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提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高校教師紛紛嘗試將思政內容納入課堂。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如何做好課程思政?如何更好地實現思政與課程的結合而不是生搬硬套?這都需要教師們不斷進行課堂的改革。
關鍵詞:課程思政;專業課
中圖分類號:G712.3;U4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263-01
一、課程思政在實際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師對課程思政不理解,定位不準確。什么是課程思政,它和思政課程有什么區別?這個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思想政治課是國家在軍隊以及國家教育系統中所進行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注重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并達到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同時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而我們部分專業課教師則由于對課程思政的不理解,抵觸思政的內容穿插到課堂教學中,那是狹隘的,是封閉的,是不可取的。
2.對自身課程內容研究不透徹,并沒有與思想政治課有結合。對于課程思政很多專業課老師認為沒辦法融合,但更多的還是對所擔任的課程內容研究的還不夠透徹,并且沒有與思政課的教師有溝通,沒有主動的思考問題,而是被動的等待問題的解決,故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3.缺少經驗和實際案例。很多專業課都是以講授專業技能、知識為主,在沒有提出課程思政的時候,教師們授課內容專業性很強,且沒有“顧左右而言其他”。所以授課中缺乏一定經驗,在同專業的授課教師中,也缺少優秀的實際案例。教師們在缺乏經驗和實際案例的情況下,進行自主探索難度會比較大,也會存在比較著急和盲目。
4.缺少與學生的直接溝通,過多依賴輔導員。高校中各個崗位分工明確,也間接造成專業課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較少,存在上完課就走的情況,即課上課下的“分離”。但由于學生群體本身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思考的能力,師生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課堂效果自然也不會好,更別提課程思政了。
那如何做到在各類課程中與思想政治課同行呢?以藝術學院的舞蹈課為例進行了思考。眾所周知,舞蹈是“流動”的藝術,以技能教授為主,如何在技能課教學中進行思政的教學呢?
二、高校技能課教學中思政教學的策略
1.從技能課內容中穿插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每一種藝術都蘊藏著深厚的文化,任何一種形式的舞蹈背后,都是強大的文化支撐,不了解背后文化,就不會通過肢體完美的展現。舞蹈中的一招一式,它們如何而來?受哪些方面的影響等等,都與孕育舞蹈產生的地方文化息息相關。心里面有了,肢體上才會表現出來,也向學生展現了各個民族不同的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2.從講課方式上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結合課程性質,讓學生反客為主。。上課前會將課堂內容提前1-2周發布,課堂內容大部分為老師錄制的舞蹈視頻。學生自主分成小組,利用課余時間跟著視頻學習,且要在正式上課前,解決基本的問題,例如大致的節奏、動作等;課堂上,老師在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糾正,針對性解決問題;課后通過討論、錄制視頻等,深入地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提高學習效率,課堂氛圍也較之前活躍很多。
3.理論聯系實際,時刻聯系當時、當下。關注當時當下正在發生的事,將正在發生的事引入課堂,適當選用與專業課、課程內容相結合的舞蹈,利用課前5分鐘,或利用課中5-10分鐘,學習流行舞段或視頻播放,學生分成小組討論,以較為輕松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
4.注重師德師風,與學生亦師亦友。你想讓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你就要成為那樣的人。作為教師,身上的責任更重,而作為專業課教師,比輔導員更了解他們的專業,是從專業上、思想上最為接近的人。所以要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不僅教授專業知識,更要教會他們做人、做事。課堂上,嚴格要求,課下,要噓寒問暖,時刻關心,真正做到和他們亦師亦友。
三、結語
綜上,每一位思政教師都要進行課程思政的實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成為正常的“人”,即具有幸福感的人等等,都是思政教學的良好效果。所以,不能固化,思政教學的內容,教師也不能固化地抵觸思政教學,要善于找到專業課和思政課的連接點,巧妙地融合和轉化。
參考文獻:
[1]王禾玲,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教學的探索[J].現代企業,201809),
[2]張俊玲.將“課程思政”理念基因式融入專業課堂教學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