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超,李 強,代紅坤
(中銅東南銅業有限公司,福建 寧德 352000)
某銅冶煉企業采用“富氧強化熔煉、吹煉—陽極爐火法精煉—永久陰極電解精煉—‘高濃度兩轉兩吸’煙氣制酸”工藝。火法冶煉采用天然氣為燃料,與其他燃料相比,盡管天然氣單位熱值CO2排放量最低、NOx排放率也低,但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發現,尾氣排放氮氧化物濃度控制壓力依然很大。
近年來,隨著氮氧化物污染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嚴重危害,國家加大了對氮氧化物的控制力度。根據《銅、鎳、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5467-2010)修改單要求,大氣污染物氮氧化物(以NO2計)特別排放限值為100mg/m3。
氮氧化物(NOX)包括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四氧化二氮(N2O4)和五氧化二氮(N2O5)等。其中,對大氣造成污染的主要是NO、NO2和N2O。氮氧化物不僅危害自然環境、損傷人體健康,而且對冶煉企業制酸工序濃硫酸品質造成一定影響。
1.1.1 危害環境和人體健康
氮氧化物不僅是酸雨、光化學污形成的主要原因[2],也對人體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1]。如NO有致癌作用、對細胞分裂及遺傳信息傳導有不良影響、易造成人體血液缺氧而中樞神經麻痹,甚至死亡。NO2毒性是NO的4倍~5倍。NO2對呼吸器官粘膜、心臟、肝臟、腎臟、造血組織等產生不利影響。
1.1.2 硫酸發紅
當制酸尾排氮氧化物濃度高時,濃硫酸在輸送、存儲過程中會出現發紅現象,當繼續放置約10天~15天后,會有白色沉淀產生。有研究表明[3]:當有硝酸存在時,硫酸先與鐵反應生成硫酸硝酸亞鐵復合鹽(呈紅色,溶于硫酸);該復合鹽繼續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鹽(白色沉淀)。反應機理如下所示:

冶煉過程中,氮元素主要來源有:氮氣和化石燃料氮化合物。其中,氮氣來源主要包括:天然氣燃燒所需助燃風(空氣)、投料所需工藝風(由純氧氣和空氣按一定比例混合)、原料流化風(氮氣)、爐窯漏風(空氣)等。而在化石燃料中,氮元素會以含N的鏈狀碳氫化合物、或環狀含N化合物等形式存在。
由于C-N鍵的鍵能為(25.3~63)×107J/mol低于氮氣N≡N鍵能(94.5×107J/mol),因此,化石燃料中氮化合物更容易被氧化成NO。化石燃料燃燒過程中,NOx的生成有3種途徑:燃料型NOx、燃料型NOx、熱力型NOx。
火法冶煉中采用天然氣為燃料,其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由于天然氣含氮成分極少,燃燒時幾乎沒有燃料型NOx產生,主要是產生快速型和熱力型NOx,而且快速型NOx的生成量比熱力型小一個數量級。

表1 天然氣化學成分和發熱值
通過研究氮氧化物產生機理,發現可以從天然氣量、氮氣量、氧氣濃度、溫度(降低燃燒溫度)、減少煙氣在高溫區的停留時間等方面著手降低尾氣氮氧化物濃度。
某銅冶煉企業煙氣系統主要由制酸煙氣和環集煙氣兩部分組成。其中,制酸煙氣包括:火法系統工藝煙氣、陽極爐和NGL爐氧化煙氣、部分火法系統環境集煙煙氣、環集脫硫解析氣。另一部分環集煙氣包括:火法系統環境集煙煙氣、冰銅風淬煙氣、吹煉渣風淬煙氣,以及陽極爐和NGL爐保溫、還原煙氣。當熔煉爐、吹煉爐停爐保溫時,綜合考慮制酸系統檢修進展、轉化器溫度、尾排和循環酸品質等因素,確定保溫煙氣是否分流去環集系統。
該冶煉企業投料負荷試車之初,便對尾排氮氧化物濃度控制進行了系統性生產實踐摸索,發現尾排氮氧化物濃度高時對應火法系統生產工況如下:
(1)熔煉爐或吹煉爐停爐保溫階段。停爐前逐步增加天然氣燃燒量,保溫期間天然氣總量控制在1800Nm3/h~2300Nm3/h。
(2)熔煉爐或吹煉爐投料前升溫階段。投料前保溫天然氣按200Nm3/h逐步增加至2800Nm3/h恒溫準備投料。
