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核災難讓成千上萬人罹患癌癥,將一個曾經人口稠密的區域變成一個幽靈城市,但是,切爾諾貝利的禁區內并非毫無生機。狼、野豬、熊這些動物都已經回到了老核電站周圍的那片茂密的森林里。而說到植被,即使是那些最脆弱和暴露在最外面的植物,也沒有一開始就死亡,哪怕是在輻射最嚴重的地區,受損的植被也在三年內就恢復了。
為什么植物對輻射和核災難的抵抗力如此之強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核反應堆的輻射是如何影響活細胞的。切爾諾貝利的放射性物質是“不穩定的”,因為它會不斷地釋放出高能粒子和波,這些粒子和波會破壞細胞結構,或者制造出會攻擊細胞機制的化學反應。細胞的大部分受損部分是可替換的,但至關重要的DNA卻是個例外。在較高的輻射劑量下,DNA會變得混亂,細胞也會迅速死亡。較低的劑量會以突變的形式改變細胞的功能,造成更難以察覺的損害。例如使細胞癌變,發生無法控制地繁殖,并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對動物來說,這通常是致命的。如果把動物的生物系統想象成一個復雜的機器,那么每個細胞和器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功能,只有在所有的部分都協同工作時,這個系統才得以正常運行。然而,植物以一種更加靈活和有機的方式生長。植物不像動物那樣具有固定的結構,而是在生長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結構。對植物來說,幾乎所有的植物細胞都能產生植物需要的任何類型的新細胞。這就是為什么園丁可以通過插枝來培育出新的植物,從之前的一根莖或一片葉中就萌發出新的根來。
雖然輻射和其他類型的DNA受損也能導致植物的體內出現腫瘤,但由于植物細胞的周圍有堅硬且相連的細胞壁,所以出現在植物身上的突變細胞通常無法像癌癥那樣從一個部位擴散到另一個部位。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腫瘤也都不致命,因為植物可以找到方法來繞過這些失靈的組織。
(摘自《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