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8月4日文章,原題:中國正展現為窮國供應新冠疫苗的雄心勃勃的計劃中國正研發的(多種)疫苗已躋身全球領跑者行列。中國外交官表示,若獲得成功,這些疫苗將成為一種“全球公共產品”。
世界范圍內,多種疫苗都進入大規模的后期臨床試驗階段。但由于生產能力有限,獲批產品的供應不足問題都可能持續很久。這已促使美日英等富國與醫藥開發商簽署協議,以為本國公民獲取早期(疫苗)制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不會像個別國家那樣謀求壟斷、買斷疫苗和抗疫藥品。北京已向發展中國家示好。近幾周來中方表示,尼泊爾、阿富汗、巴基斯坦和菲律賓等國都將受益于中國研制的成功疫苗。中方還表示,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愿率先惠及非洲國家。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全球衛生專家黃嚴忠說,幫助中低收入國家獲得疫苗將提升中國的國際聲望,“開展疫苗外交,有助于中國投射軟實力并幫助其重振一帶一路倡議”。
專家說,若中國想為全球做貢獻,就需大幅提升有關生產能力,并將這個專注于國內需求的行業調整為外向型。中國每年生產數億疫苗制劑,但印度生產商和西方跨國企業令其全球足跡相形見絀。不過,近年來兩家擁有已進入后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的中企已通過世衛組織預認證,這意味著其產品品質優良,有資格獲得聯合國疫苗接種項目的批量采購。
業內高管約翰·唐納利說,由于需求巨大,各國監管機構或將在世衛未介入前就批準中國疫苗,從而為中國產品打開更大市場。截至上月,13家中企正建造新冠肺炎疫苗生產設施。專家認為,這場(疫情)危機或將成為跳板,使中國加大參與海外疫苗市場的力度。
信任或許是個障礙。近年來中國疫苗行業曾受安全丑聞困擾,但北京已實施加強監管的新法規。專家說,總體而言,中國疫苗行業已變得更具競爭力,中國深知安全對疫苗研發至關重要。▲
(作者西蒙妮·麥卡錫,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