(3)陽極爐或NGL爐粗銅進料階段(爐體在零位);開爐門加冷料、取樣、測溫階段,此時爐子漏風大,進入爐內空氣量多,增加了熱力型氮氧化物產生的幾率。
(4)陽極爐或NGL爐還原末期,還原效率低下,大量天然氣在煙罩內和稀釋風機帶動的空氣進行二次燃燒。
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生產過程中,通過調整冶金爐窯中天然氣量、氮氣量、氧氣濃度、燃燒溫度等因素,觀察尾氣排放氮氧化物波動,得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調控尾排氮氧化物的經驗方法,具體如下。
2.3.1 降低天然氣量
在保證爐內溫度基礎上,適度降低熔煉爐、吹煉爐、陽極爐或NGL爐保溫天然氣量。陽極爐或NGL爐還原時,采用天然氣摻氮還原,不僅能夠增強爐內銅液的攪拌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天然氣利用效率。
2.3.2 降低氧氣量
(1)適當降低天然氣燒嘴氧燃比。經驗表明:氧燃比不能低于8.0,否則,容易造成天然氣因燃燒過程中氧勢過低導致燃燒不充分,在天然氣擴散火炬中生成炭黑[6],進入干吸工序后會造成循環酸發黑。同時,該值也不能高于12.0,因為空氣量多,進入爐內的氮氣增多,不僅帶走了爐內大量的熱量,而且易產生大量的熱力型NOx。因此,氧燃比合理調控范圍在8.5~12.0。
(2)穩定工藝氧量與投入原料量的比值。熔煉爐、吹煉爐的原料均采用失重計量系統稱重,當原料或者工藝氧氣因設備問題造成投加量波動時,會造成爐內氧勢波動進而影響爐內反應。
2.3.3 降低氮氣量
(1)在天然氣量不變的基礎上,降低熔煉爐或吹煉爐天然氣燒嘴的氧燃比,可以有效降低從天然氣燒嘴通入的氮氣量。
(2)降低爐窯漏風率。火法爐窯爐內微負壓控制,減少爐內空氣進入量。正常生產時,熔煉爐和吹煉爐爐內壓為-30Pa~-50Pa,當清理觀察孔和燒嘴、測檢尺、鍋爐探灰時可調整負壓至-150Pa~-250Pa。為提高爐體密封性,應系統性地查漏堵漏,降低漏風量。通過增大陽極爐或NGL爐單次冷料加入量,減少爐門開啟頻次,也可以減少從爐門進入的空氣量。
(3)工藝氧氣濃度。工藝氧氣是由空氣和純氧按一定比例混配而成。當降低工藝氧濃,空氣比例增加,相當于爐體內增加了氮氣量,反之,氮氣量減小。
2.3.4 降低燃燒溫度,消除燃燒區局部高溫
優化改造熔煉爐、吹煉爐、陽極爐或NGL爐天然氣燒嘴結構,使天然氣與空氣(或氧氣)均勻噴射并完全燃燒,不僅可以消除燒嘴附近燃燒區局部高溫,而且有助于減少燃料中的碳氫離子團(CH、CH2、CH3及C2)的產生。另外,NGL爐燃燒系統由兩套純氧燃燒燒嘴組成,去掉一套燒嘴也有利于消除局部高溫火焰區的存在。
2.3.5 適當調配煙氣
當尾氣排放氮氧化物濃度高時,采用配風的方式,對煙氣氮氧化物濃度稀釋達標排放也有一定的效果。制酸和環集系統有專門的配風閥控制空氣配入量。熔煉爐、吹煉爐各排放口煙罩排風管上的閥門。冰銅粒化室、吹煉渣粒化室出口均有出口蝶閥。這些閥門均可根據生產需求適度調整配風量。
2.3.6 增加氮氧化物脫除設備
降低尾排氮氧化物濃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增加氮氧化物脫除設備,企業在環集脫硫系統保安塔前增設2臺臭氧發生器后,環集尾排氮氧化物濃度基本控制在10mg/Nm3以內。值得一提的是,熔煉爐或吹煉爐停爐保溫、復產前升溫階段,通過分流部分保溫煙氣至環集脫硫系統,可確保制酸、環集系統尾排氮氧化物均達標排放。
天然氣燃燒的過程主要產生快速型和熱力型氮氧化物。生產實踐發現,通過以下調整措施可有效低控尾氣排放氮氧化物濃度。
(1)在保證火法冶金爐窯爐內溫度的基礎上,可采用降低燒嘴天然氣總量、氧燃比、穩定工藝氧量與投入原料量、控制爐窯漏風、調整工藝氧濃等措施,均可有效降低尾氣排放氮氧化物濃度。
(2)通過優化改造天然氣燒嘴結構來控制燃燒過程,減少快速型和熱力型氮氧化物產生。
(3)適當增加系統配風量,對煙氣氮氧化物濃度稀釋達標排放也有一定的效果。
(4)在尾氣排放前端增設氮氧化物脫除設備,可高效脫除煙氣中氮氧化物,保證煙氣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