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對陜西地域民間美術符號的有效保護與傳承下,進一步充實擴大陜西民間美術符號的應用范圍,以文創產品為載體,找到民間美術符號與現代設計產品的結合點,實現文創產品個性化、產業化,為區域產品文化個性構建提供支撐。
關鍵詞:民間美術;文創;設計開發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022-02
一、民間美術發展現狀
陜西作為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這里不僅有諸多的歷史遺跡和傳統文化遺產,更是一個有著悠久民間文化生活傳統遺存的地域。一直以來,陜西關中和陜北地區的民間美術造型一直保留著古樸而生動的形式,其紋飾與色彩具有鮮明的地域性,代表了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并用以傳遞和表達特定的思維意識和情感述求。由于地域的因素,地處西北的陜西在經歷了長期的封閉后,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使得這里的民間美術符號展現在世人面前,同時也使得這些藝術形式逐漸在現代化的洪流中被“時尚”元素置換,所以在對其進行保護的同時,使其產生市場價值迫在眉睫。
文化創意產品(文創產品)是藝術衍生品的一種,它利用原生藝術品的符號意義、美學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元素對原生藝術品進行解讀和重構,且通過設計者自己對文化的理解,將原生藝術品的文化元素與產品本身創意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文化創意產品。
文創產品的形成依托于原生藝術形式,近幾年,我們雖然開始逐漸關注本士民間美術的產業化開發,如原始狀態下的批量繪制等,并試圖放大這些元素,對每個藝術形式點進行延伸,但從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角度將它們加以挖掘創新、創造經濟價值的速,度還沒跟上,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去尋求民間美術符號與文創設計的有效結合點。
二、民間美術符號在文創開發中的設計應用思路
對陜西民間美術符號的應用,不但要注重其外部美術風格及創作的原始思維意識,更要通過文創把這種藝術特質發揚廣大,實現文創產品個性化、產業化,以期達到保護民間傳統藝術形式的目的。
(一)規避設計的同質化
陜西的剪紙、皮影、泥塑、馬勺、社火臉譜等民間美術形式豐富多樣,藝術性格明顯,可以通過與陜西周邊乃至南方等較遠省份的民間美術符號進行對比,從發生學等角度更加充分、鮮明和系統地梳理出富有鮮明地域性格特征的符號,避免在文創產品開發中出現同質化、識別率低等現象。同時,在當前現有的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有時會存在違背創作規律,將傳統美術符號直接生搬硬湊到產品設計中,為了“民間藝術而民間藝術”的現象,這不僅不利于產生優秀的文創產品作品,同時也是對傳統美術符號資源的扭曲和浪費。
針對陜西民間美術符號應用的文創產品開發不是簡單的將其做移植式再生產,而是要利用其原生的符號意義、美學特征、人文精神等元素進行解讀和重構,并通過對該文化的理解,將其中的相關元素與文化產品本身的創意結合起來形成的一種新型文創產品。因此,我們需要研究這類現象的前因后果,為民間美術符號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的藝術特質轉化提供參考。
(二)注重民間美術符號與文創產品開發之間的轉化
陜西民間美術符號藝術特質與文創產品開發之間的轉化是多維度、多形式的,主要從造型結構、材質肌理形式進行轉化。
陜西各類型民間美術的制作與生產主要是通過手工的形式來實現,即便是同一批產品,也不會有兩個完全一樣的產生,這也是民間美術符號獨特性、生動性藝術特征的一個方面。具體的陜西民間美術符號在造型形式、結構工藝中的藝術表現上有繁有簡,而在與實際的文創產品結合中,設計創作者需要創造性的對相關造型、結構進行“截取”,通過創新、藝術再加工行來“為我所用”。
材質肌理對文創作品的情感表達也有著重要作用,正確的材質選取與應用會給設計錦上添花,反之則畫蛇添足,不倫不類。民間所使用的材質和工業產品所使用的材質無論從肌理還是類型上都有較大的差距,民間美術作品的藝術特征決定了不同材質對同一視覺符號的承載能引發不同的情感特征。
例如目前很多塑料材質生產的剪紙樣式作品就遠沒有用傳統紅紙制作的剪紙作品有意味,因為傳統紅紙的肌理、質地、色度等因素承載了人們對農耕時代民間的諸多記憶,而塑料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所以他們兩者各自所傳遞的情感是不一樣的。
三、民間美術符號在文創產品開發中的設計應用路徑分析
(一)依托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的文創設計開發
