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巴塞爾藝術展首次上線網上展廳,這是3月20日的事。之后,香港地區超越湖北省,成為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最厲害的地方。2020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取消線下活動,改在線上定時供公眾進入觀覽。有媒體評論認為,這是藝術與科技的一種融合,是一個全新的轉折點。然而,如果不是情非得已,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當真會取消所有線下活動?
疫情肆虐,到了4月,我們眼前所見已經是——歐美重要拍賣會全線進入“休克”狀態。以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家而論,從目下開始直到夏季以前的重要拍賣,統統延期——包括紐約的亞洲藝術周、日內瓦的鐘表珠寶拍賣周、紐約的現當代藝術拍賣周。Phillips富藝斯拍賣行同樣決定將原定于5月29日至6月2日在香港舉行的春季拍賣延期至7月6日當周舉行,好消息是這家拍賣行目前并未傳出減薪裁員的消息,中國團隊仍在繼續擴建中
當地時間4月1日,蘇富比召開網絡會議,首席執行官查爾斯·斯圖爾特(CharIesStewart)宣布,公司要實行裁員和強制休假措施。紐約當地媒體報道稱,約200名蘇富比員工需要休強制無薪假。這一人數約占蘇富比員工總數的12%。亦有流出的蘇富比內部郵件稱,沒有被安排休假的美國和英國員工,都要減薪20%。至于包括斯圖爾特在內的高級管理層,則減薪30%。這一安排暫定到6月1日是一個階段。也就是說,從愚人節到我們中國小朋友過國際兒童節的這兩個月,蘇富比的員工勒緊褲腰帶過活,將是大概率事件。而由于在過去的幾周,蘇富比已經被迫關閉了全球10個拍賣場所和大約80個辦公室,一旦疫情恢復,其是否能盡快調整到疫情前的狀態,確實很難說。
與此同時,另一家大拍賣行佳士得也宣布降薪決定。其表現手法相對溫和——在咨詢全球各個辦公室后,佳士得管理層和高層員工答應自愿減薪,以和公司上下同步度過這比冬天還“寒冷”的春天。當然,佳士得的降薪舉措看起來還是有令人期待的地方的。主要是兩點。其一,一旦業務重回正軌再創佳績時,管理層和高層將會如數取得此前被扣減的薪金其二,減薪幅度按職級和薪金水平而定,基層員工不受影響。這在筆者看來,主要原因可能是——佳士得的財務狀況比蘇富比更為健康罷了。或者說,佳士得目前賬上,總體上現金流比較好而已。然而,隨著疫情的發展,紐約已經成了新冠肺炎的震中。美國的疫情能否如中國疫情起來之后那樣,兩個多月時間就基本平息?目前看,情況可能沒那么理想。
進入4月,紐約市各大博物館開始裁員。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解雇了85名特約教育工作者,新當代藝術博物館解雇近三分之一的全職和兼職員工,惠特尼美術館解雇了76名無法遠程工作的員工。
在西海岸,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為了緩解經濟困難,宣布從4月9日開始裁員135人,從5月1日起近200人將強制休假或減少工作時間,管理團隊的薪水也將減少。該機構將關閉至7月,并準備虧損800萬美元。美國裁員的機構還包括: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哈默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馬薩諸塞州當代藝術博物館、匹茲堡卡內基博物館。此外,印第安納波利斯當代藝術博物館宣布永久關閉。
而在藝術市場的另一個重要地方——歐洲,從意大利到西班牙,再到法國、英國,幾乎沒有一國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的例外。
筆者的朋友、收藏家吳靜女士目前人在法國。今年3月,她本來準備去荷蘭參加歐洲藝術古董博覽會(TEFAF),可由于看到中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報道,她在挑選第二天準備前往荷蘭參會的晚禮服時,突然腦際回想起一個聲音——“不要去”。吳靜女士立即找自己的女兒商量。女兒跟吳靜說:“不要瞎想了,都已經約好了,而且酒店也付錢了不退費的,再說這個展覽對您是非常重要的,去吧去吧!”吳靜自己也想到一點——博覽會對外開放前一天的VlP日和晚宴,是很值得期待的。不少中東客人坐私人飛機前去,再換直升機直接停在展會門口的。晚宴據說人均1800歐元且不對外銷售、只限有邀請函者入席。然而,吳靜女士攥著邀請函,思慮再三,決定放棄。果不其然,她在巴黎的朋友奧利弗(olivre)忍不住還是去了。到了三月下旬,奧利弗打電話給吳靜:“靜,你不去是正確的!”原來,此君已經在荷蘭之行中,感染了新冠肺炎,成為確診患者。好在最終,一度奄奄一息的奧利弗挺過來了。
病毒不分國界,針對人類進行攻擊時,也無論種族與貴賤。當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都不得不因感染新冠肺炎而上了呼吸機時,再討論諸如高檔拍賣場所潔凈度高,感染概率低云云,也變得毫無意義。
疫情之下,雖然網上的拍賣活動仍在舉行,可線上拍賣本身的業務量,自打其誕生開始,從來就沒有成為過拍賣行的主要業務。在疫情突起的時候,難道線上能一下子替代線下?由線下拍賣會而衍生出的高端旅游、服務、會展等行業的損失,又去哪兒找補?美國律師尼古拉斯·M·奧唐納(NichoIas M.ODonnell)今年早些時候曾撰文稱,預料藝術業界于未來數月至一年隨時爆發倒閉潮,呼吁業內人士和收藏家及早準備萬全。如今看來,奧唐納此言還是有先見之明的。
在拍賣行、博物館紛紛準備過苦日子的時候,筆者感覺——疫情讓市場停步,卻不會讓藝術止步。在疫情之下,藝術家應該有更多思考,激發出更多創作靈感。
幾年前,美國麻省渥斯特藝術博物館曾舉辦過“希望和康復:瘟疫橫行時代的意大利繪畫1500-1800”展覽,作者不乏丁托列托(Tiintoretto)、卡納萊托(Canaletto)、麥納(Mignard)、斯韋茨(sweerts)、凡·戴克(vanDyck)等名家。這,足以對當下的藝術家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