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愛香
【內容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使學生通過閱讀獲取更多的知識與能力,是十分關鍵的。為此,教育工作者應當挖掘更多閱讀教學方式方法,并提升學生解題技巧,進而實現現代課堂轉型。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內容方法技巧
閱讀教學在語文學科教育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有助于學生形成更正確的思想觀念與文學觀念,幫助學生建立崇高道德與生活情趣,更重要的是還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等的提升,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綜合水平。初中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此時建立的閱讀習慣有助于學生終身學習與思考,對于學生而言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教育工作者應當從學生角度出發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理念與方法,并有意識培養學生解題技巧,幫助學生全面提升。
一、利用情感教學挖掘學生閱讀積極性
在開展閱讀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部分學生難以認識到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所在,認為閱讀教學價值不顯,而另一部分學生認為閱讀教學具有較高的趣味性,愿意主動參與閱讀教學活動,經實踐可知,學生的閱讀差異產生是因為部分學生沒有閱讀感知力,不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豐富情感與技巧內涵,為此需要教師從學生感性出發,讓學生認識到文本內容是傳情達意的工具,讓學生體會到情感的共鳴,學生會自然而然產生探究欲,教師再輔以寫作手法、解題技巧等的教學,就能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魅力。
二、明確教學目標發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閱讀教學并非無根之水,它來源于新課改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因此,每節閱讀課程都應當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與任務,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為學生創設更具體的閱讀目標,然后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學習計劃進行基礎閱讀,再在課堂上共同思考與探究閱讀內容與見解。可以首先讓學生通讀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所閱讀的內容,并結合文本中的思想感情給出自己的相關感受,隨后讓學生自主查找文中的生僻字詞,從理論角度深化對于文中詞句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與解題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首先可以讓學生學習各種文學體裁的理論知識,讓學生了解更多鑒賞知識,還需要讓學生學會在通讀全文的過程中了解作者的寫作脈絡,將之內化為自己的解題技巧,在精讀過程中也需要引導學生從情節中感受其中的情感與豐富的思想、人文內涵,在頭腦中樹立一個豐滿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積累了更多閱讀經驗后,自然能夠運用所學到的閱讀技巧進行自主閱讀,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也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解題技巧。如在進行閱讀題解答時,學生能夠很快分析題干的核心,是考察文本內容還是其中蘊含的情感?還是考察創作技巧與手法?如果考察的是文本內容,則教師可以作進一步引導,是考察文本中的重點段落或詞句,還是考察文本中人物的形象特征,或事件的起源與發展?如果考察的是深度的情感,則需要思考情感從哪些詞句中能夠看出來?又是怎樣的感情呢?或是考察創作技巧,則需要明確指出是何種手法,是寓情于景還是先抑后揚?如題干考察的是一段話的核心思想,則要求學生具備更高的總結概括能力,從內容與解構兩個角度進行回答,盡可能多獲取分數。
三、課內外閱讀素材相結合拓展學生閱讀視野
除了教材閱讀材料,教學大綱還規定了學生課外閱讀名著的數量,課外閱讀作為課內文本的補充,是擴充學生閱讀量、豐富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手段,學生不僅能夠在課外閱讀中積累更多實踐經驗,還能夠掌握更多閱讀技巧,提升閱讀效率與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長時間的閱讀中養成良好的能力提升習慣。教材閱讀材料不過三百余篇課文,對于學生積累閱讀量而言起到的作用仍然是有限的,通過課外閱讀提升學生閱讀量,也有助于提高課文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在閱讀中逐漸從量變轉變為質變,實現質的進步。同時,課外閱讀也能強化課內精讀教學的效果。
四、從習慣入手培養學生科學的終身閱讀理念與方式
閱讀習慣是學生在長時間閱讀中逐漸培養的閱讀技巧,也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體現,更重要的是,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大幅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也有助于學生在學習解題技巧時舉一反三,讓學生能夠取得更理想的成績。更重要的是閱讀習慣也有助于學生終身學習,因此閱讀習慣的培養應當是教育工作者重點培養方向之一。
為了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閱讀理念,首先要提升學生閱讀興趣,根據初中生身心發展與興趣愛好,推薦與學生思維方式與興起相關的文學作品,引導學生從經典文學中尋找趣味性與思想性兼具的閱讀樂趣,同時幫助學生提升鑒別力,讓學生篩選網絡文學內容,汲取更多有益的文學精華。
此外,還需要借助同齡人的競爭與合作,選出優秀的學生作品供班級學生參考,促使學生交流與進步,在選擇題材時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中的生活化內容進行仿寫,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暢所欲言抒發自己的所思所想。
除此之外,還需要明確優秀文學作品的促進作用,讓學生記憶更多好詞佳句,同時培養學生收集與分析資料的能力,讓學生不斷思考與學習,從工具書、網絡等渠道積累更多綜合性知識。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的內容要從學校走向家庭,延伸到社會,引導學生多讀,多寫,在閱讀的基礎上寫生活中的見聞感受,在讀中體驗到寫的樂趣,最大程度地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解答閱讀題的技巧并不是單一的,只有把握答題核心要領,幫助學生取得理想的成績,才能讓學生進入更理想的高中,教育工作者也應當采用更科學與全面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保持較高的閱讀積極性,引導學生成長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與閱讀能力、解題能力的人,為學生今后的工作與生活增添更多助力。
(作者單位:清水縣紅堡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