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自《誠如所思:加速的未來》
圖文致謝廣東美術館
我們今天的世界本質上是一個由人造數據組成的世界。數字代碼構成了一場革命的基礎,這場革命可能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文化曾經是以二維符號為基礎的,計算機可以模擬一個移動的三維空間,從而成為未來的三維表示方式,而建筑師和設計師現在已經在使用這種方式了。由于數字文化技術的發展,事物和符號世界之間的關系變得可逆,我們未來將生活在一個由傳感器和智能代理支持的環境中,這種環境里既有代碼和算法的指導,還配備了人工智能。然而,代碼通常是隱藏的,它本身是非物質的,也是機器里不可見的部分,卻對世界有著可見、具體且有形的影響。由ZKM|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的首席執行官彼得·魏博爾和貝恩特·林特曼共同創作的互動裝置《You:R:Code》最初是為在ZKM |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舉辦的“開放代碼:生活在數字世界”展覽而開發的。貝恩特·林特曼是在該中心工作的藝術家和科學家,他專門從事實時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的工作,研究重點是交互系統和生成系統。該裝置作品展現了在超人類時代,人類也會成為一堆代碼以及數據的載體。裝置的名稱《You:R:Code》有兩種解讀方式。第一種解讀是“你的代碼”,在欣賞該裝置作品時,參觀者會體驗到不同類型的數字轉換。盡管參觀者仍然在鏡子中看到他們熟悉的倒影——這是我們所能想象到的最真實的虛擬描繪——漸漸地,這個鏡像會轉化為數字數據體;直到最后,參觀者會被簡化成為一個工業可讀代碼。第二種解讀是“你是代碼”,強調了我們本身也是由代碼組成,這也最先體現在我們的基因代碼中。遺傳代碼構成了生命的算法,從出生起就決定了我們要做什么。在目前的研究項目中,合成DNA鏈甚至可以作為數字數據的長期存儲。對于數據分析師和在云計算中運行的人工智能(通過智能手機發送我們日常的操作指令),我們只能通過傳感器數據和電子跟蹤和表達的形式,以一種中介的方式被感知——對他們來說,我們就是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