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洲,周金隆,柯 平
(咸陽西北有色七一二總隊有限公司,陜西 咸陽 712000)
鐮子溝金礦Ⅱ-1號礦體為盲礦體,因此為露出地質表面,因此要由鉆孔進行控制。Ⅱ-1礦體與Ⅱ-2礦體的產出方式基本為平行方式,其礦產的礦化及蝕變呈現的形狀基本一致。Ⅱ-1礦體產于SB2蝕變帶上部,Ⅱ-2礦體產于SB2蝕變帶下部,兩者水平距離20m~50m。Ⅱ-1號礦體由ZK3102、ZK2702、ZK2703、ZK2301、ZK2302、ZK1902、ZK1504利用鉆孔技術進行控制,鉆孔弄所控制的范圍為31-15勘探線,所控制的長度為400m,該礦體所根部的高度為1218-1365m,31勘探線所控制的礦體標準高度為最低,其方向為由西向東,所控制的礦體的標高會逐漸抬高。23勘探線受到控制的礦體頭部埋深為65m,沿著礦體的傾向,并控制礦體最大延伸,這個延伸的長度為210m,23勘探線的礦體工程控制最長的斜面為170m,控制礦體最大垂深205m。工程所控制的礦體厚度在0.90m~2.47m之間,其平均真厚度1.63m,礦體厚度變化系數59.60%,屬穩定;金品位1.10g/t~3.96g/t,礦體平均品位2.46g/t,品位變化系數197.85%,屬不均勻,礦體平均傾角47°。Ⅱ-1號礦體傾向自上而下,金品位有增高變化,其中31、27、19、15勘探線深部礦化均較強,同時,礦體的下部均無工程控制的邊界,并向著南東方向,其深部礦體會出現變后、金礦化增強的趨勢。礦體賦存標高1220m~1300m之間[1]。
礦床地表無大的水體流過,含礦層周圍被不含水的隔水層所包圍,本身透水性弱,其周圍含水層中的水不可能補給未來礦坑。礦床開采在1220m標高以上開采時可利用坑道自然排水,礦體均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上。礦床水文地質開采技術條件屬Ⅰ類簡單型礦體埋藏于基巖剝蝕中-高山區斜坡地帶,地形條件利于平洞開拓、近礦圍巖較穩固。礦床工程地質復雜程度為中等型。
礦床新構造運動不強烈,無明顯山體滑坡、大崩塌等地質災害隱患。礦床礦區內礦體及圍巖中有害成分含量極低,無放射性元素,礦床開采環境地質條件比較有利。
由Ⅱ-1號礦體呈脈狀、舒緩波狀及透鏡狀產出,礦體傾角一般在47°左右,平均真厚度在0.79m左右的薄礦體,礦體和圍巖的穩定程度均為中等。本礦山為黃金礦山,礦石品位較低,礦體和圍巖穩固程度中等,礦區地表植被茂盛,不適宜采用崩落法及充填法進行回采[2]。通過技術經濟綜合分析,認為空場采礦法更適合本礦的條件。根據礦體開采技術條件,適宜該礦各礦體的采礦方法有淺孔留礦法和房柱采礦法,兩種采礦方法其優缺點比較見表。

表1 采礦方法優缺點比較表
根據對上述兩種采礦方法的適用范圍及優缺點比較,結合鐮子溝金礦Ⅱ-1號平均傾角47°,平均真厚度0.79m,屬傾斜薄礦體的特點,推薦采用淺孔留礦法進行回采。
(1)礦塊參數。礦塊沿走向布置,礦塊長度50m,礦塊高度40m,采幅寬度為礦體厚度,底柱高度3m,頂柱高度3m,間柱高度3m。漏斗間距6m,聯絡道間距5m。

