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晶
1990年4月,聯合國維和行動簡報上出現了一張特殊的圖片——5名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觀察員抵達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
這是聯合國相關簡報首次出現中國軍人的形象,也是中國軍人開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歷史見證。
和平之師
今天,2500余名中國維和官兵在馬里、剛果(金)、南蘇丹、黎巴嫩、蘇丹達爾富爾等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聯合國評價中國是“維和行動的關鍵因素和關鍵力量”。
從5名軍事觀察員到成建制部隊、從單一工兵分隊拓展到多種任務性質分隊、從一個任務區擴大到多任務區……如今,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維和行動主要出兵國和第二大出資國。
在南蘇丹,中國維和士兵駐守的難民營外,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的激戰不斷,重機槍、迫擊炮、火箭筒、裝甲車、坦克、武裝直升機等重火力一起上陣,但中國維和士兵們堅守了數十個小時的防線巋然不動。
黎巴嫩與以色列之間“藍線”地區因埋有數以十萬計各種地雷而被視為“死亡地帶”。2006年至2016年,中國軍人用過硬的心理素質和精湛的專業技能累計發現、排除各種地雷及未爆物近萬枚,創下掃雷“數量最多、速度最快”和“零傷亡、零事故”的優異成績。“中國式排雷”已成為中國赴黎維和部隊在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安全高效作業的代名詞。
在馬里,中國維和士兵所在的昂松戈營區是馬里穩定團東戰區最危險的任務區。1年多時間內發生33起暴恐襲擊,造成29人死亡。惡劣的安全條件下,分遣隊復位并重建板房超額完成任務55.6%,加固板房超額完成任務18.3%,拆解、整理徹底損壞板房超額完成任務33.3%。
在馬里最高氣溫近50攝氏度的旱季,維和隊員不到4個月就建成一座二級醫院;在柬埔寨,中國維和部隊創造了“一天能架一座橋”的神話;在南蘇丹首都朱巴,中國首批維和步兵營的官兵們頂著高溫在一片亂石雜草中建造營區,一個月就住進了新房。
30年間,中國維和部隊累計新建、修復約1.5萬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橋梁;排除地雷及各類未爆炸物1萬多枚;運送各類物資器材超過130萬噸,運輸總里程1300多萬公里;接診病人20多萬人次;完成無數次長短途巡邏、武裝護衛、難民營搜查、監督聯絡、談判調查等任務……“中國質量”“中國水準”“中國速度”受到聯合國和國際社會高度肯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報告評價說,中國維和部隊是聯合國任務部隊中“最專業、效率最高、最訓練有素和最守紀律的隊伍”。
鐵血之師
聯合國維和任務區,不僅意味著所在地戰火紛飛、沖突不斷,更充斥著疾病、貧困和惡劣氣候條件。
在利比里亞,中國維和醫療分隊真切地感受到疫病的威脅,那里有埃博拉、瘧疾、黃熱病、登革熱、拉沙熱等20多種熱帶傳染病。其中,埃博拉可導致內出血和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達50%至90%。“我們的二級醫院條件有限,無法檢測患者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所以每次接診病人,就如同在刀尖上行走,時刻面臨著‘非洲死神的威脅。”醫療助理員楊濤說。
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非洲暴發。而常年高溫的西非國家利比里亞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最危難的時刻,中國維和部隊堅守崗位,工兵分隊維護著當地三條地面大動脈暢通;運輸分隊每天出動30多臺車輛為聯合國各駐兵點運輸水和給養;醫療分隊成立應對埃博拉團隊,利用國內緊急送到的防護裝備開展收治病人演練。
2018年末,“非洲死神”埃博拉再次來襲。中國赴剛果(金)維和醫療分隊按照“關口前移、預防為主”的思路,先后跋涉兩萬余公里開展巡診、診治病人358例,受到聯剛團和駐地官兵高度贊譽。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本就條件艱苦的維和任務區,面臨嚴峻挑戰。面對這場“大考”,勇于擔當的中國維和軍人堅守崗位,堅定履行使命,在確保自身“零感染”前提下,積極宣講防疫知識,為其他國家維和部隊介紹中國防疫成功經驗。
“中華民族具有奉獻精神和韌性,在中國維和官兵的身上也能看到這些寶貴的品質,越是艱苦越能迎難而上。”聯合國駐剛果(金)穩定特派團(聯剛團)南部戰區司令阿卜杜拉如是說。
文明之師
“我愿將世上所有的頌贊和感激送給你們,像密如織線的細雨、像姹紫嫣紅的鮮花、像馥郁芬芳的香味……謹向中國維和醫療隊致以萬分感謝和美好祝福!”
2019年年初,中國赴黎巴嫩維和部隊收到這樣一封特殊來信。寫信人是一名生活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他曾意外被狼咬傷,在中國軍醫悉心治療下,身體逐漸康復。
30年來,中國維和官兵用真情實意和實際行動溫暖著當地民眾,中國軍人真誠、善良、友好的形象也逐漸深入人心。
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所屬一級醫院免費對外開放,不管是黎巴嫩民眾,還是居住在當地的巴勒斯坦和敘利亞難民,均可在醫院接受醫療服務。為方便當地民眾就醫,醫院還堅持定期到營地附近村莊義診。
不僅如此,中國軍人還為當地民眾修剪樹枝、鋪設管道……當地民眾一遇到困難,就會向聯黎司令部報告,點名請求中國軍隊幫忙,并把中國軍人譽為“最可愛的東方朋友”。
在南蘇丹那卡囤村,中國維和軍人重建小學校園。老村長查爾斯說:“你們是南蘇丹人民真摯的朋友!”
在剛果(金),中國維和醫療隊婦產科醫生趙玲和翻譯惠盼得知布卡武市郊一個村莊30多名婦女被暴徒凌辱后,冒著危險,深入山區實施救援行動。調查工作結束時,一名叫賽莉夫的受害婦女說,“非常感謝中國軍人給我的幫助。孩子出生后,我一定會告訴他,他還有個‘中國媽媽”。
不少居民說,雖然他們不認識軍服上的英文,但心里知道,這些臂章上有五星紅旗的軍人都是好人。
30年間,中國維和官兵保持了“零違紀、零遣返”紀錄,全部被授予聯合國維持和平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