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

近期來“新基建”頻頻出現備受關注。事實上“新基建”并不是一個新概念。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概念首次提出。
近日,國家發改委明確提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指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等。
當前以5G應用、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高科技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既是基礎設施,又是新興產業,既有巨大的投資需求,又能撬動龐大的消費市場,更能賦能數字經濟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陜西要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圍繞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突出基礎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舉措,加快布局數字“新基建”賦能數字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利用數字“新基建”數字技術防治,強化科技賦能。抗擊疫情是一場全民行動,也是一場科學戰役。數字“新基建”形勢下強化科技賦能是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徑。數字技術的應用讓疫情監測預警更加精準及時、防控救治更加科學高效、資源調配更加規范合理、防范宣傳更加全面深入、藥物研發更加科學先進,對復工復產更有促進作用。陜西在未來社會治理中,需要加強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應用,既要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管理系統,讓病例信息管理、密切接觸者排查、交通工具信息追蹤等各項工作更加快速精準。還要要快速建成以5G技術基礎設施服務、數字技術數字產業和數字業態的數字經濟服務體系,從而提升數字技術防治疫情、發展經濟和數字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利用數字“新基建”大數據治理,提升治理效能。當前,數據已經越來越明顯地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并且顯著影響著分析的準確性和決策的效率。大數據等技術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進行實時跟蹤、重點篩查、有效預測,為科學發展和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疫情防治是系統科學工程,數據治理是我們應對當前新形勢下高要求的有效路徑。陜西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城鄉治理能力現代化,要用數字“新基建”大數據治理結構體系,打破原有的層級結構和組織壁壘,用數據流動和數據驅動社會治理模式的變革,發展信息數據化、業務數據化,實現治理數字化社會,形成平臺化社會化新型數據治理組織,提高基于大數據集成和大數據分析的高效協同精準治理效能。
利用數字“新基建”智能化應用,促進智慧共享。社會治理向數字治理轉型中,需要將各種信息和數據皆納入公共決策中來,確保決策系統信息的全面準確。當前,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為進一步提升數字化集約建設水平提供了支撐。中國正致力于實現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發展應用將有力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智能化水平,有效增強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能力。陜西要重點培育和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機、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智能語音交互系統、智能翻譯系統、智能家居產品等智能化產品,推動智能產品在經濟社會的集成應用。利用數字新基建促進智慧共享。
利用數字“新基建”構建治理互聯網,政府與社會數字化共治。在疫情的沖擊下,政府和社會有效共治問題再次引起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對治理能力的提升作用得到廣泛認可。接下來新基建帶來的“數字治理”可能成為數字鄉村和智慧城市建設管理的重點方向,多部門的數字信息聯動,可以形成數字治理互聯網,既有利于對疫情數據監測和反饋,也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疫情倒逼數字化下沉到企業社區和農村,陜西應樹立數字政府架構的數字化治理思維,積極與市場、社會展開合作,構建數字陜西數字化治理統一大平臺,打造多元主體合作治理層級,促進社會有效參與的治理現代化體系。
此次疫情防控既是對社會治理的重大挑戰,也是優化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契機。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陜西要抓住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機遇,積極運用數字“新基建”賦能數字經濟助力社會數字治理,建成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三化融合的社會治理現代化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