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飛燕

早上7點半到達政府服務中心,用半小時回顧前一天所有審批事項;檢查所有工作人員到崗情況及儀容儀表;分管副縣長召集現場辦公會,就爭取中央資金上報項目參與討論;印發3個項目審批文件;微信向分管副縣長“每天一匯報”重點項目審批進度;向分管副縣長電話匯報中小企業孵化園項目審批進度;利用下班前的半個小時,組織工作人員分組學習業務知識。
這是吳堡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宋錦峰滿滿當當的一天。
此外,他還會接到“熟人”托辦事的電話,“你們不需要給我打電話。找我能辦的事,在政務大廳窗口就能辦;大廳窗口辦不了的事,找我也沒用。”
行政審批改革亟待落地
吳堡是個小縣城,村鎮之間距離比較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熟。
曾經,吳堡人最崇尚“熟人好辦事”。即便這樣,“有一定門路”的群眾辦事,還是有“蓋不完的公章、走不完的流程、找不完的熟人”。各種奇葩證明、重復材料、多次跑腿等令辦事群眾備受折磨。
沒有熟人辦事很麻煩甚至辦不了,這樣的發展環境,怎么能引進來項目?怎么能讓投資者滿意呢?又怎么能讓群眾滿意呢?啥時候才能“沒有熟人,一樣辦事”還很方便?
2019年2月,吳堡啟動機構改革,行政審批服務局正式成立。6月,全縣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工作推進會上,要求應轉盡轉、分批實施,成熟一家接收一家。隨后,吳堡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召開局黨組擴大會,正式劃分成立4個審批組。至當年10月,吳堡縣涉及22個部門的383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劃轉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隨之劃轉18名審批人員。
在吳堡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行政審批事項實行“顆粒化”管理,每一個事項都被拆分到最小單元,所有的信息和所需的材料資料都清清楚楚的列出來,編制為辦事指南,“其他”“有關”“相關”的困擾群眾的模糊概念被打破。審批流程統一整合為“受理、審查、決定”三個環節,以“辦成一件事”為標準,達到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目的。
從成立之初僅有的一正兩副,到現在48人的“大家庭”,如今的吳堡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辦公面積1800平方米,設有42個服務窗口,日均辦理事項約300件。
審管分離,提升服務效能
成立行政審批服務局后,凡行政審批,都是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審批限時辦結,統一窗口出件。群眾只需要對照指南,準備好所需材料,只跑一次腿,剩下的交給后臺的審批干部就可以了。
即使是來吳堡投資開辦企業的“外來戶”,也不用擔心“水土不服”。關于審批的一概事項,只要合法合規,去政務服務中心就能辦。
吳堡縣從打通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消除“信息壁壘”入手,砍掉各類無謂證明和煩瑣手續,持續完善“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清單,并將政務服務的觸角向鎮村兩級延伸。
過去,基于機構、職能設置等原因,行政審批和管理職責相對“混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審批、輕管理”和“以審代管”現象的發生。如今,吳堡縣實行審管分離,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管,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已劃轉至行政審批服務局的行政許可、審核轉報、審核備案類事項,原來的審批職能部門不再行使審批權,主要負責事中事后監管。行政審批局按照承諾時限辦理行政許可事項,同時把審批信息推送到“審管系統平臺”,監管部門安排專人及時認領與自身業務相關的審批信息,做好事中、事后監管工作。
如今,吳堡積極推行多證合一、多圖聯審、多規合一、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免費專遞等創新服務,切實為群眾生活及辦事增便利。
據統計,2019年,網上可辦率達到70%以上,辦事材料減少60%以上。完善線上線下一體化“中介超市”
近日,吳堡縣印發《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實施方案》,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進行全流程、全覆蓋改革,進一步精簡事項,再造流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1.0版”正式啟動。以社會投資類項目為例,審批事項由16項縮減至9項,辦理材料由86件縮減至30件,審批時間減至80個工作日,不僅群眾辦事方便了,政府效能也提升了。
原來多部門蓋章審批,現在一枚印章管審批;原來審管一體,現在審管分離;原來多個部門跑斷腿,現在一個大廳辦成事;原來辦事找熟人,現在辦事就去政務中心……
流程再造過程中,每砍一道程序、每取消一項審批,都是對部門利益的縮減。而部門利益調整的背后,則需要思想觀念的“再造”。如果心里始終裝著自己的“小九九”,那么永遠都看不到真正的“大格局”。
江蘇永電太陽能照明有限公司與吳堡縣人民政府聯合打造吳堡縣蘇陜協作中小企業孵化園項目,從公司注冊到備案,僅用了半天時間。該公司負責人稱,這個流程在新疆某地區用了三天時間,他覺得已經很快了,沒想到吳堡的行政審批服務這么快。
今后,吳堡縣將持續優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立完善線上線下一體化“中介超市”;實現縣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0%以上,需要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的材料減少60%以上,“不見面審批”或“最多跑一次”覆蓋不低于100個高頻事項;進一步整合全縣熱線資源實現“一號聽民聲”,建立起政務服務和民生百事統一受理、統一督辦、統一反饋、統一監管的工作機制。
群眾辦事“零距離”,企業服務“零障礙”,這既是群眾和企業的訴求,更是每一級黨委政府的初心使命。要舍得削手中權、去部門利,用政府減權限權和監管改革,換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