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學校的教育事業發展一直牽動著社會各領域的關注,眾所周知,受制于多種因素的限制,鄉村學校的教育環境一直不夠理想。孩子作為社會的未來,如何不在起跑線上落后,這也成為了新時期鄉村教師的職責所在。近年來隨著相關條件的改善,很多鄉村學校組織少年宮活動進校園的項目。這為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充實孩子的精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為基礎圍繞少年宮活動的實施問題加以探索,希望為今后鄉村學校教育工作的升級做出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經典誦讀;鄉村少年宮;大課間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1-0061-02
【本文著錄格式】冉傳艦.經典誦讀融入鄉村少年宮大課間活動課程實施的思考[J].課外語文,2020,19(21):61-62.
少年宮活動的開展是對學生校園生活的極大豐富,也是促進新時期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保障。當前少年宮活動的組織形式多樣,在鄉村學校中的落實也有著顯著的效果。其中大課間誦讀作為至關重要的環節,加強對大課間誦讀活動的組織優化,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本文結合大課間誦讀活動的開展實際,就新時期大課間誦讀展開新的思考。
一、鄉村少年宮大課間活動課程開展的意義
任何教育工作的開展本質都是資源的共享與利用,就少年宮大課間活動項目的設置而言,其最大的特點與優勢也在于對資源的優化配置。
(一)物質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少年宮活動的開展能夠高效協調利用學校現有的各種資源,同時也能就社區以及周邊的教育資源進行開發與挖掘,以此來最大限度發揮教育資源優勢,繼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借助于學校這一平臺,結合不同需求學生的實際特點展開誦讀、樂器、表演等活動項目是對物質資源的更深層次利用。
(二)教師資源的豐富
學校少年宮的教師不能僅是學校里的教師,也可以聘請社會上一些有資質的專家參與其中。可以說師資力量的多樣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活動項目開發的多樣性、降低了大課間少年宮活動的難度。最大程度上滿足了學校以及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活動項目的開發。教師資源的豐富在活動的可選擇性以及趣味性等層面,也會有進一步的保障,這對于豐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也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
(三)活動時間的延伸性
鄉村學校的少年宮活動組織時間不能只限制在上課期間,而應該涵蓋周一至周五的課余時間,同時囊括寒暑假以及雙休日的時間。活動時間的延伸一方面會提高活動的開展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吸引更多的參與對象。特別在周末以及寒暑假期間,少年宮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更具現實意義。在這一時期的活動設計中,要充分考慮校外教育的特點與實際需求,樹立“培養興趣、發展個性、開發潛能”的教學目標,為新時期的素質教育工作提供堅強的保障。
二、經典誦讀融入鄉村少年宮大課間活動的思考
經典誦讀與鄉村少年宮大課間活動之間的融合,是新時期教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方式。傳統文化的力量在新的教學形勢下,也必將發揮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了更好地保障活動效果,在組織相關活動時,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就活動的組織形式、內容以及實際效果進行預設與思考。
(一)對誦讀形式的思考
當前很多學校已經組織開展了大課間的誦讀活動,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多是由語文教師教讀全體學生誦讀的方式來進行的。誦讀現場十分壯觀、聲音洪亮,甚至連學校周邊的商戶行人也會為之吸引。客觀而言,這樣的誦讀方式盡管聲勢浩大,實際的效果卻不夠理想。更多的是一種停留在表面的浮夸形式,試問這樣的誦讀方式又是否真的能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誦讀體驗?能否滿足學生誦讀本體自身的發展需求呢?其實在誦讀的過程中可以采取更多靈活有效的誦讀方式,例如可分組誦讀、相互評價,也可以將誦讀活動與游戲結合,除此之外還可以播放背景音樂進行有韻律誦讀。總之誦讀應該堅持以人為本,不能流于形式,只有適合學生的誦讀方式才是有效的。
(二)對誦讀內容的思考
當前在組織大課間誦讀時,誦讀內容多采用固定的校本。例如《弟子規》《三字經》等,之所以選擇這些內容一方面是因為文本內容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內容中蘊藏著中華文明幾千年來的修身處世哲學。當前的誦讀活動開展,多是學生手捧小冊子,機械地進行誦讀。隨著大課間誦讀活動的結束,誦讀也就告一段落,學生便會將這些校本束之高閣。這樣的方式顯然不利于學生對于誦讀材料的深刻理解,也難以進一步理解這些經典材料本身所蘊含的文化精髓。誦讀的目的在于感受與理解,對文本適度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也能促進學生的誦讀效率。為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指導學生誦讀時,老師要對學生就誦讀的材料進行初步的講解與介紹,以此來保障在學生誦讀的過程中能夠取得理想的誦讀效果。選擇以《三字經》《弟子規》為代表的誦讀文本固然可行,但是基于學生自身發展的前提下,也可以選擇更廣泛的誦讀材料。學生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誦讀唐詩宋詞中的經典名句、經典古文中的優美段落等,這些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珠應該成為學生涉獵的內容。
(三)對誦讀效果的思考
大課間誦讀活動開展的時間較為短暫,而在這短暫的時間里,誦讀與活動卻存在割裂的情況。學生只有誦讀,沒有誦讀之后的后續活動。在誦讀結束之后學生一哄而散,沒有進行后續的深入了解與思考。這樣也使得誦讀的形式過于單一,學生的誦讀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實際上如果能夠就學生的誦讀過程進行合理的評價,不僅能夠有效檢驗本次誦讀的成果,同時還能為下一階段的誦讀活動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但是在實際活動的開展中,很多學校疏于管理,這也使得學校缺乏行之有效的評價體制以及評價活動,更進一步導致了誦讀活動流于形式。實際上針對大課間的誦讀活動評價也可以多元化的方式展開,例如定期地舉行誦讀匯報活動、故事擂臺賽、經典詩句誦讀會等,這些活動的開展能夠將學生的誦讀成果展示得一目了然,對于學生的誦讀熱情以及誦讀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其次還可以將誦讀活動與語文成績的評價進行結合,讓誦讀活動的開展更為科學化和系統化。最后,也可以將學生誦讀成果的評價納入到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思想道德品質的評價中,通過對學生誦讀成果的客觀系統評價,為后續的經典誦讀活動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總而言之,通過多種評價方式的應用,可以在思想上引起學生對誦讀活動的認識,同時也能夠有效檢驗學生的誦讀成果,這對于激發學生的誦讀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結語
學校大課間誦讀活動作為少年宮活動的重要形式,其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豐富學生的思維認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課間誦讀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中,受制于以往不同因素的限制,實際的誦讀效果以及誦讀形式存在很多的不足。這一方面是對學生自身發展的不負責,另一方面也是對教學資源的一種浪費。文章以此為出發點,結合大課間誦讀活動的開展實際,就大課間誦讀活動開展的幾個問題予以思考,希望能夠為今后少年宮活動的豐富以及大課間誦讀的優化做出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盧秀貞.例析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形式——國學大課間體育實踐活動[J].中國學校體育,2017(4).
[2]曾憲波,姜楚華.把操場變成舞臺——武漢市蔡甸區奓山中心小學陽光體育活動側記[J].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16(6).
[3]王振亞.培養陽光自主好少年——醴陵市泉湖小學辦學小記[J].湖南教育(B版)(8).
[4]陳力龍.讓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以邵武市沿山中心小學少年宮活動為例[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6).
[5]張元清.對“鄉村少年宮”建設的幾點思考[J].甘肅教育,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