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習民 崔德欣 姜凌翔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國內城市濱水區項目增多,濱水景觀規劃在全國范圍內興起。但是目前關于濱水景觀設施的研究比較有限,大部分是處于認識的初級階段,停留在其概念和功能的介紹下。建設的服務型設施與設計師的想法有一定的出入。因此,我們對長沙橘子洲、湘江中路、桃花嶺公園、岳麓書院、李自健美術館附近水域和杭州西湖,以及貴陽云漫湖七個地點的濱水環境進行了實地考察。分析討論不同濱水環境服務型設施的優點與不足,提出了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服務型設施功能性設計上應該注意的點,為設計師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濱水景觀;服務型設施;功能性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044-01
一、前言
國內濱水景觀研究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但濱水景觀服務型設施的研究仍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國內景觀設計開始慢慢意識到濱水在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性,尤其是人在場地的體驗。上。隨著濱水工程的設計逐漸增加,并開始關注大型濱水景觀開發發展,國外濱水景觀設計方法逐漸吸引了很多國內師生的學習,主要體現在濱水休閑空間研究,地域空間演化過程,濱水與城市公共空間研究之間的關系,濱水空間和城市環境改善研究之間的關系,涉及規劃,轉型,評估,使用等方面。然而濱水景觀整體性規劃設計和地域性文化景觀的研究尚不全面。設施設計的不合理問題以及缺乏以人為本的在地性回歸,不能對當地游客產生強烈的文化共鳴。
二、現有濱水景觀服務型設施主要類型
1.市政設施(如電線柱、路燈、配電裝置等)。一個區域的建設和發展需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與之配套,它起到了支撐景觀生活的作用,也對市政管理發揮積極意義。
2.休憩設施(如休閑座椅、亭子、部分造型獨特的樹籬等)。休憩設施是多數景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能夠給予游人足夠的休憩時間才能保證游玩的質量。
3.綠化設施(如植物景觀花盆等)。這是濱水景觀的重要組成成分。對于美化場地有積極作用。
4.防護設施(如消防栓,欄桿與護柱,救生圈等)。防護可以分隔環境空間,組織疏導人流,劃分活動空間,也具有強烈的裝飾作用。同時必要的配置也能良好地保護游人安全。
5.交通設施(如港口,地鐵站,停車場等)。交通是每一個景觀運動的血管,濱水區域的交通,除最大限度地滿足休閑、親水功能外,往往還要承擔不同環境的交通問題,因此在規劃設計中要考慮到城市濱水的共享性。
三、現有濱水景觀服務型設施SWOT分析
(一)S-strengths(優勢)
1.具有優越的地理環境。
2.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滿足人們日常所需。
3.景觀設施層次明確,品種豐富。
(二)W-weaknesses(劣勢)
1.功能上的缺陷。有些現有濱水景觀設施功能不齊全。存在缺少直飲水機器,救生圈數量過少,照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在設施的本身在使用上不夠人性化,也不夠美觀。
2.管理和維護中的缺陷。商業化管理欠缺,基礎設施的后期維護欠缺導致設施功能性缺失。部分景區環境較差,垃圾桶垃圾很多,且垃圾桶數量少,缺乏工作人員定時進行清理工作。很多直飲水機水量小,甚至存在沒有水的情況。道路燈不亮,救生圈被綁死等缺陷。
3.整體景觀脫節,協調性差。景觀設施沒有與文化適當結合,沒有特色和差異性,造成相同性。國內目前一些地方的濱水開發建設忽略了親水空間,只是從狹義的景觀層面來處理濱水區的開發,大面積無人使用的綠地,或是只強調與環境相適應,卻不考慮人的活動和活動心理,親水設施缺乏人氣,并未考慮到人的親水需求,使得濱水區卻缺乏活力。
(三)O-opportunities(機會)
1、建設生態駁岸,繼續維持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堅持可持續發展。
2、旅游資源并未得到完全開發。利用當地文化,傳承文化精神。
3、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后期維護。
(四)T-threats(威脅)
1.景區環境的破壞與污染問題。
2.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可能會對游客造成傷害。
四、結語
目前幾個考察點的景觀設施相對品種齊全,種類豐富,但總量較少且功能性上由于管理維護的欠缺均只能為人們的使用提供基本需求。各地的文化底蘊深厚但與設施的結合性不強,各地的景觀設施具有一致性,缺乏特色。對景區環境的管控不嚴,會導致景區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而加速設施的腐蝕破壞,增加維護費用。由于全國老齡化的加劇,景點的游客中老年人的比重增加,不完善的設施可能會對老人兒童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為了應對這些問題,景區應該加強景區生態環境整治,維持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堅持可持續發展,盡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景區設施的維護工作,以確保游客有安全舒適的景區環境。
盡管目前在濱水景觀服務型設施存在許多不足,但是在未來的濱水設施將會更好的使人與自然更和諧的相處,綠色環保,可持續性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