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東東
(中國黃金集團陜西太白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寶雞 721067)
隨著礦產資源開發數量的提升,淺埋礦產開發量已經接近頂峰,想要滿足資源的需求,一定要開發更深層礦產資源,為此礦產資源開發難度就會大大增加。地下的深埋礦產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圍巖穩定性的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最近幾年,我國礦產開發過程中事故的頻發,急需找出更加合適的礦產開發填充采礦方法,為此必須研究不同圍巖條件之下充填采礦方法。
在普氏理論中,開始挖掘的時候,頂部的巖體將會不在穩定,可能出現坍塌,構成自然拱,巖石自重的破壞,也就形成了隧洞支護圍巖壓力。
以普氏理論為基礎,拱假定壓力的拱形可看成二次拋物線,拱的高度是h1,可用該計算公式確定出壓力拱高h1:

根據此理論,研究人員建立了1064個隧道樣品的塌方數據庫,以數理統計原理進行計算他,統計出塌方高度概率的參數,并使用K-S的檢驗方法就分布概型的優度進行了擬合的檢驗,最終得到深埋隧道圍巖壓力的計算公式:
q=γh;
h=0.45×2s-1ω ;
公式中q是垂直均分布壓力,單位是kN/m2;γ是圍巖的重度,單位是kN/m3;S是圍巖級別;是寬度影響系數,ω=1+i(B-5),其中i是B每增減1m的時候,圍巖壓力增減率,將B=5m時圍巖垂直壓力為準,如果B<5m的時候,i可為0.2;如果B>5m的時候,i可為0.1;水平均分壓力可依照表1進行計算。

表1 圍巖水平的均布壓力
設定填充體的抗壓強度時4.0Mpa、3.5Mpa、3.0Mpa,以此三種方案下圍巖洞室壓力做比較分析。以平面應變模型,其四周的邊界會超出開采區域的5倍,把上部的埋深折算成荷載并施加,并在頂部以1.16Mpa的荷載,而在底部進行固定。得出模擬結果的比較數據,見表2。

表2 圍巖應力的解析解同模擬結果的比較
從表中可以得,模擬的結果同解析解得圍巖應力的差值并不是很大,模擬垂直應力的結果同理論計算值差值分別為4.14%、6.06%、4.53%,同經驗公式計算值差異分別是3.94%、6.11%、2.21%。還有就是水平應力的模擬結果,其理論公式計算的差異分別是5.59%、6.47%、1.02%,同經驗公式計算值差異分別是2.81%、6.11%、2.21%。每一個差值都不是很大,可見模擬結果具有一定準確性,為此可以繼續采用這種模擬的方式。
為對數值模擬是否準確進行驗證,以有限元分析軟件模擬出圍巖洞室應力值,填充體的抗壓強度分別是2.0Mpa、1.5Mpa、1.0Mpa的三種方案。以平面應變模型開始,四周的邊界超出開采區的5倍。邊界的條件:頂部施加0.71Mpa荷載、上部的深埋折算成荷載施加,兩邊根據側壓力的系數去設置邊界條件,并進行底端的固定。這種模擬能夠反應出六邊形的巷道的周圍應力分布情況,而出現誤差的影響因素,可能是在模擬過程中運用了平面應變假設。
設計出六邊形的礦房的鐵礦初始模型,因為模型的尺寸不是很小,需要將其中局部開采物進行放大,以實際工程中開采尺寸為基礎,設定模型的X向是380m,而Y向需要取單位的長度,Z則是300m,礦房的尺寸中腰寬是6m,底邊寬是3m,高度是5.2m。確定出模型邊界的條件:針對其兩側X方向進行約束,閱讀底端的固定,模型的頂部以上部的巖體自身重量等,加上0.7Mpa的荷載,采用填充方法的抗壓強度是2.0Mpa的材料,挖掘的順序為隔一采一,自上而下。
以初始模型為基礎,對其不斷進行優化,對鐵礦圍巖的穩定性進行多角度的探究,設定出影響因素包括二次填充體的強度、充填體強度、一次充填的高度,然后研究這些因素對于圍巖穩定程度的影響,詳細方案如圖1。

圖1 模擬方案的設計
為更好地探究出圍巖應力與開采進度之間的規律,需要設定不同的位置的應力監測點,在圍巖的頂板位置,設置了五個監測點,而其上部的監測點在圍巖的頂板部分,均勻地分布,并在圍巖的兩側設三個監測點,這樣就能監測出,開采深度的增加與圍巖兩側的應力變化的趨勢。
因為在第一步的時候,并沒有進行充填,充填高度的三種方案中,圍巖塑性區域面積是一致的,但是開采逐漸深入,塑性面積也就出現了差異,單純看塑性區域面積及其占比去看,三個方案的填充高度,都能確保圍巖的穩定性,但是經過對比可知,當一次填充高度是2.6m的時候,影響到圍巖塑性區面積最為小,也就能維護圍巖塑性區域,減少其面積生成。
分析三種方案的安全系數,三種方案下,第一步的圍巖安全系數都是2.51,在開采之前的3步驟,因為原始巖層可用填充體進行取代,這時初始層搭配填充體材料進行過渡的階段,進而圍巖的沉降會突然增加,這時安全系數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之后開采區域的上部全都是填充材料,因此安全系數則不沒有突然的變化。并且隨著開采的深度增加,安全系數逐漸變得緩和,也有降低的趨勢。三種方案的安全系數分別是1.39和1.55以及1.46,這都可以確保圍巖的穩定性,但是一次填充的高度是2.6m的時候,圍巖穩定性最好。
針對填充體的強度,設計出三種不同強度的填充方案,這三個方案的圍巖安全系數有著相似的變化規律,均是開采前的5步時安全系數的降低比較明顯,之后著慢慢地變緩。當第一步開采完成時,礦房并沒有填充,所以第一步的安全系數都是2.51,之后步驟則在圍巖上部的充填體逐漸增多,這時填充體的強度則會對于圍巖安全性產生的影響更大,也就出現了差異,最終安全系數分別是1.32和1.55以及1.68,也就能看出,充填體的強度越來對于高,圍巖的安全系數也會跟著增加。
二次填充體的強度不同,設計出三種不同填充方案,此三種方案的安全系數的規律表現為,開采之前的五步呈現降低明顯的趨勢,開采深入,逐漸變緩,深度逐漸提升,安全系數也有下降的變化。開采第一步的三種方案安全系數都是2.51,在圍巖開采結束之后,安全系數則是0.84和1.18以及1.32,而當二次填充體的強度時0.5MPa的時候,其安全系數沒有超過1,這時不能很好的確保圍巖施工過程中的穩定狀態。為此,分析圍巖穩定性受到二次填充體的強度進行分析,評判標準則是安全系數,當二次填充體的強度時1.0MPa、0.7MPa的時候,可以滿足施工的標準,如果強度時0.5MPa的時候,其安全系數沒有超過1,穩定性就不能保證。
經過對各種影響因素對于安全系數的影響,為某個鐵礦的開采工作確定出最佳開采方案,2.6m的一次充填高度;填充材料的強度是1.0MPa,作為一次填充體的材料,填充材料的強度是0.7MPa,作為二次填充體的材料,開采順序則是隔一采一的方式,這就能更好地保證鐵礦的開采過程中圍巖的穩定性。
綜上所述,在礦產資源的開采中,針對不同圍巖,需要采用不同填充開采方案,從充填高度、充填體強度、二次充填體強度、開采順序,進而找出最佳的開采方案,這對于未來礦產資源的開發有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