
[2] 佚名. 發揮書法課程優勢,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實踐研究[J]. 學苑教育, 2018(17):83.
[3] 吳丹. 強化書法課程教育 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J]. 美與時代(中), 2016(2):105-106.
(作者單位:甘肅省酒泉市肅北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