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洋 劉文利
【關鍵詞】全面性教育;性別刻板印象;社會性別平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0)48-0027-03
【作者簡介】1.李佳洋,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875)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博士生在讀;2.劉文利,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875)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什么是刻板印象
1922年,美國新聞評論家、作家李普曼(W. Lippmann)在《公眾輿論》一書中首次提出“刻板印象”一詞。他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并非首先看到事物,然后再做出定義,而是首先形成定義,然后在此基礎之上解釋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林崇德等在《心理學大詞典》中指出,刻板印象是指在同一地域或文化背景中,人的相似性被概括地反映到人們的認識中并固定化時產生的對某個群體及其成員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對我們進行社會信息加工具有相當大的作用,它既具有積極意義,如能夠簡化個體的認知過程,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方便個體迅速了解人、事、物的大概情況;又同時存在對個體的消極影響,如當忽視個體差異時,刻板印象容易變成對待人、事、物的一種過于簡化、僵化的看法,導致知覺上的錯誤,進而妨礙個體做出正確的評價。
(二)什么是性別刻板印象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隨著其性別認同的發展,他對服飾穿著、玩具、行為活動的選擇以及不同性別的人應該有什么行為和特質,會開始形成一種固定、刻板的看法,即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是指在社會文化中,人們廣泛接受的對男女性別在人格、角色、行為等方面形成的固定的看法。[1]在同一社會文化或同一群體中,性別刻板印象具有相當的一致性,多數國家的民眾普遍存在性別刻板印象,認為男性具有自信、堅強、勇敢等品質,而女性則更為敏感、柔弱和溫柔。[2]這種性別認知對兒童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興趣以及職業的選擇等均會產生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人格建立、與性有關的態度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易導致性別偏見和不平等。[3][4]
兒童出現性別意識后,會受到家庭、學校、大眾傳媒、文化、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形成與男女性別有關的刻板印象。[5]杜幼紅等對學齡前兒童在行為領域的性別刻板印象研究顯示,學齡前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表現出更顯著的性別刻板印象,這可能是由于年齡越大,兒童接觸的刻板信息越多,也就越容易產生刻板印象。[6]因此,開展兒童社會性別平等教育,進而減弱性別刻板印象對兒童發展的消極影響刻不容緩,而且越早開始越好。校園生活是兒童時代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師的觀念、學校的氛圍、學生群體的傾向以及教材的內容等都是兒童性別刻板印象形成的影響因素。因此,向兒童傳遞什么樣的信息,如何對兒童進行社會性別平等教育尤為重要。
(一)幼兒的社會性別平等教育
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研發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涵蓋全面性教育中身體發育、關系、社會規范等9大主題,其中包含了社會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內容,通過9本繪本進行展現。《我們的身體》繪本能夠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身體,幼兒通過繪本插畫認識到男孩和女孩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如男孩可以玩洋娃娃,女孩可以玩汽車、刀槍。《新生命的誕生》在向幼兒講解生命誕生知識的同時,通過描繪丈夫對懷孕妻子的照顧和關懷,向幼兒傳遞夫妻之間的平等以及家庭成員需承擔各自的責任等價值觀。《彩虹心情》繪本告訴幼兒,男孩和女孩都有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利,男孩也可以通過哭來表達或宣泄自己的情緒。《奇妙的感覺》繪本向幼兒介紹各種不同的感覺,培養幼兒表達舒服與不舒服感覺的能力,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形成對自己身體的積極認知和尊重他人的態度。《我愛我家》向幼兒介紹不同類型的家庭組成,幫助幼兒了解家庭組成的多元性并形成接納的態度。《多彩的幸福》向幼兒介紹不同家庭的不同生活方式,幼兒能夠從中對多元性別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好秘密壞秘密》通過幫助幼兒掌握“三步走”(說“不”—跑開—告訴信任的人)的自我保護技能和尋求幫助的能力,讓幼兒意識到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需要學會保護自己。《歡樂的六一》繪本的主題是兒童的權利,幼兒能夠通過繪本了解到男孩和女孩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顏色和形象,幫助幼兒養成在一定情況下“自己能做決定”的態度,如男孩可以穿粉色的衣服,也可以扎辮子。《遵守規范的孫悟空》向幼兒介紹社會規則的相關知識,培養幼兒根據情境做出相應的正確行為的能力,并幫助幼兒認識到個體的個性與性別無關,如男孩也可以安靜、溫柔,女孩也可以蹦蹦跳跳。
