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應用,教師要充分關注兩個關鍵點,一是“讓學”,二是“引思”。“讓學引思”教育理念指導初中語文閱讀,是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語文閱讀思維的有效途徑。初中語文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還課堂給學生,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質量。
【關鍵詞】“讓學引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1-0138-02
【本文著錄格式】平超.“讓學引思”理念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析[J].課外語文,2020,19(21):138-139.
在語文閱讀中,閱讀題設置的目的,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診斷和測試。然而,在缺乏學生主體感悟、探究和發現的閱讀模式下,教師“越俎代庖”式的講授,使得閱讀題逐漸演變為教師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方式。在這樣的方式下,精講和多練仿佛成為了孿生兄弟一般,非要通過“題海”方能鞏固學生“夾生”的語文知識。這樣的閱讀模式,剝奪了學生的語文自主閱讀權利,同時也讓語文閱讀原有的趣味性缺失。“讓學引思”教育理念運用于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包含“讓學”和“引思”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助于改變過去學生被動閱讀的學習模式,通過教師的“讓”和“引”,充分強化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有助于學生深度學習和深度思考,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本文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探索“讓學引思”理念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對策。
一、“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內涵
“讓學引思”教學模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讓位”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巧妙誘導,讓學生積極思考、深度思考,實現“學有所得、思有所得”的教學目標。“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應用,教師要充分關注兩個關鍵點,一是“讓學”,二是“引思”。其中,“讓學”所體現的是教師在課堂中位置的變化,改變過去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而充分關注學生自主學習,是一種“教未動而學先行”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充分的先想、先做、先學的空間;“引思”就是教師要善于誘導學生思考,讓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嘗試,在用中學、做中學,促使其在探索、實踐的過程中把握真理,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二、“讓學引思”理念在初中語文閱讀中應用的意義
(一)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綜合以上分析可見:“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閱讀中的運用,是一種強化學生學習自主性,重視學生學習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和傳統的語文閱讀模式相比,“讓學引思”理念指導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能夠有效轉變教師的閱讀指導理念,讓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語文閱讀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自主閱讀、自主思考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提高語文學習思維。這一點與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同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語文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促使其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由此可見,用“讓學引思”教育理念指導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是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
(二)改革創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前面我們談到,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師“越俎代庖”式的精講、多練,使得整個閱讀課堂成為了教師講解的課堂,學生很少有思考和質疑的空間;同時,“多練”的教育理念,讓學生的學習時間基本沉浸在“題海”之中。由于長期缺乏思考,學生所學習的語文知識,經常出現“夾生”的現象,對知識的認知也有“趕鴨子上架”之感。和傳統的語文閱讀模式相比,教師用“讓學引思”理念指導初中語文的閱讀,能夠有效改變學生長期被動學習的模式,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語文思維能力,改革創新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
三、“讓學引思”理念在初中語文閱讀中應用的對策
(一)以生為本,還學生課堂主動權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初中語文閱讀中構建“讓學引思”的教學課堂,教師應當本著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閱讀課堂,還課堂主動權給學生,讓學生積極思考、敢于探索和實踐。這種以學生自主學習為軸心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意義重大。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范進中舉》一文時,結合課文設置了如下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討。
問題一: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那么,知識分子范進與孔乙己之間又有什么樣的共同點?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特征?
問題二:結合個人原因和社會原因兩個角度分析,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問題三:范進是文章著力刻畫的人物,分析范進的人物形象。
教師設置問題之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向教師提問。學生自主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再結合學生對問題的解答程度,判斷學生對文章思想和內涵的把握情況,針對學生學習的薄弱點進行重點講解,實現“畫龍點睛”的教學效果。可以說,這種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然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和點評的教學方式,對提高初中語文的閱讀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借力小組合作,鼓勵學生協同解決問題
小組合作是“讓學引思”倡導的基本組織學習形式。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中踐行“讓學引思”的學習理念,可以巧妙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不僅能夠充分體現“讓學”,同時還能實現“引思”的教學目標。例如上面我們談到的關于《范進中舉》一文的問題設置,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在設置問題之后,按照4人一組的模式讓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并設置合作學習的時間。合作學習結束之后,教師結合每個小組的發言,把握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又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教師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結合文章刻畫的人物特點如皇帝、大臣、隨從、騙子、小孩等,分析社會的特征與本質。學習完畢之后,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思維,為《皇帝的新裝》進行續寫。這種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踐行“讓學引思”教育理念的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語文學習的思維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
(三)開展語文學習活動,深化“讓學引思”
“讓學引思”不僅要在課堂上進行,還要延伸到課外。課外的開展方式主要就靠語文活動。這里所說的語文活動,主要指在課堂之外進行的一切與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相關的或與語文教學相關的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包括教材上安排的或教師自主安排的各類活動。比如組織學生調查當地標語用字情況、調查農村家庭香火內容、課外交際活動演習之類,就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的活動,屬于語文活動的范疇。在這類活動之中,教師更加不宜包辦代替,而是要給學生進行方法上的指導,讓學生按照方法指引自主地進行相關的活動,在活動中記錄和思考,發展語文能力。
某老師就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采集當地公共環境中的各類標語。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只規定學生走出課堂去搜集和記錄,提出的任務就是從所搜集的標語中發現問題。等學生搜集到一定量之后,教師組織學生一起交流討論,分享自己發現的問題。不少學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有的發現了標語中用字上的錯誤,覺得可以統計一下錯字率;有的發現了標語和一般生活說話上的不同,可以進一步分析標語的表達特點;有的覺得可以分析標語常用的修辭手法;有的覺得可以分析標語常用的詞語;還有的認為標語和社會時代活動的關系也可以進行分析。總之,這一次活動,教師并沒有干預太多,而學生卻發現了很多連教師也沒有想到的問題。在學生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深入思考問題,針對不同的方向,教師給出不同的研究方法,讓學生繼續深入研究探索。這樣的一個過程,最終會讓學生獲得語文素養的提升。這樣的做法,正是“讓學引思”理念所倡導的一種教學策略。
綜上所述,“讓學引思”教育理念指導初中語文閱讀,是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語文閱讀思維的有效途徑。初中語文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還課堂給學生,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維香.初中語文如何利用“讓學引思”培養學生發散思維[J].語文課內外,2018(19).
附 ? ?注
項目基金:江蘇省鹽城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讓學引思”教學主張的農村初中語文真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立項編號:2018-L-077,課題負責人:劉欣萍,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