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

近日,美國海軍官方公布,一位名叫瑪德琳·斯維格(Madeline Swegle)的軍人,成功完成了所有的訓練科目,將成為美國海軍有史以來首位女性非洲裔戰斗機飛行員。斯維格將會在7月底的海軍飛行學校畢業儀式上,獲得象征美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的金翼獎。她本人非常開心地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身著飛行服、站在戰機旁的帥照,瞬間圈粉無數。
由于艦載戰斗機的操作難度遠比一般陸地起降戰機復雜,艦載戰斗機飛行員一直被視為精英中的精英,美國海軍戰機飛行員更是自視比空軍同行厲害得多。如果從飛行員的培訓難度來看,海軍戰機飛行員確實有驕傲的資本。全球現存的艦載戰機飛行員(包括現役和退役人員)不會超過5位數,甚至比哈佛大學的畢業生數量還少得多,由此可見斯維格中尉絕對是出類拔萃的人才。
美國海軍航空培訓(CNATRA)公共事務辦公室主任在社交媒體上,對馬德琳·斯維格在TACAIR培訓中的表現,給出了BZ的評價。BZ是軍事術語Bravo Zulu的縮寫,代表非常棒的意思,是最高的評價。
所謂 TACAIR培訓計劃,是美國海軍飛行員中最艱難的培訓項目,社會青年通過了體檢和背景調查被美國海軍錄取準備成為飛行員時,他們首先會參加通用基礎的航空培訓科目,完成初級航空訓練后再確定發展方向。成績普通的學員只能參加運輸機或預警機一類支援性機種的培訓,最優秀的學員才有機會參加TACAIR培訓計劃,開始學習駕駛戰斗機、攻擊機或電子戰戰機參加直接的戰斗任務。
由于美國海軍通過裝備多用途戰機來加強部署能力,因此現在飛行員已經不分戰斗機和攻擊機科目,TACAIR培訓要求掌握全部對空對地和電子戰戰術能力,畢業生會成為F / A-18E / F超級大黃蜂或F-35C隱形戰斗機的飛行員。
早在1974年,美國海軍便出現了第一位戰斗機女飛行員,名叫露斯瑪麗·馬琳娜(Rosemary Mariner),出生于一個海軍世家。馬琳娜的父親也是一名艦載機飛行員并參加過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1956年因飛行事故殉職。由于父親的英勇事跡,馬琳娜大學畢業后投筆從戎,加入海軍。美國海軍航空學校受當時男女平權運動的影響,開始招收女性學員,馬琳娜順利加入航校。同期共有8個女學員加入航校,她是唯一一個成為戰斗飛行員的姑娘。畢業后,馬琳娜負責駕駛攻擊機,在海灣戰爭期間,她已經晉升為中隊長并駕駛EA-6B徘徊者電子戰機參戰,為聯軍提供電子戰支援和攻擊伊拉克的地面防空火力陣地。馬琳娜1997年以海軍上校軍銜退役。服役期間,她執行了17次的航母上部署任務,并且擁有高達3500小時的累計飛行時間。

作為美國海軍首位女性飛行員,馬琳娜完美地證明了女性足以勝任這份極具挑戰性的工作。斯維格中尉是美國海軍首位非洲裔艦載戰斗機女飛行員,但并非第一個艦載機飛行員。
1980年,布倫達·E·羅濱遜(Brenda E Robinson)獲得了象征艦載機飛行員資歷的金翼獎,成為首位非洲裔艦載機女飛行員,同時也是美國海軍第42位艦載機女飛行員。盡管羅濱遜不是戰機飛行員,但她的人生同樣傳奇,且體現了女性自強不息的戰斗精神。早在孩提時代,羅濱遜就表現出對飛行的極大興趣,大學畢業前,在家人的鼓勵下,考取了私人飛機駕駛員執照。加入美國海軍后,她曾經完成115次航母起落任務,并且,因為駕駛技術過硬,成為華盛頓專機飛行員。她的乘客包括海軍部長和當時幾乎所有的海軍高級將領。盡管不是最精銳的戰斗機飛行員,羅濱遜在運輸機隊同樣做到了行內頂尖。
美國社會由于種族歧視的問題,出現過嚴重的族群撕裂和動蕩,美國海軍也曾表示,絕對不允許種族主義者的存在和系統性的種族歧視出現。然而,由于艦載機飛行員工作的高度危險性,美國海軍不能通過降低標準來增加少數族裔的通過率,更無法實施所謂的種族人口比例配額制度。
事實上,美國軍方對男女官兵的考核標準一直都是統一的,盡管對于女兵而言,完成與男性體能相當的科目,要克服的困難更大。因此,少數族裔要想成為艦載機飛行員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奮斗,少數族裔女性更需要付出比男性多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正因為如此,瑪德琳·斯維格中尉才顯得如此難能可貴。