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老邪
無論50后的前浪,還是90后的后浪,他們都有權利,創造屬于自己的熱血沸騰的年代。時光在流逝,《山寨》的存在,已封存好這些人和事,讓更多的你,長久地感受到,他們曾經付出的對生活深沉的愛。
《山寨》是一部非虛構作品,記錄的是一個叫做硯臺(即作者張小硯)的女人,在2008年汶川震后,組建草根志愿者團隊,在災區建立七所帳篷學校和一所幼兒園的故事。張小硯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女子,祖籍安徽桐城,高中肄業,曾收集整理江南原生態民歌《春歌行》,曾做過口述歷史記錄《勞改》,曾騎摩托走川藏,并出版《走吧,張小硯》,曾創建馬托邦,鼓勵人們做“生活的俠客”。如今又在鄉間種稻釀酒,并以酒換故事,記錄普通人的夢想。
《山寨》完整地記錄了硯臺從萌生想法到組建“山寨”志愿者團隊,到建立帳篷學校直至任務完成的整個過程。作者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字里行間又映照出一種強烈的人文關懷與理想主義。讀畢不禁想起龔自珍的那句“亦狂亦俠亦溫文”,硯臺正是這樣一位俠肝義膽的奇女子,一位自由張狂又懷抱理想和良善的女子。她用她滿腔的熱情,在各種不被認可的“山寨”版身份中,為自己的人生搭起一座座靚麗的山寨。
志愿者的江湖
汶川震后一個月,入川志愿者超過三百萬人次,各種非政府組織雨后春筍般涌現,硯臺成立的“希望之窗”便是其中一個。然而,這種看起來很“高尚”的行為,卻是源于硯臺很意外地親歷地震后的一個模糊的設想。那一年,她剛找了一份四川的工作,誰知入川四天后就發生了地震,她很幸運地死里逃生,卻每時每刻焦慮難耐,“有種生命轟隆的緊迫感,忽然渴望在什么突發事件中轟轟烈烈地大干一場,擺脫這種擱淺的生活”。硯臺調侃道:“越來越頻繁地幻想去災區參加賑災,也許還能趁亂撿個機會做回英雄”。
她參加了一個又一個志愿者組織,結果要么被拋棄,要么主動離開,最后決定自己成立組織,而這個組織最初的模樣不過是三個人和250元的籌款。三個人物——硯臺、阿亮、張莉,其中,硯臺負責籌集物資和招募志愿者,阿亮負責和災區對接,籌建帳篷學校,張莉負責帳篷學校的教務。三人各負其責,也各自在故事中演繹出鮮明的性格。
三個人物所導引的故事線,也成就了《山寨》多元化的敘述視角,讀者得以從三個不同維度看到龐大的志愿者團隊里的江湖底色。從籌款開始,他們就經歷了人情之冷暖,再到招募志愿者,發現應聘者形形色色,各懷動機,再到賑災組隊,有鬧過內訌,有鎮壓過叛徒……就連辦帳篷學院,也與當地領導、其他志愿者組織等發生各種矛盾。在那樣一種特殊的環境下,人間百態皆在,人性的善與惡,甚至善與善、惡與惡之間都難以兼容,極端環境下不斷上演各種混亂荒誕的過程。
精神的山寨
然而,在這一片混亂和慌張失措中,又能看到一種人之為人的堅韌之處。屢屢失望,又屢屢重拾信心,屢屢被摧毀,又屢屢重建秩序。在那一片廢墟里,這一群“山寨”志愿者,用他們開天辟地的勇氣,建立起一座座精神的山寨。宛如漆黑的山野里迎面飛來的一片螢火蟲,又如被地震撕裂的山頭奔騰而下的瀑布,他們屢屢絕處逢生,生命力極強,點亮了災區孩子們重建家園的希望。
硯臺寫道:“雖然,我們很草莽。可是我們也有一個柔情四溢的名字——希望之窗。”張莉是“希望之窗”的核心人物之一,負責帳篷學校的一切教務。她是一個極其有定力的女子,最初她并不愿意在災區做老師,卻最終不得不承擔起帳篷學校校長的重任。是她,開拓性地為第一所帳篷學校擬定教學課程,定好校訓、校歌,并以“小水滴”的精神來凝聚孩子們和志愿者。這些制度后來被延續下去,成為所有帳篷學校的文化內核與優良傳統。張莉給孩子們講“水之德”的那一段,尤其令人感動:
“經常探索自己方向的是水,自己活動并能推動別人的也是水,水以自己的清潔洗凈他人的污濁,水滋養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低,不張揚不炫耀,水越深,越寧靜。水不管容器怎么傾斜,山川如何高低不平,誰都能保持公平。水能蒸發為云,變為雨,凝結成冰,不論怎么變化都不失水的本性,我們一起向水學習君子之德。”
每一個孩子都是小水滴,每一位志愿者也都是小水滴,他們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無數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帳篷學校不設文化課,日常小事就是小學堂的教材。孩子們在這里學會了感恩、協作、恪守紀律、幫助他人,并學會在遭遇不公平時如何去抗爭。這些小水滴里蘊含著大能量,揮發著無形的愛,在亂世之中扎起精神的山寨。
生活的俠客
《山寨》的封面寫著:做生活的俠客,每個人都有自己熱血沸騰的年代。“希望之窗”的志愿者們來自五湖四海,年齡跨越前浪后浪,且身份各異。有未畢業的大學生、形象設計師、螺絲廠廠長、江湖醫生的傳人、無業游民、農民工人,還有航空工程師、職業拳擊手、大齡未婚女、被別人家丈夫拋棄的“小三兒”、小攤販、搖滾青年等,真是一個龐雜到超出接待能力的團隊。用硯臺的話來說,“這些人平時散落人間,分布街頭巷尾,就像你上班途中看到的各位街坊一樣,各自為生活努力著,有時唯唯諾諾,有時小奸小壞,不那么可愛但活得相當實在。”
這次,他們因為一件事,走到了一起,因此成就了一群生活的俠客。無論50后的前浪,還是90后的后浪,他們都有權利,創造屬于自己的熱血沸騰的年代。時光在流逝,《山寨》的存在,已封存好這些人和事,讓更多的你,長久地感受到,他們曾經付出的對生活深沉的愛。
作者:張小硯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