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我到了退休的年齡。何去何從?我內心糾結了很長一段時間。選擇退休會給單位年輕同志倒出職稱空缺,不退休有可能讓自己未盡的工作、沒有實現的夢想變成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我決定還是不退休了。
多年的體育教研員工作,讓我愈發感覺到中小學體育銜接存在著一些問題,實際體育教學內容與教材要求存在著很大差距。經過院長的同意,我從體育銜接的痛點、難點、熱點、焦點入手,成立了市級“吳曉麗體育名師工作室”。
人才是關鍵。一個團隊如果想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必須有人才。我采用“拉網式”召集人才的方法,聚攏體育能人。教研院通知各縣區進修學校遴選在體育教育教學、科研、課程建設等方面表現突出的教師,通過個人申報、基層學校推薦、所在縣區進修學校把關、教研院藝體部遴選、教研院批準等程序,最終確定了24名工作室成員;對于非常優秀的體育教師,我通過電話聯系等溝通方式,直接確定為名師工作室成員。
校本教材編寫是引擎。人才的問題解決了,那么如何才能實施好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呢?編寫體育校本教材成為了工作室的重中之重。作為體育教研員,對于《體育與健康教材》非常熟悉,但是對于各學校的教材使用情況并不了解。為了解實際情況,我開車遠赴訥河市、泰來縣等地,深入學校實地調研。有一次,從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開車回來,腦海中一直思考著體育課程一體化構建的事情,一不留神,拐彎時差一點和直道駛來的車撞上。在掌握好材料后,我召開了工作室成員動員會,明確了教材編寫的目的、目標、原則、方法、流程、注意事項等內容。又分別召開中小學編寫組匯報會、校本教材發行會等。
培訓,我是認真的。經過學校自主申報、縣區進修校推薦、教研院批準等程序,工作室最終確定了14所實驗校。如何提升實驗校教師綜合素養呢?做好培訓是關鍵的一個環節。對于常規的培訓工作,我并不陌生,在受聘于齊齊哈爾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期間,我經常給體育教師培訓。但深入到各實驗區縣培訓就不一樣了,更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光說不練,假把式”,為了培訓時讓動作更加規范,我開始練習自己的“老胳膊老腿“了。每天早晨,早早起床,沿著勞動湖進行跑步,然后練習一些體育動作。當我培訓工作準備充分后,先后到建華區、昂昂溪區、富拉爾基區、泰來縣、訥河市等地方進行專題培訓。所到縣區,面對實驗校全體體育教師,我都會把理論與基本動作示范相結合,收到了很好的培訓效果。
如今,工作室取得了點滴成績: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的研究工作已經進入“深水區”;有4人獲得國家級賽課或錄像課一等獎;1人獲得省級賽課一等獎;1人獲得“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部級優課;申報了“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科研專項課題”:《構建高中、初中、小學體育課程內容一體化的研究》,并獲得了5000元課題資助經費……
2020年歲首,作為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的我,心中感慨萬千,雖已到“老驥伏櫪”之年,卻“志在千里”。我總想著趁來日不多的返聘時間,為心中的那一抹綠,帶領工作室成員奔跑在追夢的路上,一路高歌猛進。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