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已成為繁榮經濟社會供給、滿足公眾文化休閑與消費需求、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舉。。陜西及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除了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及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外,也是推廣傳統民間文化教育,給大眾提供民間藝術美感體驗的窗口。
依托區域內非物質文化博物館進行文創產品開發是將博物館所研究留存的文化遺產中的民間美術作品經過外觀造型、結構工藝加工等,轉化為文化與功能并存的設計產品,這也是博物館推廣區域傳統文化的延伸、擴展,對于民間文化傳播有著積極作用。眾所周知的故宮文創無疑最為成功,也被粉絲們稱為“網紅”文創,新品一經推出必能引起粉絲的共鳴。故宮文創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根基,運用新媒體平臺,以當代年輕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打造出具有強烈個體特征的文創產品,營造出獨特的傳統美學新景觀。其以娛樂性為切入點,以文化內涵為核心內容,結合新媒體的即時性、互動性等特點,將嚴肅的精英文化平易近人地傳播出去,不僅起到了教化大眾、普及知識的基本訴求,還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高效、更廣泛地傳承與傳播。
(二)文創產品的個性定制與體驗模式
陜西各地旅游資源豐富,多樣化的民間美術分布于各縣市地區,可以依托當地的旅游資源進行推廣宣傳,將設計機構與當地傳統手藝人進行專業的聯合設計開發,推出聯名款設計產品,亦可嘗試推出游客體驗式消費模式。
所謂體驗消費是人們重視自身感覺的主動參與更甚于被動的接受過程,由體驗來調節身心,創造較好的感受,并持續留下獨特且深刻的印象,體驗的觀念可延伸、運用、創新于和體驗導向相關的設計上。
陜西地方民間美術保留了純粹、質樸、神秘的原生態風貌,在進行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可以讓游客參與其中,如剪紙、農民畫、皮影、馬勺、秦繡等制作工藝流程中較為簡單的環節,嘗試與游客互動,并可適當的讓參與者進行個性化發揮,通過情境塑造,讓其通過切身體驗感受民間文化的原生藝術魅力,實現狹義上的產品個性化定制。
(三)把“流行時尚”注入到文創產品開發中
獨特的構思與創意實現可以直接決定文化創意產品的價值高低,基于陜西民間美術的文創開發同樣需要年輕化、時尚化,這就需要深入研究目標受眾文化的藝術需求,將這些符號由“古老”轉化為“時尚”,實現設計年輕態。服飾品、時尚生活家居無疑可以成為文創設計年輕態、時尚化的新載體。諸如服飾品中的頭飾、帽飾、胸飾、腰飾等及生活家居中箱包、圍巾、鞋襪、家居擺件等都可以成為新的產品開發形式。
由于民間美術造型復雜程度高,針對此類型開發,可以在圖案紋樣上采取去繁就簡、整體打散重構、具象形式抽象化等設計方法:色彩上參考每年服飾品的流行色選擇性的采用;工藝制作方式上可采用數碼印花、立體珠繡、局部3D打印等新技術來實現。
例如手制耳機的設計師品牌“巫”,重視情感融入和情感傳遞,現代和歷史感的融合,外觀上喜歡跨界。2016年,“巫”品牌結合新疆地方傳統的哈密刺繡推出新品,耳殼上圖形采用哈密地方民間圖騰,通過當地繡娘手工縫制,在外觀上充滿了地方民族風情,并被出訪的國家領導人們當做禮物送給英國各地藝術館的藝術總監,受到好評。把設計思維放到流行的文化產業、文創產品的新環境里,對民間藝術本色發展進行具有時代特色的分析,可以有效的打破以往人們純粹從美術角度對民間美術符號藝術特色研究的單一性和孤立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的民間美術純粹、質樸、原生態,在市場經濟、商品社會的洪流中,民間傳統文化需要良好的發展、復興與繁榮。在對陜西地域民間美術符號的有效保護與傳承下,在充分發揮其獨特地域民間文化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我們以文創產品設計為載體,尋找民間美術符號與現代設計產品的結合點,以優秀的文創作品形式廣泛融入到當下的日常生活中,以滿足大眾不斷更新變化的文化消費需求,這也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的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為區域產品文化個性構建提供支撐。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18JK0326.
注釋:
①張硯雪,王瑋,王喆.博物館文創商品開發設計框架與方法實踐探索[J].包裝工程,2020(02).
②梁茹硯.故宮淘寶:傳統美學與新文創景觀的互文共生[J].新聞愛好者,2019(01).
③王玉娟,周著.文創產業視域中的馬勺臉譜藝術創新途徑[J].西安工業大學學報,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