圖1 淺孔留礦法采礦方法圖
(2)采準、切割工作。階段運輸巷道利用地質探礦巖脈井巷,每隔50m勘探線位置沿礦體布置采準天井,在天井中每隔5m布置聯絡道,天井兩側聯絡道對稱布置。在運輸巷道每隔6m掘進出礦短川并掘進漏斗頸擴漏。由于受礦體形態變化影響,工程施工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局部礦體變化較大時,可采用邊探邊采,探采結合的靈活方法進行施工,避免采切工程的浪費。
(3)礦房回采。分層回采由下至上,包括礦井坍塌、通風、局部放礦、平原區及浮石處理、各層大塊狀破碎。采用YT28氣腿鑿巖機沿礦體走向向上鉆孔,孔深2.0m。放礦分為局部放礦和大型放礦兩步。在部分放礦過程中,每次放礦量約占崩落礦量的30%左右,為了使回采工作面保持2m~2.5m的工作空間,將礦暫時留在采場內。部分出礦后,檢查頂板、上下板,同時處理浮石,現場平整。當采礦房頂柱,大量出礦,大量出礦要統一[3]。礦塊生產能力可達到20t/d。
(4)放礦工作。由于礦塊生產能力小,礦塊數量少,所以采用普通漏斗作為放礦底層結構。礦石靠自身重量滑動,通過漏斗裝載到巷道中的三輪車中。采場內礦體傾角局部變緩時,可增加人工耙礦,機動靈活。
(5)通風除塵。采場內利用礦井總負壓形成自然通風,在通風困難的地方,應采用局部通風機輔助通風。新鮮氣流從階段運輸巷道、通過礦脈的巷道、準庭院進入采場。工作面內的污風氣流通過回風院進入回風巷上部。回采工作面和掘進工作面,除了用輔扇和局扇進行輔助通風以外,均采用濕式鑿巖。
(6)地壓管理及采空區管理。在礦山采礦過程中,加強采場頂板管理,根據采場頂板穩固情況,在生產中及時處理頂板浮石,合理預留礦柱或人工加柱,確保生產安全。為確保生產安全,采空區應在礦體回采后立即進行處置和關閉,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部分采空區可利用井下產生的廢石進行充填。
(7)降低礦石損失貧化的措施。①根據該礦礦體開采技術條件,選擇合理的、運用適宜的采礦方法,布置合理礦塊底部結構;合理應用布置施工,施工過程靈活多變,邊探邊采,探采結合。②由于該礦礦體較薄,在回采過程中應嚴格控制開采寬度和寬度,注意殘余礦的回收。加強采場頂板管理,避免圍巖坍塌,以減少礦體損失和貧化;③在回采過程中,加強對回采找正和切割的指導,經常檢查回采工作面。合理安排孔的位置和方向;④預留礦柱時,在安全生產的前提下,盡可能少留的礦柱,或留貧礦作為礦柱,以減少礦柱礦量損失。

表2 噸礦材料消耗

表3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采場內作業時,必須采取安全措施:
(1)進入工作面前先檢查通風情況,無有毒有害氣體方可進入工作面;
(2)上下天井時要手抓牢、腳踏穩,檢查梯子和平臺,存在隱患及時修復和加固;
(3)進入工作面后處理綁定浮石,作業過程中定期檢查處理周圍綁定板;
(4)加強炮后通風,及時灑水消除浮塵和殘余炮眼;
(5)正在放礦漏斗不允許行人和作業。
孔留礦采礦法采場結構和過程的方法,因為很簡單,容易掌握,方便管理,輔助支持兩個磁盤可以離開礦石堆圍巖,通風好、木材消耗低,同時利用重力礦體結構,不需要太多的設備和能耗,使得采礦成本降低,根據不同的礦體不同采礦方法的應用,提高回收率,降低采礦貧化率、回收率高達85%以上。這項法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作業安全性差。當礦巖穩固性較差時,在回采過程中,工人直接在礦巖暴露面下作業,礦體和圍巖易片落,人員安全無保障。
(2)工人勞動強度大。部分出礦后,在采場內對浮石進行處理、平整、破碎成大塊。主要靠人力勞動,工人勞動強度大。
(3)大部分所開采的礦體,暫時留在采礦區域內,導致資金的大量積壓。
(4)當圍巖不穩固時,貧化大。在大規模放礦階段,圍巖分層容易造成二次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