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靜豐 沈科進


摘要:吳韻插花是無錫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藝師不僅需要有高超的插花技巧,講究形式美,還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針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吳韻插花道創始人劉若瓦先生創作了插花作品,通過作品映射社會問題,傳播正能量,起到直指人心的作用。
關鍵詞:抗疫;吳韻插花;創作
中圖分類號:J5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012-01
2020年的春天,新型冠狀病毒的到來,打亂了國人正常的生活秩序,疫情時刻牽動著國人的心。醫務人員奔赴一線,與時間賽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一場硬戰,每一個平凡的普通人都是參戰者,但是中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最終打贏了這場戰爭。
吳韻花道是國家級非遺中國傳統插花的花藝流派之一,起源與江南吳文化地區,在江南地區頗有影響力。吳韻插花依托吳地水鄉特色,具有“細、柔、素、和”的藝術特色,采摘江南地區的時令花材,運用盤、碗、筒、缸、瓶、籃六大容器,采用劍山、撒等傳統插花技法進行創作。吳韻插花不僅講究形式美,更注重意境美,注重作品的主題的體現,向人們傳遞一種情感。吳韻花道創始人劉若瓦先生用吳韻花道插花作品致敬抗疫戰士,將內心的感悟物化為插花造型藝術,花藝師也是戰士,插花作品也是戰斗力量。以下是劉若瓦先生的“抗疫”主題插花作品。
如圖1:花材:竹子、梅花、玫瑰;花型:直立式盤花
20年的立春,新冠病毒來襲,正是國人同舟共濟,共克艱難之時,在這樣的創作背景下,采用竹子、梅花作為主要花材,竹子代表了積極上向的正能量,也是高尚氣節的象征。梅花是江南地區春季第一個花卉,它冷傲,凌霜傲雪,最能代表中國人的無畏挑戰抗爭精神,寓意中國人是不會被病魔壓倒的。
如圖2:花材:梅花、鳳梨花、朱頂紅;花型:直立式燈籠花元宵佳節人們燃燈祈福,焰火漫天是常態,但是今年的元宵,疫情還在蔓延,大家盼望的疫情拐點并沒有來,大量醫務人員放棄與家人的元宵團聚,奔赴武漢。作品采用燈籠作為花器,燈籠帶有驅魔降幅、祈許光明之意。主花鳳梨花花色紅艷,有為人們帶來喜事和好運、鴻運當頭的吉祥寓意。配式為中國結,“結”與“吉”諧音,作品表達了花藝師希望人們生活團圓、美滿。
如圖3:花材:梅花、迎春花;花型:直立式筒花
時至雨水,庚子已入孟春。本是游人遍地踏春的春季,但卻道無舟車,萬象空寂。好在醫無私、警無畏、民齊心。仁義者獻物捐資,使重災區人們感受到了溫暖。作品采用了傳統插花容器筒,筒花上部插梅花,下部插迎春花,暗示季節的更替,寒冷的季節就要過去,黃色的迎春花已經開了,春天快來了,同時寓意著疫情也將迎來春天。
如圖4:花材:白玉蘭、山茶花:花型:傾斜式籃花
三八婦女節,抗疫戰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很多一線的醫生、護士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奮戰在抗疫第一線,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是值得歌頌的一群人。花藝師運用寫意的手法,一朵朵白色的玉蘭花像極了一個個白衣天使,從天而將,消除病魔。紅色的山茶花點綴其中,吉祥喜慶,這個作品最適合獻給這群崇高的醫務,工作者。
陽光總在風雨后,2020年的春天是讓國人揪心的春天,但是一切都會過去的,武漢加油,中國必勝。再多的艱險也壓不垮中國人的脊梁。吳韻插花人掬起一籃春色,和祖國一起迎接美好。但愿疫情早日結束,國家安康,世界太平。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9年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無錫非遺“吳韻插花”的高校保護與“再生”創新設計實踐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10848033Y。
參考文獻:
[1]張玲芝.傳統插花藝術研究[J].藝術科技,2019(06).
[2]王玥,李永春.二十四節氣在室內軟裝設計重的意境營造[D].南京:東南大學藝術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