(二)小學生的社會性別平等教育
1.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社會性別平等教育。
社會性別平等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貫穿始終的關鍵教育議題之一。該套讀本關于性別平等的教育內容從一年級到三年級的主題分別是“性別”“性別平等”“社會性別”。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社會性別平等教育的內容逐級增加和擴展。一年級的“性別”主題主要介紹了性別的內涵。兒童通過學習了解到:在家庭中,男孩、女孩都是寶,男孩、女孩都平等,男孩、女孩都會給爸爸媽媽帶來快樂和幸福,男孩、女孩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員。在學校或者其他公共場合,男孩、女孩要相互尊重,同性別之間要相互尊重,異性別之間也要相互尊重,從一年級開始就為兒童樹立初步的性別平等意識。二年級的“性別平等”主題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家庭生活中的性別平等,同伴相處中的性別平等,職業選擇中的性別平等。這一主題教育兒童:家務勞動是不分性別的,男孩、女孩都要承擔家務;每個人都有做決策的權利,男孩、女孩都可以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性別平等讓男孩、女孩在家庭生活中都能享受溫暖和幸福。除了家庭中的性別平等,在與同伴相處時也要堅持性別平等,男孩、女孩要同樣堅強勇敢、細心體貼、獨立自主,同樣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從三年級開始,讓兒童接觸“社會性別”這一概念。在傳統社會中,男性占主導,女性是從屬,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不僅沒有獨立的地位,其權利也得不到承認和尊重。同時,男性被要求必須強悍、膽大,對男性來說也是一種束縛。
2.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社會性別平等教育。
在四年級上冊“家庭與朋友”單元“家庭成員的角色和責任”主題中,“家庭成員的角色”知識點強調了每個人都要在家庭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家庭的幸福做貢獻,家庭中的男性、女性盡管角色不同,但都是平等的。“家庭成員的責任”知識點提到家庭成員的責任沒有性別之分,父母都有做家務、教育子女、管理家庭財務的責任。在五年級上冊“家庭與朋友”單元“消除歧視”主題中,強調了在我們身邊可能存在各種性別歧視,但無論什么原因,任何基于性別的歧視都是違反人權的,都必須堅決反對。在“生活與技能”單元“學會做負責任的決定”主題中,告訴兒童“性別偏見”會妨礙我們做出正確、負責任的決定。在六年級上冊“家庭與朋友”單元“認識婚姻”主題中,向兒童介紹了關于婚姻的內容,如要堅持婚姻中的男女平等,承擔同樣的義務,享有同樣的自由和權利等。在“生活與技能”單元“認識價值觀”主題中,告訴兒童價值觀會影響我們對性別的態度,也會影響我們對社會性別的期望,我們要尊重每一個人,建立平等、尊重、積極的價值觀。在社會性別平等教育中,我們所說的社會性別平等,不僅是指男女兩性的平等,更強調多元性別的平等,包括不同性別認同、不同性別表達、不同性傾向群體在內的所有人的平等。在六年級下冊“性與生殖健康”單元“青少年懷孕”“預防青少年懷孕”兩個主題中,介紹了正確使用安全套的方法,同時也告訴兒童,避孕是男性和女性共同的責任,要共同決定避孕的方式。
[1]徐大真.性別刻板印象之性別效應研究[J].心理科學,2003(4):741-742.
[2]劉敬云,劉文利.基于性知識和性別刻板印象的小學性教育課程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3):350-354.
[3]馬錦華.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教育[J].教育評論,2000(6):35-37.
[4]BIAN L,LESLIE S J,CIMPIAN A. GenderStereotypes about Intellectual Ability Emerge early and Influence Childrens Interests[J]. Science,2017,355(6323):389-391.
[5]高迎浩,程永佳.幼兒性別刻板印象的表現及成因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2,21(2):52-54,58.
[6]杜幼紅,肖二平.學前兒童在行為領域中的性別刻板印象研究[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6(6):59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